余春林,楊朝武*,邱莫寒,尹華東,虎彪,胡陳明
(1.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動物遺傳育種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四川 溫江 611130;3.四川省正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四川 金堂 610400)
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腫瘤性傳染性疾病,可分為A-K共11個亞群,其中A、B、C、D、E、J、K 7個亞群能感染雞。該病不僅可在雞群中水平傳播,而且通過種蛋垂直傳播給下一代并逐代放大。目前沒有行之有效的疫苗和藥物對祖代、父母代雞群體進行病原檢測,淘汰陽性個體是防控該病的主要手段。2012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提出將白血病作為種禽場重點疫病凈化的考核標準。本文結合國內外成功經驗及我國禽白血病防控現狀,提出了蛋種雞場禽白血病綜合防控方案,為蛋種雞場有效防控該病提供參考和指導。
1.1 禽白血病感染情況嚴重 張淼潔等[1]對我國進口品種雞場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學進行調查,發現進口的3個蛋雞品種和2個肉雞品種雞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J亞群、A/B亞群感染,其中J亞群抗體陽性率高于A/B亞群。據王紅進等[2]統計,從1999年至2009年,我國近80%的省市均有禽白血病病例報道,且呈上升趨勢,其中前期以肉雞感染為主,后發展為蛋雞發病或肉蛋雞同時發病。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自2010年起對我國祖代以上種雞場開展禽白血病監測,結果顯示禽白血病感染在蛋種雞場、肉種雞場和地方原種場均存在,所監測祖代種雞場的ALV p27抗原、ALV-A/B抗體和ALV-J抗體陽性率分別為40.74%、71.40%和67.90%[3],疫病防控形勢嚴峻。1.2 凈化方案可操作性不強 開展禽白血病凈化,需采取“三多”方案,即多種綜合檢測手段相結合、多個世代持續凈化、每個世代開展多次全群凈化。目前,禽白血病根除計劃主要受到凈化方法、技術人員、財政資金等因素的限制。就檢測技術而言,病毒分離法是檢測該病的金標準,但技術要求較高,可結合ELISA法、PCR法、免疫膠體金檢測技術等多種檢測手段進行。由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且因無長效持續的財政保障而只依靠自主能力,使得蛋種雞企業的凈化工作停滯不前。
構建疾病防控體系是將疾病的綜合性防制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將生產系統中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并貫徹于整個家禽生產過程中。蛋種雞場禽白血病防控體系主要包括7個方面的內容,其核心是要做到引種、飼養、生物安全控制、疾病監測、孵化、出雛等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2.1 制定科學的入場檢疫制度 選擇潔凈度高的種源是將禽白血病隔絕于雞場之外的首要手段。入場檢疫通常要求供種企業提供可靠的檢測報告,或自行檢測血清、種蛋樣本,以保障引入禽白血病陰性種源。這一措施的有效性在防控白羽肉雞禽白血病上得到了有力驗證[4]:2001~2002年起,我國通過病毒分離技術對美國安偉捷公司進口的AA品系祖代雛雞進行檢疫,使國內進口祖代雞群實現了ALV-J的凈化。
2.2 實施嚴格的全進全出制 全進全出的生產制度能最大限度地消滅場內的病原體,防止各種傳染病循環感染。由于禽白血病病毒不耐熱,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很弱,自然環境下排出體外后很快失活,對各種消毒劑非常敏感。因此,生產中必須嚴格實施全進全出制,尤其是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和空舍期,防止不同批次間循環感染,以徹底清除環境中的禽白血病病毒。
2.3 執行有效的疾病凈化方案 有條件的蛋種雞場需執行疾病凈化方案,從種源上實現禽白血病根除,構建禽白血病陰性種雞群?!秶抑虚L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發布后,已有12個省的疫控機構建立了各項標準和指南,9個省建立了疫病凈化評估認證體系。2015年農業部通過了2個禽白血病凈化示范場和5個禽白血病凈化創建場認證。劉長清等[5]報道了峪口禽業經過2~3個世代嚴格淘汰,實現“京紅1號”“京粉1號”兩個自主品牌蛋雞品種的禽白血病零檢出。
2.4 定期監測病原 因目前尚無有效的疫苗預防禽白血病,而抗體水平能反映群體禽白血病的感染狀況,故定期開展抗體水平監測能及時判斷雞群是否處于潔凈狀態,掌握排毒規律,并指導禽白血病凈化方案的實施。監測內容包括ALV-J、ALV-A/B抗體及P27抗原抽測,同時對場內疑似病例開展病毒分離鑒定。
2.5 規范飼養管理 規范化的飼養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禽白血病水平傳播的概率,除嚴格執行常規的飼養管理制度外,尤其應控制人員和物品的流動。最好由專人負責人工授精,每只公雞對應一個采精杯。健全精細化的飼養管理制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保障雞群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和免疫應答能力。
2.6 控制孵化與出雛環節 孵化環節是造成禽白血病水平傳播的主要環節之一。因此,需從多方面入手盡可能切斷水平傳播途徑,其核心是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包括對蛋庫、用具、種蛋、孵化機、出雛機等設施設備的消毒。若采用翻肛法進行雌雄鑒別,則鑒別人員應勤消毒或更換手套,以減少病毒散播。
2.7 開展合理的預防免疫 我國很多活疫苗仍采用非SPF雞胚來制備,即使是采用SPF雞胚生產疫苗,也仍然有疫苗被ALV污染的報道[6]。飼養全期所使用的疫苗,尤其是注射用弱毒疫苗均需抽樣檢測,確保無ALV或其他外源病毒污染。免疫過程中應使用無針頭注射器或每只雞更換針頭,免疫器械在使用前后要嚴格消毒,以減少人員及器械之間的交叉感染。
禽病防控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盡管目前該項工程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新病出現、老病變異,需要在生產中不斷發現不足、填補漏洞,使防疫體系日趨完善。長期以來,禽白血病給家禽產業帶來了巨大損失,但是在近幾年才受到重視。特別作為免疫抑制性疾病,禽白血病目前尚沒有行之有效的藥物防控方案,因此,構建科學的疾病防控體系、落實有效的防控措施是解決當前禽 白血病威脅的重要突破口。本文結合蛋種雞生產各個環節的潛在傳播途徑,提出通過精細化管理構建禽白血病綜合防控體系的設想,對于蛋種雞場實現安全生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張淼潔,張碩,顧小雪,等.2009~2010年中國部分地區進口雞群禽白血病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畜牧獸醫,2012,39(2):200-202.
[2]王洪進,張青禪,趙冬敏,等.我國近10年雞白血病流行病學報道與研究分析[J].中國獸醫學報,2011,31(2):292-296.
[3]韓雪,張倩,楊衛靜,等.2014年禽白血病流行情況調查[A]∥中國畜牧獸醫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4:1.
[4] 崔治中.我國J亞群禽白血病的防控及其啟示[J].中國家禽,2015,37(6):1-3.
[5] Xu B,Dong W X,Yu C M,et al.Occurrence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in commercial layer flocks in China[J].Avian Pathology:Journal of the WVPA,2004,33(1):13-17.
[6] 劉長清,黃秀英,崔治中.“京紅1號”“京粉1號”種雞核心群禽白血病的凈化[J].中國家禽,2017,39(9):59-62.
[7] Silva R F,Fadly A M,Taylor S P.Divelopment of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ifferentiate avain leukosis virus(ALV)subgroups:detection of an ALV contaminant in commercial marek′s disease vaccines[J]. Avian Dis,2007,51(3):6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