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康,馬克珠,伍福秋澤,仁志瑪,何艷霞
(四川省九龍縣農牧和科技局,四川 九龍 626200)
當前蟲草市場需求增大,價格不斷上升,對農牧民增收和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但是每年蟲草采挖季節大量的人員涌進蟲草產區,濫砍、濫伐,采挖無度,對草原畜牧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1.1 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因全球氣候變暖,雪線上移,蟲草的生長范圍不斷萎縮,蟲草的價格上漲,人們無度采挖,不僅破壞了蟲草的生長環境——草原植被,還導致草原生態環境退化。
每年的蟲草采挖季節正逢牧草返青,大量的蟲草采挖人員進入原本生態脆弱的蟲草產區,在附近搭帳住宿,砍伐周圍的灌木做燃料,生火做飯。蟲草采挖過后留下無數坑洞,這些坑洞不僅寸草不生,而且不斷沙化,年復一年會引起整個草原的退化。在采挖過程中,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挖草人員用鋤頭不斷挖掘表層土壤,對草場進行反復踐踏,不但延緩了牧草的返青,嚴重破壞了草原生態環境,還影響了牲畜的采食。采挖一般用小鋤頭或鐵鏟,為了不傷到蟲草,采挖時會將周圍的草皮一起挖掉,導致草場千瘡百孔。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甘孜州的鮮蟲草年產量在5000千克左右,如果每千克按6000根蟲草計算,每挖一根蟲草損壞草皮約30平方厘米,一年損壞的草皮大約9萬平方米。加上人為的踐踏及車子碾壓,一年損壞的草皮可達10萬平方米以上。
1.2 增加疫情傳染的幾率 草場連續遭到破壞后,草場的產草量、載畜量下降,使牲畜在越冬度春期間采食不足,營養不良,肌體防御機能和抵抗能力下降,導致疫病感染機率增加。加之大量采挖人員進駐蟲草產區時,帶進種類繁多的食物,難免使病毒、細菌等隨之進入牧區感染動物。牲畜的生存環境中突然出現大量的陌生人,牲畜會因不安或驚嚇發生應激反應,加之因采食不足,常誤食蟲草采挖人員丟棄的塑料和垃圾,導致牛、羊瘤胃阻塞,并誘發某些疫病,甚至大批死亡。

1.3 采挖糾紛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采挖蟲草會伴隨很多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如群體事件、邊界糾紛,如果相關部門不引起重視,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并從一定程度上制約農牧區經濟的發展,還會直接影響一些惠民政策的落實和項目的實施。
2.1 提高對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的認識 草原生態系統分布在干旱地區,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在不同的季節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勻,種群密度和群落的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草原不僅是畜牧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更有平衡生態系統的作用,欲使草原畜牧業蓬勃發展、牧區經濟走上正軌,就必須對草原生態進行合理利用和保護建設。要認識到草原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有大量豐富的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牧草,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自然基礎。草原生態系統又是重要的生態屏障,能調節氣候,防止土地被風沙侵蝕,面對當前的沙塵暴,霧霾,洪澇災害等許多環境問題,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草原生態功能的作用。
2.2 制定合理的蟲草采挖管理辦法 從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并舉的角度出發,政府部門應該制定蟲草資源的保護和采挖政策,并加大監管力度。為了防止草場破壞度增大,在蟲草采挖時節限制采挖人員大量進駐蟲草產區。
制定科學的管理辦法,如改善采挖人員的定居環境,修建永久性的簡易住房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采挖時禁止大面積破壞性行為,倡導和宣傳蟲草采挖后回填草皮,減小對草皮的損壞程度,防止水土流失和草原退化。規定采挖期限,緩解草場壓力。從收取的資源管理費用中支出一部份資金及時投入產地建設,作為生態保養和管理,協調好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2.3 加強宣傳并完善相關責任 為了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必須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意識到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對進入蟲草產區的采挖人員發放宣傳冊,逐步提高其自覺保護草地資源、保護草地環境的意識。同時強化法制法規的宣傳和責任落實,走依法治草道路,農牧、環保、國土部門應加大對《草原法》《環境保護法》《水土保持法》《資源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強農牧民群眾的法制觀念,同時強化執法監督力度,配合公安等法制部門依法打擊破壞草地生態環境、破壞各類草地建設設施的違法犯罪行為,將草地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劃清責、權、利關系,使草原的建設、保護、利用、監管等方面分工明確,以促進草地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