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庚
摘 要:音樂表演的本質即為二度創作,演奏者要想表演出感染人心的音樂,就要將自己豐富的情感融入表演中。本文將以音樂表演中二度創作的重要性為切入口,著重論述二度創作在音樂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以期為廣大音樂學習者提供方向,為今后的音樂表演奠定基礎。
關鍵詞:音樂表演;二度創作;鋼琴演奏
一、研究背景
21世紀前十年,我國綜合類及師范類大學基本都開設了為中小學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音樂學、音樂教育等專業。隨著近年來音樂學習在我國的地位逐年攀升,師范類、綜合類大學也逐漸開設起了音樂表演專業。音樂表演專業不同于音樂學及音樂教育類專業,學習的知識、技能涉及面不廣,綜合性不強,但是對于單方面知識技能的要求較高。在國家大量需求音樂人才的情況下,音樂表演專業的出現,彌補了前些年音樂專業教育不夠精、不夠專的缺點。各綜合類大學、師范類大學開設音樂表演專業,也為各個劇團、專業演出機構輸送了一大批人才,突破了從前“劇團演出人員必須出自專業音樂院校”陳舊觀念的限制。
音樂表演專業在外行人看來和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一樣,同屬于音樂專業范疇,其實不然,它們之間有著較大差別。音樂教育專業追求的是綜合、均衡發展,因為其未來的就業對象是各大中小學,目的是培養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學習的范圍在于廣而不在于專,對于音樂及與音樂相關的藝術等都需要涉獵,因為中小學的音樂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可能將所有學生當做專業學生培養,對中小學的教學,只需做到各方面均有涉獵即可,不需要保證所有學生向專業方向發展。
而音樂表演與音樂教育專業就有著巨大的差別。音樂表演專業講求的是精、專而非廣、普。開設音樂表演專業的目的就是為各大劇團、專業演出機構輸送專業的表演性人才,因此對于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的內容沒有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豐富,但是學習的精細程度要遠超音樂教育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在大學四年中,除了要學習和聲曲式、視唱練耳等支撐性基礎科目外,更大的精力要放在個人所修的專業和舞臺表演藝術的鉆研上,力求在畢業后,能夠具備一定獨立表演、編創作品的能力。
音樂表演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其中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對于鍵盤樂的演奏與表現力、管弦樂的演奏與表現力、聲樂的演唱與表現力等。但是無論是哪一方面的音樂表演,其最重要的核心方面就是二度創作。甚至可以說,音樂表演的實質就是二度創作。而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中又分為好幾個方面,并非簡單的拿到樂譜就開始二度創作,那是不切實際的。二度創作主要包括以下幾
個方面。
二、二度創作
(一)對作品準確的感知和完形的把握
二度創作籠統地說,就是對樂譜的感知。首先要對作品有一種整體上的感知,拿到樂譜的同時能夠大致把握該作品的風格和特點,對于整首作品有一個完形的把握,為之后的演奏奠定基礎。其次就是對樂譜中各個技術點要有一定的認知,要能夠準確地感知樂譜上一切符號形式、表情記號、演奏方法的標記,以便于在后續的處理中更好地把握這些因素。支撐以上兩方面的重要因素就是演奏者有快速的視譜能力,能夠在短時間內把握住樂譜中的技術難點和表現力較強的音樂節點,以便于后續的練習和表演中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更好地呈現作品。在此介紹幾種視譜方法。
第一,快速地瀏覽,完形地把握。這種方法偏重于迅速地、整體地把握,即從頭到尾一次性視奏,不要糾結一些技術點,這種視譜方法主要是為了讓演奏者對于整首作品有一定的整體印象,目的只是為了整體瀏覽作品,把握其風格和對其部分技術點有一定的感知和印象,并不是真正為了攻克某一個技術點。
第二,慢練。準確無誤地掌握指法、力度、表情記號等。在一兩次視奏后,對樂曲的整體技術難點、感情意蘊上都能夠有更好的了解。這種視譜方法適合對于自身演奏有較高要求的演奏者,他們往往對于自己演奏的作品有著較高的要求,在完整演奏作品的基礎上,更要求對于作品有著情感方面的深入挖掘和探索。因此,在一兩次慢練的過程中,要反復地把握作品的技術難點和音樂節點,為二度創作節約時間和精力。
第三,運用內心聽覺讀譜。演奏者在視譜過程中,仿佛在內心聽到這些音響的運動軌跡,這對于進一步的背譜及想象活動都有好處,更便于細心認真地把握樂譜中展現的一切,有時候還可以結合手指動作的訓練,在內心聽到音樂的同時,用手指動作去“演奏”它,就好像我們使聲音形成生理動作的形狀一樣。這種視譜方法適合樂感較強的演奏者,他們對于音樂的把握能力高于一般人,聽到音樂甚至于看到樂譜就能對樂曲的整體情感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便于在以后的演奏中更好地融入自身的情感。
(二)對作品內在意蘊的深入發掘
在演奏者攻克了樂曲基本的技術難點后,接下來就是對樂曲情感方面的處理。對于其內在意蘊的把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主客體的多向交流,即演奏者、聽眾和演奏的樂曲之間要有多方面的交流。要想在演奏中,使演奏者、樂曲、聽眾三者融為一體,首先就要做到三者的充分交流。演奏者要在把握作品情感動態的基礎上,深入細致地體會情感形態的程度、層次、個性特征及變化、發展的邏輯,才能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態、形態、意態。而交流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直接交流一種是間接交流。
1.直接交流
直接交流即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體驗。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迪托·斯基帕在學生時代演唱一首歌曲時,老師就指出他唱的很冷漠,沒有達到他想象中的要求,老師便問他:“你談過戀愛嗎?”他表示沒有,老師便告訴他去談戀愛,才能表現出歌曲中的情感,于是他開始和他的表妹談起了戀愛。而在第二次的演唱中,老師就認可了他的表演。直接的愛情體驗讓斯基帕在音樂表演甚至是后來自身的二度創作中都有了更多的經驗,更好地去表現愛情歌曲中反映出的激動和甜蜜之情。
2.間接交流
間接交流就是通過文學藝術作品或者其他素材了解和體驗生活中的情感。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很多戲劇、小說中的情節并不是虛構的,而是將生活中的情節夸張化、矛盾化,然后有了如此強烈的對比沖突。想象一下,在一部小說中,具有強烈的矛盾沖突,復雜的人物內心,而演奏者在閱讀過這部小說以后再去演奏同樣類型充滿矛盾對立沖突的樂曲時,自然而然就會想到小說中的情節,因此也能夠有更充分的表達和演奏能力。
三、音樂表演中的二度創作
把握了二度創作中最重要的兩點以后,接下來就是要付諸實踐,理論如果一直停留在紙上,永遠不能為人所用,只有在親身實踐中使用這些理論,才能將理論所具有的作用最大化,接下來,筆者將通過幾個實例展示出二度創作在音樂表演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對音樂學習的投入也越來越高,其中學習最多的就是鋼琴。鋼琴相較于其他樂器而言,雖然搬運和攜帶不便,但在兒童學齡初期對于兒童智力開發及培養兒童的協調能力有著巨大的作用,因此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首選對象。然而鋼琴學習到了一定階段,就不能僅僅滿足于彈好一首樂曲,而應該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樂曲進行二度創作,將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通過自身的演奏表現出來。
張朝的鋼琴曲《皮黃》是2000年以后才創作出來的鋼琴作品,是展現中國民族元素和民族精神的鋼琴曲,以京劇中皮、黃兩種唱腔為線索發展,融入京劇元素。要想表演好這首融民族元素和鋼琴技巧于一體的鋼琴作品,這就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舞臺表現力。
依據上文所述,以視譜的第二種方法為例。首先演奏者需要對樂譜有基本的把握。在演奏之前,找出樂譜中所標識的力度記號、表情記號等對音樂有重要影響的記號,緊接著用最慢的速度進行練習,感受樂曲的基本曲調走向。有一定鋼琴演奏基礎的演奏者,在仔細把握樂譜記號慢練兩遍之后,就大致能夠掌握樂曲的基本情感。在把握整體情感以后,接下來就要將整首樂曲練熟,在練習完成后上臺表演。
上臺表演之前,依據前文所述,演奏者要對樂曲情感有一定的理解。如果演奏者選擇直接交流的方式,就可以通過走訪、觀察、學習京劇演奏者的日常練習和最終的上臺表演,深入了解京劇唱腔的在京劇表演中的應用,還可以向京劇演員咨詢皮、黃兩種唱腔在京劇表演中所處的地位。由于《皮黃》是新時代的作品,不僅具有京劇的傳統元素,更具有新時代的流行元素,那么演奏者就需要在了解京劇傳統唱腔的基礎上,了解新式京劇。新式京劇是一種集傳統唱腔和現代化元素為一體的新式戲劇,在傳統的西皮、二黃元素上,更融入了現代社會流行的元素及熱點話題,這就更加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結合。在親身了解了這些京劇有關的內容以后,演奏者就有了一定的理論支撐,在遇到此類相關技術難點時,就能夠用自己的理論知識進行攻克。
此外,演奏者還可以通過查閱書籍、文獻等方式,了解京劇背后的傳統故事,這就是通過間接交流了解樂曲。每個作曲家在創作過程中一定有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創作背景,因此,演奏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了解這些創作背景和創作目的,從而更加了解作曲家的內心,為更好的演奏作品打好基礎。
在了解作品后,就可以進行舞臺上的表演了,演奏中不僅要多注意感受樂譜中傳達的情感,更要要多注意和觀眾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是眼神和言語上的,而是心靈上的交流,觀眾給予的反饋就是對表演者最大的影響。演奏者可以依據觀眾對樂曲的每一段的不同反應,在下一次演奏中改進某一方面的演奏技巧和情感體驗。
四、結語
二度創作并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是依附于音樂表演和音樂感知的過程,是將表演者與大自然連接起來的中介,對于表演者而言,二度創作是個重要的過程,只有通過自身的二度創作,才能將樂譜與表演者、欣賞者相連,才能更好地表現作品。演奏者只有掌握了二度創作的技巧,才能在今后的表演中呈現出更好的作品。二度創作,能使觀眾獲得更好的體驗,也能極大地提升演奏者的表演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小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2]齊磊.張朝鋼琴曲《皮黃》的一度創作研究和二度創作分析[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