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芳
摘 要:2016年12月份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了三個多小時,系統、深刻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為今后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年學生是高校的主要組成部分,擔負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就如十九大報告中說的那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進一步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章重點闡述了以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為抓手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團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網絡多元平臺的思想沖擊
當代青年學生信息渠道來源呈爆炸式增長,網絡與新媒體平臺的發展給新時代帶來了新的挑戰。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除了受到朋輩、師長、父母的影響,在大學獨立的生活環境中更多的來自網絡與新媒體。網絡平臺的輿論傳播和導向管控性不強,青年學生置身其中很難分辨美與丑、真實與虛假,容易受到錯誤觀念的引導和不良思想的腐蝕。學生群體在網絡社會中的話語權不斷加強,通過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載體,高校大學生已經從以往被動式的知識接收者轉變為知識分享者和傳播者,潛移默化中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就對新時期學生的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新時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2.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
當代青年學生年齡段以“95后”為主,“95后”在經濟發展增長迅速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的劇變中成長,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屬性。“95后”學生的特點則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發展更為全面,自我評價高。尤其是多數學生自身長期受到家庭的溺愛,過于以自我為中心,受到家庭物質條件的限制較少,耐力不足,無法吃苦。
(2)“95后”學生對于個人事務和社會事務參與積極性較高,但是由于自我為中心理念根深蒂固,所以行事較為偏激,功利性較為明顯。“95后”學生成長的時期正處于我國社會矛盾激增的時代背景下,種種混亂的社會現象對學生的思想沖擊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矛盾。
(3)“95后”大學生行為上對電子產品依賴性較強。作為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支柱性力量,青少年在中國互聯網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無論是學習方式、思維習慣還是消遣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網絡影響。網絡的開放性特點導致大量外來文化充斥其中,這就對新時期高校大學生人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聯系青年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青年學生中具有廣泛的群眾根基。高校共青團工作承擔著對青年學生思想引領和服務成長成才的重要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共青團工作有兩個主體:一是共青團組織,二是共青團工作對象。共青團工作的主體性由共青團組織的主體性、共青團工作對象的主體性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形成的主體間性共同構成。從主體性角度分析高校共青團工作的特點,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履行共青團組織的職能,更好地滿足工作對象的主體需求,進而提高共青團工作的實效性。共青團的雙重主體性為高校青年學生搭建了優秀的平臺,提供了有效的抓手。
1.思想上要把握時代脈搏
高校要認真組織青年團員學習十九大精神,發揮基層團組織活力,把握時代特征,提高團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幫助青年團員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激發青年學子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在保證選舉公平、公正的同時加大對團學社骨干的培養力度。按時開展青春團校,對團員、學生骨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共青團的基本理論知識教育和團學工作業務培訓。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課程,提高學員的政治水平、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學員之間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努力培養復合型的團員和學生骨干,更好地發揮共青團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教育中要加強創新精神培養
注重團員青年的創新精神的培養,鼓勵青年學生在科研賽事中一展所長,展現當代青年的優秀品質。以培養優秀創新型人才為目的,鼓勵學生積極組隊參加“挑戰杯”、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立項申報和“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創新創業水平,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弘揚創新創業文化,教育與創新相結合,全方位提高能力。形成以專業社團帶動學科競賽開展的良性發展模式,專業社團專業化的定位進一步明確。
3.實踐中要培養青年服務意識
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繼續以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下基層、受鍛煉、長才干。進一步培養學生服務基層、了解社會的能力,不斷向社會展現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建立、完善青年志愿者服務的招募機制、培訓機制、管理機制、評選表彰機制和保障機制,推動青年志愿服務事業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將志愿服務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從而建設出一支文化志愿者隊伍。
4.基層團建中要加強青年思想引領
發揮共青團思想引領作用,扎實推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院團委指導學院各學生組織積極發揮共青團的引領作用,精心組織校園各項文化活動,扎實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以團校為基點,培訓各個基層團組織的主要骨干,以點帶面,達到活躍團支部每個成員的目的。并以“團日活動”“黨章學習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團支部總結、團內評優等,調動團支部活力與積極性,全面活躍團的基層組織,加強基層團組織工作的規范性,以團建促黨建。
[1]張成勇,徐秋云.自媒體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探索[J].銅仁學院學報,2016(2).
[2]李 月,張文博.論“微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教育中的溝通[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5(6).
[3]宮志峰,李紀巖,李在武,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陳相光.多維視野下新時期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基本特點[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5):75-78.
[6]劉俊彥.共青團基本理論與工作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
[7]汪 慧.青年文化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8]王 斌.高校共青團工作現狀調研報告——以東南大學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1(2):50.
[9]王昭倩.論新媒體環境下首都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構建[J].北京社會科學,2011(6):21.
[10]劉洪民.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之我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6(4):64-65.
[11]方季紅.自媒體時代“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