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蘭
摘要:2016年5月1日,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這標志著我國增值稅制度的規范化發展,同時宣告營業稅種退出歷史舞臺。剛經歷完“事轉企”之痛的國有地勘企業,又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稅收變革?文章主要分析“營改增”對國有地勘企業的諸多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國有地勘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納稅籌劃
國有地勘企業長期以來主要從事地質勘查、勘察、物化探、水文、測量、鉆探、槽探、硐探、實驗測試等,隨著行業發展及企業轉型升級,逐步向礦業開發、地質災害治理、地熱、旅游地質、管線及地下水監測等行業延伸,并呈現多元化的發展態勢。目前涉及的合同大類主要有三種:純地質勘探合同;地質勘探與技術服務合同;純地質技術服務合同。項目主要來源于國家中、省地質勘查基金、社會市場項目及企業自投資金找礦項目。此次“營改增”進一步明確了地勘主業歸屬于現代服務業大類中的范疇。為此,在當下稅收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是國有地勘企業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一)對國有地勘企業整體稅負的影響
“事轉企”后,大多國有地勘企業仍承擔著原事業體制下的地勘經費撥款和核算職能。由于大多國有地勘企業年收入超五百萬,顧以一般納稅人居多。所以,分兩類討論“營改增”對小規模納稅人的影響是:由傳統的5%營業稅變為3%的增值稅,整體稅負呈下降的趨勢;而“營改增”對于一般納稅人的影響則是:提高了傳統的稅負轉變為現在的6%的增值稅,影響稅負之關鍵主要是增值稅一票難求。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地勘單位找礦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變現弱,加上工作地點在野外,具有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物資采購分散的特點,一般來說,企業為了施工便利只能就近選擇純自然人、個體戶或者小規模企業,這就給企業選擇供應商造成了一定的限制;第二,在地勘單位的實際業務中,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大搞生態文明建設,施工占地、青苗、林地補償等各類預算外支出年年遞增,且繳費憑據多為收據;第三,地勘單位成本費用以人工成本、雇傭臨工勞務費居多,兩者之和占到了總成本費用的60%以上,不能進行進項抵扣;第四,地勘單位中也無法避免各類協調、專家評審、項目臨時租房、水電網等基本支出,這些費用無法獲得合法票據。在以上眾多因素的影響下,增值稅發票特別是專票的獲取,是國有地勘企業執行營改增政策后的最大障礙,導致企業整體稅負只增不減。
(二)對國有地勘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影響
與傳統的營業稅相比,增值稅在會計核算方式方法、發票管理方面具有條理復雜、覆蓋范圍廣泛等特點,加之地勘企業由事業改制而來,無疑加大了地勘單位財務核算的難度。主要表現在:第一,如何做好部門及項目管理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有效溝通,保證更好地協助財務人員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二,會計核算中需將會計科目按企業會計準則進行重新設置;第三,財務人員必須在規定天數內對增值稅的專用發票進行認證,并進行納稅申報。所以,各項目部必須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不同地點, 不同業務類型將增值稅專用發票上交至地勘單位財務會計部門,以保證發票管理的時效和嚴肅性。
(三)對國有地勘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
在傳統地勘單位中普遍采用零星、分散的物資采購方式。但是,在“營改增”的大環境中,企業必須保證獲得更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這就要求地勘單位必須改變傳統的理念與方式,加大對采購的監督與管理,并嚴格挑選合適的供應商采購物資(一般情況下,選擇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爭取花出去的錢有更多的進項抵扣。除此之外,在“營改增”中明確規定了:固定資產購置可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對地勘單位而言,“營改增”也是一個改革的良好機遇,企業為了爭取抵稅而加速固定資產更新速度。目前,由于“營改增”已經全面覆蓋了建筑業,而為了降低稅負,甲方必須將地勘工程分包給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地勘單位。對于地勘單位而言,最終目標在于:降低自身稅負,贏得高市場占有率。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所有的地勘單位都必須努力成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只得采用資質運作、業務外掛、虛做項目等方式擴大經濟總量,這一舉措無疑便加大了企業的風險。
由于外部環境的不斷改變、生產要素的急速增加以及“事轉企”改革進程的不斷前進,如何使國有地勘企業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成為了企業領導以及財務人員不得不經常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加強學習,努力做好“營改增”政策宣傳
由于“營改增”具有涉及范圍廣、流程復雜、業務新等特點。所以目前許多單位和個人對“營改增”政策的了解還不夠深入與全面。所以加強對相關業務人員的學習培訓勢在必行,與此同時努力提高各項目服務人員對“ 營改增” 政策的認識和自主執行力,培養財務人員終身學習理念,并與本單位企業文化深度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財務部門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解決根源性的問題,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性,并向項目管理人員無限拓展。其次定期請稅管員來企業面對面進行稅收輔導,點對面地做好“營改增”知識宣傳,讓全員上下養成主動索要增值稅專票的好習慣。
(二)重視物資集中采購,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為最大程度地降低稅負影響,地勘行業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第一,改傳統零星隨意采購為統一網購發貨,規范營改增的建賬分稅率核算。第二,建立合格客戶供應商名錄,嚴格慎重地選擇供應商和分包商。一般情況下,按優序原則選擇一般納稅人且稅率高的合作商。第三,在具體的工程項目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充分考慮所有可能影響工程的其他因素,例如:供應物資的遠近等。第四,對于業務辦理環節有明確的條理,對增值稅專票在哪一環節取得有明確的規定。
(三)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營改增”政策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發展,財務部門應當做好正面引導和講解,擬定科學合理的“營改增”配套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并能較好的進行落實。在涉稅方面也應當建立起完善的互聯網信息平臺,確保各類相關信息傳遞的及時、高效、安全。需要企業能夠建立獨立運行的內控部門對現有的內部控制架構、制度建設、業務流程、會計核算等方面,進行梳理補漏,不斷探索適合行業特點的內控模式。
(四)做好納稅籌劃,防范稅務風險
國家稅收政策的調整,具有不可逆轉性,企業不能回避只能選擇適應。如何在不利環境下突圍,企業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做好納稅籌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主動與稅務部門加強溝通,向其反應“事轉企”后國有地勘企業實際情況,積極向政府及相關部門申請行業過渡期稅收扶持;二是財務人員通過稅務官網、微信公眾號、納稅人俱樂部、業務交流會,外審等方式隨時關注國家稅收政策變化,積極爭取企業稅收優惠;三是企業大力引進稅務、法務人才配合市場開拓、議價、簽合同人員做好采購與銷售環節不同納稅人身份、項目運作方式、合同價款與發票種類稅率間稅收籌劃方案;四是將外包勘察與服務類混合交叉業務合同分開簽提高進項抵扣;五是做好收入成本費用核算準確把握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盡量不要提前繳稅或多繳稅,努力防范稅務風險。
一項政策的調整變化隨之引起的將是行業內各方面的變動?!盃I改增”政策的實施,對地勘企業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因此,國有地勘企業領導在“營改增”政策的執行過程中應該順勢而為,投入更大的精力加強企業管控,來應對市場的發展和變化,以合理、科學的規劃和調整適應社會、政策的變化。
[1]王雙.淺議“營改增”對地勘行業稅負的影響[J].當代經濟,2016(05).
[2]張嬋.“營改增”對地勘行業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10).
(作者單位:中陜核工業集團二一一大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