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玲
摘 要: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整個人類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基于生態危機加重,各種各樣的理論解決方案也層出不窮。本文結合福斯特生態學產生的歷史背景,福斯特生態學的社會主義構想,福斯特的社會主義生態導向,提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符合實際的生態道德價值觀。
關鍵詞:福斯特生態學;生態學道德;生態學意義
中國生態道德的發展,需要完整的理論體系價值來作為自己的思想論證依據。約翰·貝拉米·福斯特提出了全社會擺脫生態危機的方式方法:馬克思的生態主義價值觀闡述了經濟制度與生態的矛盾,得出生態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來源于資本主義制度的結論。所以,社會解決生態危機的辦法就是找到與資本主義制度抗衡的方法,需要通過生態革命和社會革命以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過程雖然是漫長的,但用以人為本的世界觀理念代替拜金主義和過渡消費主義,必須構建以和諧為基礎的人與自然的關系。福斯特的生態馬克思主義得出一個與建設緊密聯系的結論:我國的生態建設要以“社會主義,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當做社會主義生態建設的指南。
一、福斯特生態學的歷史背景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起源于20世紀的中期,當時起源于眾所皆知的一場運動,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重要的一點是,用生態理論去建構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并且力圖改變當今時代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經濟運行道路,應該解決人與自然矛盾,著力找到相關的方案,促使人與自然健康和諧地發展,所以有其廣闊而深刻的歷史淵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人與自然的矛盾與日俱增,導致全球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從而致使人們對社會存在的方式和制度不滿,特別是資本主義的生產經營方式,因此,應從制度體制上解決生態環保問題。生態運動的產生和發展為人們樹立了生態環保意識,為“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深入理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礎。過去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式逐漸引發的矛盾和不足引起了西方學者的思考和論述,引發社會上對傳統社會主義的懷疑和對立,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結合當代生態學的實際情況,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理論進行重新研究和調研,從而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尋找一個既能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又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方法。
二、福斯特生態學的社會主義構想
福斯特所闡述的社會主義不是傳統意義或當下的社會主義,而是生態社會主義,他的生態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整體上看源于避免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論的土地價值理論。福斯特闡述,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主義,必須擇其一而從之,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作為社會中的人必須看重自然存在的重要性,并且協調好二者的關系,雖然自然的受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的實踐,這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保證。因而,社會的存在必須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來利用自然,采取人與自然關系的理性發展規則。學者的觀點是,人類與自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使人擺脫了人類中心主義和生態中心主義的二選一境地,并不是個別生態主義者那樣高調宣稱自己是人類中心主義者。福斯特十分同意土地倫理者改變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個別學者提出,生態倫理關系需要從人與人、人與社會的相互聯系發展到人與土地的聯系,但前提是,我們發展國家,在國家意義上的協調行動,使社會的物質財富得到滿足的同時處理好自然與人的關系。以此同時,國家也是公民存在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家,民主就不可能存在。福斯特引發人們深入的思考,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一切社會設施,如自來水、公共衛生設施、公園等,開始階段不是由私人公司經營的,在社會發展中,自然被私有化,因此在利潤的驅動下,維護自然的全面發展變得不可能。同理,把森林的所有權交給個人,公民沒有任何權利,也就不能表達自己實現環保的主張。福斯特經過論述提出,社會的公共森林發展存在很多問題,而對比私人森林,發展還是具有很大優越性。而事實上,私人森林早就已經被毀滅,西北太平洋沿岸的土地,很多植被都已經被破壞,原生態的樹木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已經毀于一旦,只剩下高產的人工林。在剩余價值的驅使下社會根本無法保持森林的健康性或者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因此,保護森林刻不容緩。
三、福斯特的社會主義生態導向
在福斯特看來,馬克思有豐富而深刻的生態世界觀,主要內容就是闡釋了經濟資本與自然界的對立與對立,經濟利益對剩余價值的無休止追逐的本性造成了刻不容緩生態環境問題。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主要在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福斯特提出,資本主義的這種對剩余價值的利用使人們無法停止生產和消費,不去考慮自然和環境的承載范圍,所以造成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危機。生態環境的問題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伴隨產物,揮之不去,密切聯系。福斯特進一步論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態的矛盾的使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遇到問題,不利于可持續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制度正把社會推向全球性的不可逃避的毀滅。對此學者提出全球人口問題、人的本性、信息技術、生產力發展等是如今生態環境問題的本原,福斯特對此開始了詳盡的論述和批判,認為這些都是導致環境破壞的直接原因,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源都是要和資本主義根本制度聯系在一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造成生態危機起根本原因。福斯特認為,這些思想的提出沒有從根本上研究出問題的根源——資本的物質利潤原因,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生產方式。因此,福斯特論述所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通過科學的發展、市場全球化或方式方法的變化,所有提出生態危機的辦法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只有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批判,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生態環境的對立,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福斯特指出了協調生態危機的方式:必須改變資本主義對利潤的追逐,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和生產經營方式。
四、福斯特生態學的當下意義
第一,倡導了一種生態環保的理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態問題的日益嚴重,社會在承認自然界自身存在必然性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經濟價值,二者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所以,社會得以生存的基礎就是世界上人們生命和精神的存在和,尊重和發展人的權利,需要發展和承認未來人的權利;反過來,尊重未來人的生存權利,就是對社會中人的權利的認可和尊重。關于價值的問題,需要理解兩方面:一是權利和義務的非對等性,認可未來社會所具有的權利并不等于要求他們也負有對等的義務,所以人類贊同自然的權利并不能要求動物、植物同人一樣具有同等的義務;第二,權利的運用不是一個現實的存在,而是一種理念的不然,存在于社會的“觀念”中,因此,未來人的權利必須由如今時代的人來操作,而當今的時代社會人按照公平的原則進行消費、分配。
第二,培養社會人的環境道德理念。如今,作為世界上的社會人普遍缺乏生態道德意識,多數人沒有意識到環境問題是一個道德問題,并未體會到人的生態道德水平衡量著道德水平的決定性標志,并且關系著整個世界的健康向前發展。學者說,世界生態道德被人們理解之日,就是社會主義中國生態環境向前發展之時,此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所以,系統地、科學地理解和處理人與自然的聯系,培養人們的生態道德意識,使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合理的對待自然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責任。從此可以把生態保護的方法和理念轉變為人們自發的實際行動,更可以使政府的美好愿望變成真實的行動。生態道德理念內容有生態環保意識和生態責任理念兩個方面。社會生態道德理念,就是要求人類社會從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作為出發的核心和原則,把環境保護轉化為自己前進的目標和方向,把維護自然資源和環境作為自己應該具有的責任,自覺地規范自身對待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不僅要使自己的行為對生態環境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努力轉變生態環境
惡化。
第三,轉變社會的生態價值理念。生態價值理念是人們在環境保護問題上對是非標準的評價。在生態環境的保護中,要通過轉變社會的環境價值理念,使每一個人理解:地球是我們的家園,可持續發展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狀態,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互相聯系,互相促進,努力實現生態平衡,對于違反生態理念的行為應堅決抵制,進而改善自己的生存空間和環境。
綜上所述,福斯特發展了馬克思生態學觀點的批判性、現實性,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態危機歸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發現經濟學和技術學方式無法解決環境保護問題,并且提出了解決生態危機的根本途徑只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在社會主義主義制度下才能根本解決。在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的論述中,福斯特的解決方式是最為直接和現實的。福斯特的環境論、自然的科學發展、國家的促進發展、經濟的宏觀性理念很有促進作用,自然的科學發展使民主合作有可能實現,會讓國家的宏觀調控成為可能;國家宏觀發展不是政府的主觀想象,而是為社會提供共同的發展機會,因此國家的宏觀調控不是政府的強行決策,而是社會民主的結果;社會的存在為公民行使權利提供了前提,同時協調運用各方面力量更合理地進行生態保護。福斯特的生態社會主義把保護自然的理念和宏觀調控結合一起,該論述在生態社會主義中是獨一無二的。當一些環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的階級分析方法失去了時代性,福斯特對此提出環境保護依然需要階級分析,朝著生態社會主義方向發展,需要無產階級和環保主義者的共同努力。為此體現了福斯特的無產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表明福斯特更多利用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唯物主義解決全世界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