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然
摘 要:以互聯網為基礎、以隨身媒體為載體的移動終端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閱讀方式與閱讀習慣,由此在為傳統大眾期刊出版商帶來諸多挑戰的同時,也給其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建構起適合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化出版平臺,打造一個新的數字內容分銷商業模式成為諸多出版商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在簡要論述移動終端對于大眾期刊出版業重要價值的基礎上,系統總結了當前大眾期刊在建構基于移動終端數字化出版平臺過程中所具有的優勢和不足之處,提出了基于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方式,由此為當前大眾期刊出版業的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借鑒價值。
關鍵詞:移動終端;大眾期刊;出版平臺;建構模式
新聞出版總署在《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以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為主要代表的數字出版等新興業態,推動數字內容加工、存儲、傳輸、閱讀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制造,發展電子閱讀及有聲閱讀,改造提升傳統新聞出版產業,提高新聞出版企業裝備水平和新聞出版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新聞出版內容資源深度整合。這充分說明建構起以互聯網為基礎、以隨身媒體為載體的數字化內容集成、處理與分銷平臺成為我國大眾期刊出版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
一、移動終端對于大眾期刊出版業的重要價值
(一)迎合當前人們的數字化閱讀習慣
以手機、Ipad、電紙書為代表的移動終端設備不僅能為人們提供即時溝通、互動交流方面的功能服務,還可以憑借海量的網絡數據庫資源以及便攜性、互動性媒體特征,由此滿足人們在碎片化時間中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從而逐漸培養人們數字化閱讀習慣。如《2013—201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為2540.35億元,比2012年整體收入增長了31.25%。這既彰顯出我國數字出版業強勁的發展勢頭,同時也說明了當前人們數字化閱讀習慣的形成?;诖耍嬈鹨砸苿咏K端為基礎的大眾期刊數字化出版平臺能促使當前的大眾期刊出版活動迎合當前人們的數字化閱讀習慣,順應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趨勢。
(二)增強大眾期刊的內容分銷能力
大眾期刊的生產成本往往都是一次性投入,隨著銷量的增加其邊際成本會不斷地減少,由此意味著出版商建構起越多的分銷渠道,銷售越多的期刊產品,便獲得越多的收入。然而傳統大眾期刊出版活動往往局限于訂購和零售書店銷售兩種被動方式的期刊銷售活動,這對于部分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或者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期刊,可能會表現出良好的分銷能力,但對于大多數非知名的或者是專業技術性并不強的期刊來說,一方面雖然定位準確、內容系統,但卻很難獲得目標讀者群的關注,另一方面雖然消費者也希望能關注某方面的期刊作品,但同樣缺乏相關的信息檢索與產品購買渠道,由此造成期刊出版社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障礙,從而極大地限制了期刊的發行能力。另外,建構起數字化的大眾期刊出版平臺,不僅在傳統的紙質期刊發行的基礎上提供了另外一條線上的發行渠道,拓展了期刊作品的發行能力,并且還可以通過海量的期刊集成數據庫和便捷的檢索工具,幫助讀者與目標期刊之間的有效對接,從而在滿足讀者個性化閱讀需求的同時,推動更多的小眾化期刊的發行。
(三)提高期刊出版發行的質量和效率
傳統大眾期刊發行活動需要經過選題、審稿、修改、編輯、校訂、印刷與發行等一系列的環節,周期比較長,不僅無法抓住社會熱點問題,呈現出鮮明的時效性,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增加了發行成本,從而在諸多免費的網絡資源面前,提高了傳統紙質大眾期刊的發行難度。而基于滿足手機、Ipad、電紙書等移動終端發行渠道建構起的數字化發行平臺,不僅能大大節省審稿、修改與編輯時間,甚至直接免去了印刷與發行過程,尤其是能方便編輯隨時對其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修改和完善,既表現出鮮明的時效性特征,又大大提高了發行質量和發行效率,滿足目標讀者對于熱點信息的知識需求,同時也大大節省了發行成本,從而以較低的價格將期刊作品推向市場,增強了期刊的市場競爭力。
二、基于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現有優勢和面臨的問題
(一)基于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現有優勢
在構建基于移動終端的數字化平臺過程中,大眾期刊出版商所具有的優勢十分明顯。一是擁有期刊資源優勢,一方面我國所有的正規期刊基本上都需要擁有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刊號,才能進行正常的內容編輯與出版發行活動,否則便只能在特定機構內部流通,無法進行全國出版發行活動,另一方面我國部分大眾期刊或專業期刊還形成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一旦進入互聯網平臺,便能迅速獲得廣大讀者的接受和認可。第二,我國大眾期刊在數十年發展過程中,還建構起豐富的、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編輯人才隊伍,尤其是專業學術期刊,組建起包括高校教授、業界管理人員在內的專家隊伍,從而促使期刊出版順利進行,并保障其應有的期刊質量。第三,當前我國網絡媒體中已形成了一批諸如清華同方知網、萬方數據庫、龍源期刊網、維普資訊數據庫之類的期刊內容集成網站,不僅為廣大期刊提供了一個數字發行渠道,逐漸形成各個期刊尤其是學術期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并且也為廣大期刊的數字出版平臺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指導。
(二)基于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不足之處
當前,我國大眾期刊在構建基于移動終端的數字平臺過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處,一是缺乏既懂網絡數據庫建設與維護同時又懂期刊出版發行的綜合型人才,由此成為限制大眾期刊數字化出版平臺建設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問題。二是當前大眾期刊數字化出版平臺的盈利模式尚未形成,大部分期刊都是以免費的方式向各種數據庫提供期刊內容資源,據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隨后通過線下發現或者是通過作者版面費,彌補運營經費等。三是單個大眾期刊運營商建構起獨立的數字期刊出版平臺與規模龐大、資源豐富、影響力高的期刊數據庫相比,很難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除非這些期刊本身就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高質量的內容資源。四是大眾期刊構建數字化出版平臺,實現數字化的期刊內容采編與出版發行活動,也就意味著要將期刊內容放在網絡公共平臺上進行傳播或者是銷售活動,如何有效地保護期刊版權尤其是如何保護專業期刊中的內容版權成為大眾期刊構建數字平臺過程中思考的又一重要問題。
三、基于移動終端的大眾期刊數字出版平臺建設方式
(一)建構起獨立的數字化內容采編與出版發行平臺
在當前網絡化、信息化環境下,無論規模大小、品牌知名度如何的期刊出版商都必須建構起一套集選題、審稿、修改、編輯、校訂、印刷與發行為一體的數字化內容采編與出版發行平臺,一方面拓展自身的發行渠道或者是內容分銷渠道,在提高期刊價值的同時,增強期刊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大大提升期刊內容編輯與出版發行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在此過程中,各個期刊出版商可以委托一些專業的網絡公司幫助自己建構起數字化出版發行平臺,隨后再聘請一些專業的網絡系統維護與管理人員幫助自己管理該數字平臺的同時,也應積極鼓勵一些專業的期刊編輯人員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從而培養出一批兼具網絡維護與管理和期刊編輯與出版發行的綜合型人才,提高數字出版平臺的運營質量和效率。
(二)加強與專業期刊數據庫的合作
從數字期刊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數字期刊的產業鏈可以概括為作者+期刊社+數字發行平臺+運營商(支付)+終端商+讀者,也即是由期刊社將作者的論文進行選擇、編輯、加工符合出版要求之后,將已經出版或當期出版的期刊的權利交由期刊數字出版商以數字形式出版,讀者通過終端設備進行閱讀、檢索、查詢、下載等。這種角色清晰、分工明確的產業鏈模式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期刊出版商的內容資源優勢和數據庫運營商的技術優勢,從而共同推動我國數字期刊出版產業的發展?;诖耍覈诳霭嫔虘浞置鞔_自身的競爭優勢和在整個產業鏈中的角色地位,據此加強與諸如清華同方知網、萬方數據庫、龍源期刊網、維普資訊數據庫之類的專業期刊數據庫的合作,由此建構起另外一條效率較高的期刊內容分銷渠道,從而增強期刊出版商的盈利能力。
(三)建構起傳統期刊與移動期刊之間的數字溝通平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紙質媒介和手機、Ipad、電紙書之類的移動終端在進行期刊內容傳播過程中既呈現出鮮明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表現出各自的不足之處,如傳統紙質媒介適合于內容的深度解讀,并且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培養了一大批讀者的紙質閱讀習慣,但不足之處就在于價格貴、購買與攜帶不方便,而移動終端的優勢就是期刊資源價格便宜、購買與攜帶方便,但不足點就是讀者大都沒有進行深度閱讀的習慣,往往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瀏覽式、掃描式的閱讀?;诖?,我國大眾期刊在建構數字化平臺過程中,一定要針對不同的媒介形式設計出極具針對性的期刊作品內容編輯與出版發行模式,一方面實現不同形式期刊作品之間的內容互補與相互宣傳效果,另一方面也能滿足不同讀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期刊閱讀需求等,從而提高期刊作品的傳播質量與傳播效率。
(四)建構起多渠道式的數字期刊出版平臺盈利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個期刊出版商在建構數字化出版平臺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比較明顯的盈利渠道:一是出版商所建構起的獨立的數字期刊發行平臺,由此獲得的數字期刊發行費用;二是出版商將期刊內容銷售給專業的數字期刊數據庫,由此所獲取的資源銷售費用。這是當前數字出版平臺兩項最主要的盈利渠道。除此之外,還可以憑借傳統的期刊廣告的方式獲取一定的費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想順利地實現以上渠道的盈利能力,期刊出版商就必須提高期刊文章質量,激發廣大消費者的閱讀欲望與購買動機,從而提高自身在整個數字期刊產業鏈中的話語權,而不是依靠收取作者的版面費,發表質量參差不齊的文章作品,從而造成讀者不愿讀、數據庫不愿傳播的尷尬境況。
參考文獻:
[1]王燕梅.出版發行產業鏈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2]葉新.出版物發行實務[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3]李鵬.數字期刊的移動閱讀發展趨勢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2).
[4]張立.2013—2014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