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元
摘 要:大學生作為青春期的一群特殊的群體,承擔著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其個人定位及發展正處于轉型時期,他們剛剛從殘酷的高考中走過來,經過了繁重的學習及課業壓力,對于剛進入大學生活的大學生而言,往往對于以后的大學生活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同時對于大學生活所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往往存在消極的學習態度,存在過分依懶網絡、宿舍同學關系緊張等現象,因此,大學生管理難度逐年加大。
關鍵詞:大學生管理;問題;對策
一、大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生活學習和生活目標較為簡單,問題主要是針對學習而言,而大學生活相對于高中生活而言多姿多彩,而且大學生在步入大學以后,相當多的大學生都選擇住校生活,作為步入社會前的轉型時期,他們面臨的問題也相對較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不再成為首要任務
長時間的住校生活導致大學生擺脫了家長的管理和關注,自己的主觀意識和獨特的個人性格逐漸形成。特別是對于“90后的”大學生而言,當他們步入大學后,不再面臨學習和升學壓力的繁重壓力,而將重心轉移到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發展,但其心理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把握,如和家長的溝通逐漸變少,他們在家長面前往往變得沉默寡言。由于和家長缺乏足夠的溝通,使得他們的學業不再受到足夠的關注。此外,大學生往往存在心理誤區,他們擺脫了升學的壓力,認為大學的學習不再變得特別重要,而往往忽視了學習,對自己的要求下降,得過且過,自由散漫,普遍存在只求及格的現象。出現了不少上課不認真聽講,甚至遲到或逃課現象。在面對家長的詢問時往往是報喜不報憂,時間長了則出現掛科現象,這種心理誤區的長時間存在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個人未來職業發展。
(二)群體生活致使攀比之風盛行,價值觀存在嚴重問題
處在經濟社會轉型中的父母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90后”大學生的價值觀。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家長會覺得給自己的孩子創造好的經濟條件在同學當中會很有面子,而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家長大多對孩子存在寵溺心理,認為在同學中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因此在經濟條件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90后”大學生在家里一直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早就習慣了向父母伸手要錢,而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勞動。大學生的群體生活不同于高中生活,他們的衣食住行都在一起,因而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存在比較心理,家庭背景的比較、家長社會地位的比較、家庭環境的比較,以及在行為上盲目跟風,使得學生群體之間存在攀比和花錢大手大腳的現象。
(三)同學關系緊張,團結協作意識淡薄
因缺少心靈的默契與感情上的溝通,當代大學生心理上早就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當走進大學后,在自我觀念的驅使下,人際關系變得不適應。他們在人際交往中以自我為中心,過分追求自我,過分注重個人的權利和利益,強調別人對自己應該承認、理解和接受,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問題,交往中注重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忽視別人的利益和要求,對人和事的看法帶有強烈的主觀性,慣性的認為別人應該遷就自己,更習慣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出發,用馬克思主義對待別人,用自由主義對待自己,因而在與同學、朋友、老師相處過程中,時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去看待別人、要求別人,很少去體會別人的想法與感受,且在交往中缺乏與人合作的意識與行為以及換位思考的能力,難以完成團隊工作。
(四)過分依賴電子產品和網絡,人際關系淡漠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人們更加方便地進行交流,過去人們喜歡走親戚聯絡感情或者寫信等,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相互交流,現在手機電腦已經成了人們的必需品了,網絡打破了交往的時空限制,許多大學生都十分依賴網絡,購物、交友、娛樂等都統統在網絡上完成,網絡在快速傳遞知識信息、提供娛樂游戲的同時,也為大學生發泄不良情緒、尋求精神寄托、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場所,現代通訊手段始終只是冷冰冰的工具,它代替不了人們最原始的交流工具語言和文字,導致了大學生交往能力的下降和人際關系中的自我封閉。疏遠了人與人的關系,許多大學生寧愿把心中的煩惱向網上的陌生人傾訴也不愿意告訴家人和現實中的朋友,并且有些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十分膽小拘謹,于是轉向虛擬世界里尋求安慰和滿足,尋找情感發泄口,淡漠面對現實人際環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更加沉溺于網絡,脫離現實,人際交往出現淡漠與疏離。
二、大學生問題管理對策研究
(一)從案例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班里開展學習優秀大學生先進事跡的活動。以當代雷鋒事跡、感動中國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為題材,開展向他們學習的班級討論活動。通過學生討論發言,讓學生發現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奉獻是他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其中,學生認為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符合國家繁榮富強與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并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做一個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這就要求每個在校大學生必須從現在做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開展“爭創優良學風班”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包括由獎學金獲獎人分享學習經驗、由助班師姐講解如何備戰英語四級考試、互相交流學習技巧、分享學習心得體會等活動。創建優秀學風需要從我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
第一,牢固樹立“建優秀學風,從我做起”的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努力學習,認真鉆研。
第二,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嚴肅課堂紀律,不無故遲到,不曠課,不早退。
第三,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抄襲作業,不違犯考試紀律。
第四,班級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優秀學生應帶動并幫助基礎差的同學,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第五,班級舉行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感,切實讓每一個人感受到集體帶來的溫暖,感受到集體活動的趣味,改變他們不積極的態度,讓班級同學更好地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努力爭取好的成績。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團日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團日活動主要在戶外體育場舉行,活動一般包括拔河、背氣球、兩人三足、“老鷹捉小雞”游戲、“真心話大冒險”等活動。通過游戲中的競爭與合作,同學們之間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在趣味運動中體會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班級中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各個環節中,都能夠享受活動的每個部分,在團隊中共同協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首先,團隊精神表現為團隊強烈的歸屬感和一體性,每個成員都能強烈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當中的一分子,自覺地把個人工作和團隊目標聯系在一起。其次是團隊的合作意識,在一個團隊中,只有每個成員都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并在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團隊的整體威力,產生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協同效應。最后是團隊的高昂士氣,它體現了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的態度。通過開展活動,使學生自覺地以組織的利益和目標為重,在各自的工作中盡職盡責,自愿并主動與其他成員積極協作。
(四)加強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擺脫對網絡的依賴,傳播正能量
網絡是把雙刃劍,當代大學生要正確認識網絡的利弊關系。網絡利處有很多,如它可以使兩地之間的通訊更為便捷、及時、有效;可以在網上發布文字、圖片、聲音、下載學習資料等多種信息,還能模擬三維動畫,十分具有娛樂性。網絡在無形中為人們打開了一扇方便之門,為人們提供了無限的創造空間,豐富了人們生活的內容,改變了人們生活的方式。但是如果過分依賴網絡,也會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在網絡技術還未完善的情況下,不少不法分子乘機找空子鉆,網上詐騙花樣百出,其中有一些大學生由于辨別能力有限,出于貪小便宜的心理而上當受騙;不少大學生由于自控力較差沉迷網絡游戲而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甚至為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可見,網絡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又使人們防不勝防。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當代大學生應該正確使用網絡,堅決抵制不良誘惑,學習一些上網的基本守則和方法,了解一定有關網絡方面的知識,進而做一個善于利用網絡的當代優秀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