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
從環保督察不達標限產關停,到上游原藥價格一度暴漲,再到下游經銷農藥必須持證上崗……去年,農藥企業和經銷商度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年。為了應對當前形勢,業內各方提出了不少應對難題的辦法。
難題:高門檻
近期,生產許可證、產品二維碼、排污許可證等話題熱度在行業內不斷升溫。據最新政策,今年農藥生產企業的生產許可證將實施“一企一證”制,按生產范圍進行許可,原藥按品種、制劑按劑型規定范圍,由省級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等。此外,所有新出廠的農藥包裝上都要附上可進行信息溯源的二維碼,方便查詢和監督。農藥企業和經銷商清楚地認識到,隨著行業門檻的不斷提高,靠坐擁資源、渾水摸魚等老辦法搞營銷已行不通了。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今后農藥行業的管理主要體現為“控、壓、限、移、減、管”6個字,而“壓”就是通過壓減登記農藥產品數量,鼓勵支持農藥企業創制新藥,淘汰落后的配方、劑型。另外,今年,農藥經銷門檻也高了,因為賣農藥要有資質了。
難題:高壓力
除了門檻高,壓力大、生存艱難是農藥企業對今年行業的另一個預判。而談到壓力,就必須提到環保。大多數農藥產品屬于有機化工產品,具有一定毒性,企業的廢渣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性,屬于危險廢物,自然成為環保、安監部門的重點“照顧對象”。
“除了環保以外,企業產品結構升級的壓力也很大!”安徽一家上市農藥企業的開發經理告訴筆者。去年12月,農業部宣布將在5年內淘汰全部正在使用的12種高毒農藥。這意味著企業產品革新不能只是“動動嘴了”,有朝一日產品被列入淘汰名單,企業就將面臨“斷頓”的風險。
應對:協同創新
第一,銷售模式創新。近年來,廣西農博士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推出的“賣肥料、送打藥”的宣傳標語引發了業界關注。經銷商、農藥企業通過打藥服務延伸了渠道,增強了客戶黏性。除了跨界肥料,農藥企業對植保無人機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2016~2017年,以大疆、安陽全豐等企業為代表的一批飛防服務平臺投入運營,將無人機帶入了實戰階段。
第二,產品創新。隨著農藥使用及管理政策日趨嚴格,高毒、低效農藥將加快淘汰,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新型環保農藥成為行業研發重點和主流趨勢。劑型方面,向水基化、無塵化、控制釋放等高效、安全的方向發展,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乳劑、緩控釋劑等新劑型加快研發和推廣。
第三,工藝創新。通過加大技術改造和環保投入,全面研發和推廣先進適用的清潔生產工藝,不僅能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還能降低原料消耗量,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第四,規模創新。去年,我國農藥產能明顯收縮,國家原則上已不再新增農藥生產企業備案,一系列環境治理政策措施的出臺,也進一步提高了農藥企業的準入門檻。環保督察趨嚴,將加速落后產能淘汰,緩解供給過剩現狀,優勢企業產品的市場前景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