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敏
我校教育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學校德育教育中有所創新,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德育的方法、模式,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與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常學校德育還是以課堂上說教為主,教育效果不理想。為此,我校根據當代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通過活動實踐獲得思想道德上的成熟,構建了“實踐—體驗—引導—升華”實踐型德育教育模式,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精神與靈魂,彰顯出學校的氣質與內涵,凝聚師生的思想,激勵師生共同發展。而樓宇宣傳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校園樓宇文化,可發揮正向的引導作用,讓師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激情明志、陶冶心靈。所以,我校十分重視校園樓宇文化的創建,做到精致設計,精心打造,彰顯特色,不斷提高其教育力。 樓宇文化,就是我們學校挖掘自身內涵,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空間的一項創新德育系列活動。對此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校長參與,責任到人,廣泛宣傳,師生為爭創德育特色校園,爭做文明師生,奮勇爭先,使“樓宇文化”活動深入人心,全員參與,效果彰顯。
一、保障機制
我校已建立了德育實踐活動制度,落實德育實踐時間,每學期初進行樓層文化布置,活動列入每學期學校工作計劃和德育工作計劃,各班活動列入班級工作計劃。活動主題明確,定期開展,有較詳盡完備的活動記載,讓學校的樓宇樓層成為了德育特色活動的有效陣地。
二、精心設置校園環境,塑師生美好心靈
學校以樓宇樓層文化為載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各種實踐活動,使樓宇文化建設成為一個動態的、不斷完善的德育活動形式。
(一)步步有景,處處育人,讓學校成為蓓蕾綻放的花園。
其一,讓每一堵墻都會說話,讓每一塊綠地都會抒情,讓每一個角落都有美的閃現,這是我校小學校園文化的追求,旗幟鮮明地表明了學校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服務于學生;注重校園美化、綠化、凈化。其二,打造特色樓道文化。我校的五個樓層都有不同的主題,彰顯學校特色,塑造育人環境。
一樓:進入一樓,我校的特色“立人廳”映入眼簾。整個立人廳由石刻、立人柱、清廉壁和的“立人欄”四部分組成,古樸典雅,意蘊深遠。正前方的是“立人”石刻,描述了“立人教育”淵源和傳承。石刻上有孔子“人者,仁也。”、老子“人無信不立”、朱熹“學者大要立志”、宋代大理學家程頤 “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偉大的思想家魯迅 “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等有關立人思想源遠流長的論著。所以我們一樓的樓宇文化起名為——“立人軒”。
二樓:“石油廊”是我校“立人教育”的又一特色亮點。
二樓北側樓梯口的浮雕展示的是建國初期石油開采和運用的場景,也是二樓樓宇文化的起始。“石油廊是我校一種流動的校本課程,這是由我校家委成員聯合主編的,因為作為蘭煉一小的學生,我們和“共和國之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的學校自建校以來就隸屬于蘭州煉油廠,作為蘭煉廠的一部分,學校的發展凝聚著幾代蘭煉廠領導和職工的關懷,至今,學校文化中還保留著企業文化的印記。我們學生中大多數家庭幾代人都從事著與煉油有關的工作,可以說,我們都是“石油娃”。所以我們的孩子,就得了解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從事什么事業,還得學習與石油有關的知識。
二樓南側以學校圖書館為主題開設的開放書吧,是孩子們的樂園,同樣是德育養料潤物之處。
讓塵封的“僵尸”圖書“流動”起來,發揮它真正的作用讓我們受益,是學校站在學生立場為“立學生”出臺的另一舉措。一下課,同學們聚集在 “開放式書吧”,自由挑選,自覺借閱,自主閱讀。此項舉措增強了我們的讀書興趣,又培養我們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一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景觀大大推動了學校的“吟詩崇文”文化建設。“開放式書吧”由圖書管理志愿者進行義務管理,他們每到大課間打掃圖書角,登記借閱圖書,整理圖書,讓同學們有一個更好的讀書環境,鼓勵大家積極讀書。
三樓:字如其人,一筆好字,成就人生——書藝路長廊。
書藝是我校特色校本課程,“古風溢彩,吟詩崇文,翰墨飄香,立字立人”是我們倡導的課程文化特色。“立字”就是讓小學生從小立方正之字、立規范之字、立端正之字、立藝術之字。蘭煉一小的孩子在“立字立人”的文化熏陶下,勤奮不息,孜孜不倦,以旺盛的進取精神,立大寫之人,立方正之人,立德才兼備的“中國娃”。
四樓:陳列在四樓小廳的是兩枚炮彈模型,從這兩枚炮彈模型上我們感受到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就是國防力量,所以希望蘭煉一小的同學們能從小心系祖國,增強國防意識,培養愛國責任心和民族使命感,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我們的祖國,四樓的樓道文化就是國防墻。我校與68129部隊組成了“雙擁共建”單位,部隊官兵精心為我校師生編寫了《國防教育校本課程》,共有十三個方面的國防知識,主要有《國防歷程篇》、《國防法規篇》、《國防精神篇》、《國防理論篇》等。
通過學生對國防知識的了解,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強意識。了解課本中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光輝事跡,讓學生知道英雄就在我們身邊,向英雄學習,保衛祖國。
其三,樓道中除了學校課程文化,各班都有一塊讓學生展示才華、放飛童心的活動園地,每月按照學校德育的主題更換內容,只要求學生充分動手參與,千姿百態的“活動園地”是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先后開辟了“文明禮貌好、學習習慣好、優美句子摘抄、古詩、益智廣角、開心收獲、實踐收獲”等宣傳專欄,大大豐富了校園文化,開拓了師生的視野。
(二)堅持以人為本,張揚個性,構建孩子成長的樂園。
打破傳統德育工作中以“禁止”、“防堵”、“限制”為主的方法,通過正面鼓勵的形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解放個性。把學生在校期間每天所表現的優秀道德行為公布在學校的宣傳欄上,并以優秀積分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后給不同檔次得分的班級以不同的文明班級旗獎勵。這樣,通過正面鼓勵的形式宣揚了優秀道德行為,幫助學生找到了身邊鮮活的學習榜樣,讓學生的點滴進步和閃光之處得到肯定,讓抽象的德育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激勵他們不斷追求進步,崇尚真、善、美。
我校就是通過挖掘了樓宇文化的內涵,以“會說話的校園”這一項創新的德育系列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以提高德育實效性的。 總之,要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德育教育必須從抽象化、空洞化的說教中走出來,只有有目標的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體驗、內化,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