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艷微
摘要:作為小學教育的基本必修課,音樂教育是對小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可以有效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和鑒賞力,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音樂是一門有聲的藝術,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智慧的結晶。小學音樂課的意義在于通過讓學生聆聽音樂、表達音樂感情、創造音樂活動為基礎的美的活動過程,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親身體驗音樂形式中所蘊含的律動美和美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感滲透;教育
情感激發作為心理變化過程,積極情感有助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對提高學習成效具有幫助。聲樂教學與情感激發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情感激發作為聲樂教學的基礎,關系到后續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必須要提高對其的重視,注重學生音樂情感的激發,加深學生學習印象,致力于學生音樂涵養的培養。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情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樂由情起”,這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對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感品質和道德修養具有重要作用。音樂中情感的教育不僅僅局限在音樂感情的領悟上,還有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培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著引導的作用,是實現音樂教學完善的關鍵。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多進行互動,與學生建立很好的朋友關系,融入到小朋友的生活中,并理解他們所想的事情理解他們的情感敏感點。同時,還要增加同學之間的互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美化同學之間純潔的友情。
例如,在學習《雨花石》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的就是一顆小小的石頭很孤獨很寂寞,一直靜靜地躺在泥土之中,沒有同學朋友們的陪伴,此時就可以激法同學們的憐憫之心,可是有一天雨花石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歸屬,為人們鋪起一條條美麗的大道,在實現它們價值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快樂。就如同一個班集體一樣,每一個同學都是小小的石頭,在今后的學習中大家也要相互鼓勵,每一個人都要融入到集體中,共同進步,努力學習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二、與時俱進,結合多種手法進行教學
新的時代,科技在不斷進步,教師們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更新并且利用好新時代的一切高科技工具應用到音樂教學中去。例如在教唱小學生《勞動歌》這個作品時,可以通過表演、演唱、傾聽、比賽、再創造等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這首歌曲,一方面能夠迅速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還可以讓每一位學生在輕松娛樂的環境中工體會歌曲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這樣的音樂教學不僅僅與情感教學相結合了,還聯系了我們的現實生活,使學習也更加通俗易懂,學生們更容易接受了,從而提供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音樂表現力以及音樂創造力。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
藝術的靈魂是情感,所以音樂不僅是對人思想的表達,還是對人情感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情感需要借用語言來傳遞和溝通,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富有情感的表達可以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給學生審美情感的培養提供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把音樂審美引入課堂,給學生欣賞課文中的歌曲,并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內涵和意義。
比如,在欣賞《小拜年》《新年好》《龍咚鏘》這幾首歌曲時,應至少輪流欣賞兩次。第一次要讓學生聽懂節奏,鼓勵學生跟著節奏打拍子;第二次就可以引導學生體會歌曲中新年的氣氛,并傳達出歌曲中傳統節日的精髓。
四、啟發學生積極地思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應該運用挖掘性和引導性的提問,來對小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有效地啟發,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發揮,引導和鼓勵學生自由地進行探索,既要將小學生對音樂理解和感知以及表現的能力進行培養,又要進行思想教育。例如,對《龜兔賽跑》進行欣賞,教師先設問:“從動作上看,烏龜與兔子都有什么特點?”等,引導和幫助小學生自由地進行探索,將小學生的積極思考進行啟發,對于演奏音樂運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音區以及節奏進行分析和比較,表達出來的音樂形象有什么不同。結果是,兔子的速度快,音區比較高,音樂節奏既短促又緊湊,而烏龜的速度慢,音區比較低,音樂節奏比較寬廣。
五、走進生活自然
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于室內的學習,應當讓他們回歸生活,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體味音樂的存在。比如課外郊游時,帶領同學們在森林里漫步,樹葉沙沙作響,小溪歡快地流淌,鳥兒放聲歌唱,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樂曲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都隨著這美妙的自然音響哼唱起來,曲調清新、自然、淳樸,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樂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六、以情為本,選準動情點
“情從何處來?從教學中來,離開了教學內容,課堂教學的情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币魳氛n動情點的安排,首先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一些學生比較關注的問題,多找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從而激勵學生的情感。其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補充教學內容,同時借助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使學生進入動情的意境。再次,教師要巧妙運用比較,通過一些高雅藝術的比較來激勵、感染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小學音樂教師只有堅守一顆童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撥動人的心弦,帶來美的感動,使人們在美的陶冶過程中,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以凈化,產生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音樂就像插上翅膀的小鳥,當它在孩子的心靈中展翅翱翔的時候,音樂情感教育的目標也就自然達成。
參考文獻
[1]顧衛娟.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情感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11(9).
[2]唐詠霞.青少年聲樂教學中情感激發與引導的原則與策略[J].音樂時空,2016(10):161.
[3]路統潔.如何在聲樂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情感和表現力[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08):151-152.
[4]呂瑩 李亞麗.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學[J].新校園(上旬刊),2014,15(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