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新
摘要:高中思政課教師在高中生成長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在高中時期,學生的三觀還不夠完善,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此時的思政課教師就是應該作為學生的指路燈,時刻教導著學生,在問題中不斷研究,不斷啟發學生,讓學生學習思政課程更有動力,更有興趣。因此,高中思政課教師將問題教學法用于思政課堂十分重要。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課堂;應用
一、問題教學法的含義
問題是要求做出解答或者解釋的題目,在問題的演變下形成的教學方法便是問題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就是教師在不改變課本知識體系下利用教材的具體內容轉變另一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提問,將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發揮自己的思考,進一步對問題加以深刻剖析,并產生自己的理解,從而學會融會貫通,做到真正地理解問題,而不僅僅是只了解答案。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要線索。在高中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從教師身上學習到什么,教師教給了學生什么,才是我們應該重點考慮的。我國的問題教學法在大多數學校中運用得很不成熟,錯把問題教學法當成提問教學,從而忽視了教學方法原本的意義,所以高中思政課教師在把握問題教學方法時應該怎樣做,是教師應該明確的。
二、思政課運用問題教學法的現狀及其意義
(一)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
1.問題與結論過于模式化,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提問時,常常使用固定的模式進行提問,對問題的設置進行限制,例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而學生手中拿著教材,不用預習也很容易找到答案,然后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這種固定化的提問與回答使得學生不動腦思考,只會教師問的幾個問題,以此應付考試,學生逐漸就變成只學教材的機器,忽略了對教材的深度思考。
2.學生缺乏提問的意識與興趣。問題教學法的使用,不僅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也應該自己提問自己。而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提問需求,學生沒有提問的意識,教師也沒有培養學生提問的習慣。問題起源于思,學生不進行思索,對問題看不透,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問題是生成性的,需要從存在的思維進行提問。
(二)將問題教學法用于思政課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當教師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提問引導時,學生的想法能夠被教師激發出來,在頭腦中不斷分析,更有可能對所提出的問題產生不一樣的理解。教師應該明確,一個提問被人深刻地追問才是好的提問。所以,當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產生理解又對教師進行發問時,教師要秉承著學生的問題意識來講解問題,對學生的需要進行解釋,這樣,問題教學法才會形成好的影響。
2.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明確以學生為本,許多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強調了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應該轉變思想觀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以學生為本,應該有三個層:一是以什么樣的學生為本。教師應該以全部學生為本,重點是關注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尊重他們的差異,理解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意識,了解他們的內心活動,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疑問,敢于并樂于發散思維,從而進行有意義的提問。二是以學生的什么為本,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心,黨的十八大以來,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學生實行全面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良好的三觀養成。三是為什么以學生為本,因為學生是新一代的接班人,只有對學生思想加以引導,學生長大后才能成為社會棟梁之才,以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3.有利于提高思政教學的實踐性和針對性。當教師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時,就會吸引學生主動探索,使得學生主動學習思政課程,教學效果增強。而教師運用問題教學法加強實踐環節的設置,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和把握。運用問題教學法,也使得問題更有針對性。
三、問題教學法應用于思政課堂的對策
(一)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有這樣一句教育格言:“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北砻髡T導的重要手段是用問題設疑,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開發智力,從而進行練習。問題教學法是以教師提問為主體線索開展學生的探究性活動,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聯系學生實際,問題要具有一定深度,問題設計要有典型性和針對性。既不能設置得太簡單,失去了探索的意義,也不能設置得太難,使得學生無從下手,進而逃避問題。要想設計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就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看看學生現階段所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學生會對什么樣的問題有興趣,究竟什么樣的問題才會對學生有意義,這樣提出的問題才能貼近學生實際。同時,教師設置問題時注意此問題應該與其他問題相聯系,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把握。
(二)明確目標,分析問題
教學目標應該在課程學習之前明確的。學生會依據目標,不斷產生疑問,從而實現目標。在確定好目標之后,就要求教師與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共同解決問題,只有學生對問題的要求有了初步了解,才能夠自主學習,發散思維,用現有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整理,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教師再利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指導與啟發,從而達到最終目的。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是教師開展問題教學法的前提,教師要不斷運用好問題教學法,組織好課堂教學,使得教學得以有效進行,教師要加強指導,與學生共同學習。
(三)合理評價,反饋總結
反思=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學習反思。一節課結束后,思政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上是否運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評析,是否作用于學生進行總結,某個環節設計得是否合理進行反思。同時,學生也要思考問題,這節思政課我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意義,并與其他學生交流。
總之,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我傾向于利用問題教學法幫助學生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學生更應該在思政課程中培養問題意識,然后遷移至其他學科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楊勝利.以問題為導向,以教材為核心[J].教育時空,2017(1):148-149
[2]高峰.如何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吸引力[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