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摘要:如今,隨著新課改在我國的深入推進,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講授型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作數學教學的主導思想。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積極進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嘗試。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自主學習;培養
初中數學教學自主學習有效策略在我國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應試教育占據上風,學生學習成績與名次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與追求目的。在這種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占據著中心位置,大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權威——專斷式的師生關系將學生置于被動地位,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極其薄弱,這有悖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學生在學習的階段正是處于過渡的階段,而且數學的學習內容非常抽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所以,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由此激發出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擺脫在學習中對老師的依賴。比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時候,由于之前的學習,學生對于全等三角形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方便很多,所以老師在講授這一章節的時候,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預習,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先有一定的了解,整理出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相互討論,對于不懂的問題再向老師請教,課后老師再給學生留一些練習題,檢查一下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生經常犯的一些錯誤以及還并不是很清楚的知識點再詳細講解一番,鞏固一下,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會被慢慢地培養出來,學生自身的能力也會充分地發揮出來。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真正的理解老師所講授的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造生動的教學環境,開展合作學習
當下,社會對人才能力的需求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而是需要全面性人才,老師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創設出一個生動的教學情景,并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由此激發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教學一是能夠保證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通過情景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的精髓,有利于提高老師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三是合作學習的開展,有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合作精神。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且合作學習的開展也符合中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特點,那就是渴望得到關注與肯定,所以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在學習數據的分析時,老師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讓學生討論中位數、眾數在統計數據時的優點以及劣勢,并讓各個小組通過舉例的方式來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當中,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數學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如今,新課改強調體現課程的實踐性和開放性,所以,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將教學活動只局限在課堂上,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數學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精彩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為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提供保障。比如,在學習《中學生的視力情況調查》這節內容時,在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本節內容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調查實踐活動:對學校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一次調查,調查時,主要詢問以下三個問題:你每天用多少時間來做作業?你上課認真聽講嗎?你是否抄襲過其他同學的作業?然后要求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過程中所得出的數據進行記錄、整理,課堂上,對所記錄的資料進行匯報。這樣,我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數學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從中體會了調查方案的設計,深化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和認識。
四、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初中生的思維處于由形象直觀型向抽象邏輯型過渡的重要階段,這種抽象型思維方式為學生自主學習數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的這種典型特征,引導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目標,從而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動機。學習目標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產生自主學習以實現目標的心理動力,這對實現自主學習大有裨益。例如,教師在講《全等三角形》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節時,由于學生已經具備了全等三角形的基礎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首先指導學生預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從中分析這節課重點與難點,梳理出預習中遇到的困惑與障礙。這個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學生自身,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目標,這樣,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更能集中注意力,把握教學重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科學、合理。教師的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相互協調,共同作用,數學教學活動的雙向性得以實現,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
總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精神與能力至關重要,這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為社會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創造力,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加大改革力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精神與能力。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第一,以新課程標準為正確指向,更新與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第二,引導學生設置科學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與動機;第三,重視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與探究,創設生生互動、教師引導的學習情境;最后,密切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實現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的有機整合。
參考文獻:
[1] 龔蘭英.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探討[D].蘇州大學,2013
[2] 黃慧娟.淺談初中數學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途徑[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