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
摘要:新課改強調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生動立體的圖片,引導學生唱出圖片上的音符,直觀的畫面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調動學生主動唱歌,使學生對學習音樂感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動物叫聲進行趣味發聲練習,促使學生積極跟著音樂的節奏演唱,增強學生的節奏感,最終使學生學會結合音樂節拍唱歌,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可見應用趣味發聲練習法,必然會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音樂;趣味發聲練習;應用
前言
以往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講解樂理知識為主,長期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覺音樂課程非常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師應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趣味發聲練習,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音樂,積極跟著音樂唱歌,勢必會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一、趣味發聲練習的含義以及應用意義
趣味發聲練習是指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開展教學活動、播放立體的圖片等引導學生進行趣味發聲練習,有利于喚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發聲練習不同的唱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以飽滿的熱情和最佳的狀態發聲,使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因此,教師講解音樂課程內容時,應先傳授和講解樂理知識,而后,落實趣味性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發聲練習發聲,練習過程中提升學習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唱歌技巧和方法,懂得如何發聲,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音樂基礎。此外,教師在引導學生演唱歌曲時,可以帶領學生唱出圖片上的各種音階,學生被直觀的畫面所吸引,主動運用發聲技巧唱歌,積極進行趣味發聲練習,有效提高音樂教學效果。可見,趣味性教學方式,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在實際應用中具有重要意義[1]。
二、趣味發聲練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引導學生模仿動物叫聲發音
在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主動練習發聲,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動物叫聲進行趣味發聲練習,使學生對唱歌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促進學生音樂學習上不斷的進步。
例如:學習《數鴨子》時,教師運用趣味性教學策略,先帶領學生一起唱歌,學生初步理解歌曲旋律和節奏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4人一組,根據各組成員發聲是否準確和唱歌水平進行評價和打分,分數最高的一組即為獲勝,激發學生產生好勝心,使學生主動模仿鴨子的叫聲進行趣味發聲練習,整個過程中學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含義,更加明確歌曲的節奏和拍子,并且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邊模仿一邊加強發聲練習,并且注重控制音調和音量,結合音樂的風格調整口腔方式,反復練習后,學會演唱歌曲。由此可知,趣味性教學方式必然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2]。
(二)引導學生分角色扮演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深入落實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趣味性發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角色扮演進行發聲練習,既改變了教學方式,又做到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一邊扮演一邊發聲練習,提高了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
例如:學習《搖籃曲》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著音樂唱歌,而后,將學生分為兩兩一組,一人扮演小寶寶,另外一名同學扮演媽媽的角色,用溫柔的聲音唱歌,并進行發聲練習,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控制氣息,還跟上音樂節奏,唱出準確的音調,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質量。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和出色的表現,應給予表揚和鼓勵,激勵學生再接再厲,更加努力學習音樂。因此,教學中組織學生依次進行角色扮演,促使學生趣味發聲練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歌唱水平。同時,提高了音樂教學效果[3]。
(三)播放生動的圖片,指導學生發聲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新鮮事物和立體的畫面比較感興趣,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多媒體,在網上查找動態的圖片、小視頻,再搭配相應的歌詞,精心設計成教學課件,并在課堂教學中播放直觀的動畫,展示音樂視頻內容,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教授發聲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
例如:學習《小船搖搖》時,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和作用,隨時播放與歌曲相關的視頻、圖片,指導學生進行趣味發聲練習,使學生不再感覺音樂課程乏味枯燥,進而在學習過程中認真結合圖片上的音符唱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咬字不清、發聲方式不正確的問題,并對其進行耐心地引導,使學生學會跟著音樂的旋律發聲,并對圖片上的音符印象深刻,快速記憶和理解樂理知識以及音樂的節拍,進而高效學習,有利于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4]。
總結
綜述,將趣味性發聲練習應用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創新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時,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直觀生動的圖片,調動學生主動歌唱圖片上的音階,逐漸了解音樂節奏和節拍,更好地學習音樂。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或者模仿動物叫聲練習發音,增強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進行發聲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可見落實趣味發聲教學法,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麗婭.趣味發聲練習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智富時代,2017(04):413
[2]方芳.趣味發聲練習在小學低中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教育,2016(42):96
[3]吳琴.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的趣味發聲教學方法[J].青春歲月,2016(07):164-165
[4]許麗君.趣味發聲練習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5(0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