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比較法這一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思維方法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性,論證了比較法在數學課堂教學運用的必要性以及對學生數學思維建立的重要性,最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比較法的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比較法
數學教學中的思維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較思想是人類學習的一種最基本思維。人們通過比較認識事物,發現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思想作為思維基礎廣泛的運用在數學教學當中。針對數學知識既聯系又抽象的特點,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恰當的運用比較思想,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有利于思維的發散。比較法在課堂上使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思維的積極性,是學生快速的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運用比較法的必要性
許多小學生學習數學吃力,課堂上對于老師教的內容理解困難,不能掌握課堂所學的抽象數學概念,對數學產生為難情緒和抵觸心理。部分數學教師教學課堂沒有運用比較法的思想,只是盲目的講解分析,有些教師運用的比較法不合理,不但起不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鞏固概念的目的,反而產生消極作用。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比較法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數學教師比較法運用不得當,教學課堂上對于抽象問題運用的比較方法不恰當,導致學生不僅沒有掌握所學的知識,而且混淆學過的知識。
(二)有些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盲目運用學生不能接受的比較事例,造成學生抓不住老師教學重點,課堂教學教學效果不佳。
(三)部分教師為了比較而比較,比較法失去了意義,對于較容易就可以講清楚的內容,使用繁瑣的比較事例,造成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
(四)教師的比較方法單一,一種比較方法運用整個課堂教學,學生產生厭煩情緒,積極性降低,學生和老師的課堂節奏脫節,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比較法的幾點建議
(一)注意對新舊知識的比較,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剛接受新的知識加上受到長時間生活影響形成的思維定勢,所以學生直接地理解接受比較困難,所以在新概念的學習之前,教師要分析與這個概念有關的其他概念,對學過的相關概念進行復習,復習過程中通過比較來引出新的概念,教師要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內容,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創造情景,通過運用比較法,恰當的引入新的內容,這樣學生就不會感覺那么的生硬,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有些章節的知識難度比較大,直接進入學習內容學生難以掌握,教師可以在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不同點重點講解,做到有的放矢,這樣教學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學生也可以抓住所學的重點。
例如:銳角鈍角學習之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回憶一下直角的相關概念,在復習過程中導入銳角,鈍角的概念,運用比較法讓學生認識到,銳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鈍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度,這樣銳角和鈍角的概念就初步建立了,再通過比較三者之間的不同,找出區別于聯系,最終使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實踐證明在舊的概念通過類比引出新的概念,能夠更加完善知識結構,學生掌握也更加的牢固,易于養成好的思維方式。
(二)深入比較,做到活學活用,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比較方法。
一般數學的概念比較抽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相對有限,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理解水平運用恰當的比較方法,書本知識的比較要結合生活實際,這樣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識。
數學概念既有相似性又有相異性,教師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進行比較,找出各個知識點之間微小的不同點,加以分析,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擴大,使學生牢固的掌握知識點,遇到此類的的數學問題時,可以快速的知道出題人所要考察的知識點,最終提高學生的做題效率和正確率。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許多的數學問題之間聯系與區別共存、看似相同實質卻不同、容易引起學生的混淆。在教學活動中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加以區別,有助于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同時,體驗探究過程帶來的樂趣,和學習數學帶來的快樂,促進學生學習和效率的提升。
(三)在復習概念時也要運用比較法。
為了鞏固學生學過的新概念,避免學生講學過的概念混淆,正確的理解概念的實質。對于學過的兩個相似的概念,教師可以根據兩個概念出兩道題目,讓學生作答,根據學生作答的情況,詳細的進行比較,列出兩個概念的相同和不同點,總結做題思路和方法,這樣就能更好的區分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牢固掌握學習的概念,在學生應用概念時進行深入的比較。學習和掌握概念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概念的實際應用是學生掌握概念的有效途徑。在平常的練習中,通過比較學生可以透徹的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做題能力,一舉兩得,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
結語:比較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方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比較法,有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與掌握,也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比較法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興國.論有效教學的正當性[J].教育研究,2008,(11)
[2]張慶林,楊東.高校教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張奠宇.構建學生容易理解的數學教育形態[J].教育科學研究,2008,(7)
[4]潘小明.“教”要適“學”[J].小學數學教師,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