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
摘要:目前,地質環境評價在監測地質環境的變化趨勢、時空格局以及開展防治保護管理工作方面具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不同的監測目的,在進行地質環境評價時可采用不同的體系與數據。隨著地質環境評價服務的不斷發展,其體系與數據也在不斷的變化與擴增。為了更好地適應多變的評價需求,本文就可配置地質環境評價系統進行了簡要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地質環境;;評價系統;計算方法;數據服務
對于人類與其他生物而言,地質環境是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是社會產生與發展過程中需要依托的包含表層土、巖、水共生的系統,同時也是地質災害存在的母體。對地質環境的形成條件、功能現狀、狀態、以及結構進行分析是地質環境評價的主要任務,其同時也能夠對自然條件下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下可能出現的變化趨向進行預測,定量或定性地對地質環境與社會的經濟發展間的協調性進行評估。
一、地質環境評價的流程
根據地質環境評價的概念模型,利用可配置地質環境評價系統進行地質環境評價需要以下幾個階段:
明確評價目的及范圍:對評價的主題、目的、時空范圍、粒子進行確定。時空粒度指的是時間評價尺度與空間評價單元。常見評價單元主要有行政區、三角網格、地質環境分區、規則網格等。
確定地質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依據評價的目的,對評價的指標因子、分級標準以及權重進行篩選與確定,并在此基礎上對指標數據的計算和標準化方法,以及地質環境評價的計算模型進行確定。【1】
數據資料的收集和預處理:依照評價指標,對地質環境評價過程中需要的各類資料數據進行集成或收集。在充分了解指標數據要求的基礎上,對所得資料數據進行預處理,與此同時,結合數據資料的收集狀況,對評價指標進行適當的調整。
地質環境的計算評價:利用地質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與計算方法,對所得數據資源進行分析與處理,對指標數據進行抽取計算與標準化處理,借助層次分析模型等工具,實現地質環境的分類與分級評價,進而得到特定時空范圍中各個評價單元具體的評價分析成果。【2】
地質環境評價的分級和可視化:依照分級標準,進行指標因子和評價結果的分級,借助表格、地理信息技術以及統計表圖表等,進行指標因子及其各自評價結果的多維、聯動可視化處理。
地質環境評價的結果分析:借助地理空間分析與回溯分析法等,進行地質環境評價結果中時空分布范圍、變化趨勢、主要因子(能夠對評價結果產生影響)的分析與處理。
二、地質環境評價系統的配置要素
(一)數據獲取方法的配置
地質環境評價系統的數據獲取方式配置為借助數據服務,其核心在于借助統一的數據訪問中間件及數據服務模型的結合,完成數據資源無縫訪問。【3】
(二)指標體系的配置
進行地質環境評價時,針對不同的主題與目的,選取的評價體系也存在差異,因此即使選取同一套指標體系,在進行不同區域的地質環境評價時,鑒于其自然條件、地質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不用,選取的使用指標也存在著差異,且與之對應的地質環境數據源也存在不一致的情況,因此可配置地質環境評價系統必須將指標作為核心,對指標數據的獲取以及評價計算等整個完整的過程進行配置,進而確保當前地質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能夠適用于目前需要評價的地質環境。
(三)分級標準和可視化配置
分級配置包含分級類型與分級參數,按照評價值進行分級是指當前評價結果中含有幾個評價值,就進行幾個級別的分析,且此時不需進行分級參數的設置;依據分級數進行分級則需要先確定分為幾個級別,再在此基礎上對每個級別的值域范圍進行配置。【4】
可視化配置則視數據類型而定,統計型數據可直接按照行政區進行劃分;離散型監測數據則需要將監測點所處區域的空間圖層作為底圖,在生成監測點的圖層之后,再把監測值賦值給各空間要素,從而進行空間化表達;空間連續分布的數據,需先生成監測點圖層,再形成柵格圖層。
(四)評價計算方法的配置
評價計算主要包括三個環節,分別為指標數據的計算、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以及分級評價計算。地質環境評價的指標分為單一指標與復合指標。其中,單一指標可以直接從原始數據中取得或者經過簡單的轉換后得到,復合指標需要按照一定的計算方法,對若干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取得。鑒于數據物理意義存在差異,量綱也不同,因此在進行數據處理與計算之前,首選需要進行數據的標準差變換、均值化變換、極值化變換等標準化處理。數據處理過后,依照空間單元與時間粒度對數據進行合并計算,此后在進行層次分析、分級與分類評價計算及綜合計算。【4】
結語:
綜上所述,鑒于評價的目的與標準不同,地質環境在進行評價時,需要利用符合自身情況與要求的地質環境評價系統進行。目前,可配置的地質環境評價系統能夠依據不同的主題與目的,進行不同評價指標體系的配置,從而對不同環境的地質情況進行分類、分級以及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李亞民,楊楠,李瑞敏,付小林,孟暉.基于復合系統協調度的地質環境承載能力定量評價方法研究[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8,45(02):96-101
[2]張艷. 基于綜合權值法與模糊綜合模型的礦山地質環境評價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
[3]喻孟良,諸云強,邢麗霞,鄭躍軍,羅侃,侯志偉,王東旭.可配置地質環境評價系統研究與應用[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6,18(10):1341-1351
[4]王洋,馬施民.變權模糊綜合法在礦山地質環境評價中的應用——以潞安礦區為例[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6,16(04):3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