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要:機械制圖是中職機電專業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很實用和比較難學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學生擺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帶有競爭和樂趣的氣氛中參與學習實踐,并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技能技巧,體驗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其學習機械制圖的熱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注重并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機械制圖 ;中職; 教學方法
《機械制圖》是機電專業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它主要培養學生的看圖、畫圖、空間想象力和應用能力。傳統的重教輕學、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也滿足不了社會的發展需要。《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也必須跟上時代和技術的進步,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對學生提出新的要求,采用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
一、運用掛圖、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學大綱中已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與教材配套的掛圖、木制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所達到的效果,是用任何形象生動的言語描述都無法替代的。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掛圖、木模、課件和課本中的例題、插圖,適時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完成讀圖、填圖、分析圖形和繪制物體投影三視圖等練習。例如,基本立體的投影分析,如采用掛圖講解,缺乏立體感和直觀性,利用實物講,無法體現投影的基本規律,比較抽象。如果用計算機的三維動畫模擬基本立體,就能從不同角度投影出其二維圖,使學生產生一種真實感,實現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具體轉換,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這樣既有助于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常規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
二、講授、自學和小組討論相結合
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理論夠用為度”的原則,把啟發、引導、歸納、總結等指導性的教學活動與學生自學的閱讀活動相結合。例如,講到“國家標準”時,可引導學生先進行自學性的閱讀,再啟發學生思考,最后教師歸納、總結須掌握的繪圖基本知識。
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結合各章節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地設計問題。設計的問題,一是要有啟發性,要給學生留有想象的空間,不能過于簡單,讓學生不加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也不能過于復雜,讓學生思而不得,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要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討論,使學生通過討論獲取知識,并強化對知識的理解。三是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梯度,能適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時還應具備典型性與示范性的特點,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三、理論講解和直觀教學手段相結合
投影理論是機械制圖的作圖理論,是研究把空間形體(點、線、面、體)表現在平面上的方法而建立的一套系統的理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精講多練的方法,使學生牢固掌握和熟練運用這些知識。這對于提高機械制圖課的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任務具有特殊的意義。在理論講解、分析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教材內容中各個部分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加強空間分析和空間想象。
我們知道,視圖是用正投影的方法在投影面繪出物體的投影圖。為了掌握畫圖和讀圖的方法,必須掌握空間物體與其投影圖之間的對應關系。作為畫圖和讀圖主要依據的空間形體的投影規律,就是通過投影過程分析而歸納得到的。所以,為了幫助學生進行觀摩、分析,然后抽象概括出準確的概念,完成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這樣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教學過程中充分、恰當地使用直觀性教學手段是十分必要的。直觀教學手段是多方面的,從現場參觀機器到模型演示;從直觀圖到電影、電視、幻燈;從物圖對照到實物測繪等,都是建立感性認識的有效方法。在運用直觀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時,必須引導學生把觀察與分析、觀察與想象結合起來去分析對象的特點和各種現象之間的聯系。
四、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傳統的課堂講授以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為主要形式,師生之間互動少,互動效果不明顯。如果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學習的動力。
在機械制圖《剖視圖》這一節時,用一個實體作為案例,從問題“如何將其結構清楚表達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剖視圖的形成原理,再以問題“怎樣繪制正確的剖視圖?”引出剖視圖的注意點的知識,從兩個問題的探究很輕松的完成這一知識的學習,而且學生容易接授,效果比較明顯。
五、練習、評講相結合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技術課,在教學過程中應側重于學生繪圖、讀圖能力的培養。教師應遵循“講-練-評-再練”的模式進行教學。教師在講授完定量的教學內容后,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題和精心編制的課堂練習、課后作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并力求在訓練中突出重點、難點。在學生做完適量的練習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講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練”旨在通過再一次針對練習中突出的問題進行訓練,幫助學生彌補知識缺陷,鞏固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其技能。在練習這一環節上,教師要針對機械制圖這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和教材編排特點,找準重點,精心選題。盡可能地切合學生將來工作的實際,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教師要精心鉆研教材,把教材與學生實際情況相互結合,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最優化。合理分配課堂上教師及學生的活動時間,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研究教學模式,創新模式,遵循模式,但更重要的是要超越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