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萬民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上午,綿綿的細雨浸潤著大地,記者來到古蓮花池欣賞一場音韻古樸、回味悠長的《詩經》古樂展演,三十四名樂工,著古裝華服,行古代禮儀,吟詠樂奏,給現場的觀眾帶來一場古典禮樂的盛宴。
上午9點40分,隨著樂正(古代在宮廷中負責管理音樂的官名)一聲“辟戶”令下,演出正式開始,所有儀式、服裝、樂曲都是按照傳統古代禮儀進行。
參與演出的是來自保定二程書院的三十四名樂工和來自保師附校、南關小學的60名學生,他們合著建鼓鏗鏘有力的節奏,依次相互作揖行禮,步入儀門,按部就班地到達自己的演出位置。六人手擎華蓋,緩步進入中間甬路,整齊列隊,莊嚴肅穆。眾人拊手拜禮 “敬先圣先師”,禮成就座。樂正高聲詠誦……
隨后,鐘鼓齊鳴,金聲玉振,在諸般雅樂樂器的伴奏之下,眾聲齊詠《詩經》篇章。氣勢恢宏,莊貞古雅,中正平和。所用樂器編鐘、編磬、塤、箎(chí)、古琴等20余件,多為難得一見,或鮮為人知。
10點10分,闔戶,演奏結束。時長大概30分鐘。
古城保定的城市名片——古蓮花池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林泉幽邃,云霧蒼然,文化底蘊深厚。在此曲徑回廊,和風細柳之間,展演古老高雅的《詩經》樂調,從形式、內容、風格、特點、環境等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最為相得益彰。
傾注半生心血研究
倡導傳統文化回歸
古風盛裝展演的總策劃人于連軍,是我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陶塤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他表示,這次演出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在活動策劃之初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注,對于整個儀式的恢復和研究是他的夢想,傾注了大半生的心血。正值國家倡導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所以乘勢而起,這次古樂展演活動,籌備將近兩個多月,展現保定古城歷史文化。“今天演奏的這段是《詩經》里面《國風·魏風》,我們國家現在非常盛世,國泰民安,政治清明,國運昌泰,中華民族正以史無前例騰飛的趨勢,向全世界展現我們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據于連軍介紹,“詩經305篇,無一篇不可歌,合著詩經來演奏的樂器,都一定要用雅樂樂器演奏,按照制作材料不同分為八音,通常為金、石、絲、竹、匏(páo)、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這里面就有我們平時常說的編鐘、編磬,我們平時所聽到的那些金聲玉振、塤唱篪和,琴瑟和鳴,這就是我們古樂的特點。”他希望通過這種古韻悠長的展演,能夠再現古人當年吟詩作賦的生活場景,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揚。詩樂展演是中華珍貴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在古蓮花池展演詩樂,既可以豐富完善古蓮花池的文化內涵,又有利于古城保定的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提升。
雅樂使人心態平和
國學傳承文化浸潤
參加此次演出活動的人員,分別是塤館的眾位師生,保定二程書院的各位教師們,以及保師附校南校區和南關小學的60名小學生,這支100多人的演出團隊,每一個人都是于連軍老師親手教出來的。
編磬演奏者王謙端莊秀麗,是保定二程書院(宋代大理學家程顥、程頤在保定府創建的書院)的老師,工作之余學習編磬的演奏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一周兩次課,一節課兩個小時。她覺得,這種雅樂和西方流行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讓人能夠靜下來。中正,講究的是一種心態,做人的這種中庸之道,讓你的心態就會特別平和,為人處世和狀態都會得到改變。比如說,以前做事比較急躁、慌亂,現在就會慢慢沉下心來。“我有這種感覺,因為我以前脾氣比較急躁,現在處理事情就比較穩重,于連軍老師非常專業,非常博學,我們在這里學到的,不單是一種古樂器的演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保定二程書院的院長高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二程書院本身就是以秉承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學習的主要內容就是國學,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四書五經”,其中就有《詩經》,于老師提出把《詩經》吟詠、展演出來,來體現保定的古文化,特別是古蓮花池的文化,所以一拍即合。這次參加演出的隊伍也有二程書院的老師,我們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對樂器進行購置,也在陸續到位之中,而且好多古樂器都沒有市場供應,需要老的藝人按照古法進行定制,才會演奏出效果,所以周期會比較長。通過學習“經詩禮樂”,對于孩子、老師、家長,以及我們現代人都能起到一種文化浸潤和熏陶的作用,對我們自己的文化產生一種自信,對先賢產生一種敬仰之心,進而對國家、民族都會產生一種敬仰之心。
傳統文化融入校園
國學培養美德少年
保定市蓮池區南關小學開展“陶塤”藝術進課堂已經有一年多時間,學校先是派音樂老師跟于老師進行學習,后來又組建學校的陶塤社團,讓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塤”產生興趣,進一步感受中華古文化的魅力。南關小學校長張玉哲滿懷激情地說:“于老師在這里面傾注了很大心血,每周都義務到學校為孩子們上課,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而且這種音樂,讓我們回到了古典的,深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當中,對培養孩子品行,懂得禮儀,感受我們中華博大精深的古文化非常有意義。傳統文化進校園,就是希望孩子們通過“塤”這種古樂器,感受中國傳統文化,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愛國、愛家、修身養性的優秀品德,成為新時代的美德好少年。”
據悉,于連軍數十年致力于古樂弘揚,殫精竭慮。團結培養了一批具有中華文化情懷與古樂情結的志愿者,他和他的弟子門,耗時三年多時間,翻譯輯錄自唐以來,千年間所流傳下來的“詩經古譜”,所著《詩經古調塤樂譜譯編》一書,也即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