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洲
摘要:漫長的戲曲實踐表明,舞美道具的正確使用能夠使舞臺表現更富有張力,同時也能夠豐富戲曲的內涵。本文試從中國戲曲舞美道具的分類出發,探討它在舞臺實踐中的作用與表現。
關鍵詞:戲曲舞美道具;舞臺實踐;表現;作用
隨著時間、空間、舞臺功能和現代技術的發展,戲曲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中國戲曲舞蹈美通過各種舞蹈道具來模擬時空、場景、生活制作等不同的環境。這就像一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以透視的方式展開故事,表達故事的場景。因此,梳理出舞蹈道具的語言個性和共性,探討其在歌劇舞臺空間上的表現形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舞美的概念及其道具的關系依存
舞臺藝術除了在戲劇和其他表演藝術外,也指各種造型因素的統稱,簡稱舞美。舞蹈美包括化妝、道具、服裝、布景和燈光。作為舞蹈美的一部分,舞蹈美的道具有非常廣泛的分類。從大小上看,可分為桌、椅、床等主要物品,以及茶壺、酒杯等小物品。此外,還有裝飾道具、生活道具、禮儀道具、環境道具、公共大廳道具、動物假形道具等。這里主要介紹動物假道具和服裝道具。
(一)動物假道具。動物假道具主要根據裝飾的顏色而有特定的含義。例如,馬靴系統的四種顏色的絲穗,隱喻了角色坐騎的顏色。角色使用的鞭子上的顏色也象征角色的坐騎。例如項羽使用的黑馬鞭就是暗指其胯下的烏騅馬;劉備手持白馬鞭,就是喻示劉備的坐騎白龍馬;關公手持紅馬鞭,暗示關公坐騎赤兔馬;黃忠的黃馬鞭喻示黃忠坐騎黃驃馬。
(二)服裝項目。這類道具主要向觀眾傳達人物的身份、權利和個性特征。例如《古城會》中的關羽,臉譜棗紅,戴滿口條,身著軟靠,,顯示出其正直的本性。《周仁回府》中的奉承東,就依靠吊搭來顯示其諂媚的本性。在秦腔表演中,服裝道具有專人使用的,也有可以通用的。
二、舞美道具在戲曲表演中的作用
戲劇舞蹈道具的運用,能有效幫助觀眾掌握故事的進度,使觀眾對角色的內心世界有更多的認識。因此,巧妙運用舞蹈道具是渲染舞臺表演張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手段。
(一)美化歌劇的意境。舞臺練習中舞蹈道具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是傳達感情、烘烤主題、渲染氣氛。如常用的扇子、手絹等,在舞臺表演中不僅能傳達感情,還能渲染氣氛,促進戲劇故事的高潮。例如,包公第一次在《天道正義》中出場,后面的場景是一幅高山和高山的畫。其舞蹈語言為“山高”,透露并稱贊包公為官清廉之人。
(二)當前人物的內心世界。在舞蹈美道具的運用上,有一個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現歌劇角色的內心世界。通過人物手中道具的各種運用,可以通過動作和道具來傳達人物無法通過語言表達的內心情感,使角色形象更加豐滿,在觀眾心中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1.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
中國戲曲是一種造型藝術,人物的外在形象體現在人物的裝扮上。由于要表達的對象復雜,有皇室、官員、平民,還有虛構的仙鬼,甚至動物形象。因此,透過古裝道具、手持道具等,角色更接近于外部影像中的物件,從而重現、模仿、美化劇中的形象。所謂“穿鞋戴帽子,各有各的好”,不同行業、不同角色的不同服飾呈現出不同的身份和不同的個性特征。
2.暗示戲曲時間地點環境。
情節的展開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人物的活動與環境是分不開的。舞臺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示劇中人物的時間、地點和環境。雖然歌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演員的歌詞來描述時間和地點的環境,但是周圍的燭臺、大賬、旗幟和周圍的桌椅都被顏色和圖案包圍,這些顏色和圖案表明了歌劇的時間和地點環境。
三、戲曲舞美道具在舞臺實踐中的表現
戲曲舞美設計包涵著燈光、化妝、服裝、道具等領域其各部分相互依存協調并保證整個舞臺形式的統一。戲曲表演給予觀者的是視、聽之間的親切互動感步入劇場面向舞臺深刻感受戲曲藝術的形體、詞曲、唱腔之同時并欣賞到舞美、燈光、服飾、化妝之美使觀者在有限時空意境之中與舞臺人物、故事、場景、音樂產生共鳴。這種體會確實會為觀者自身修養、學識提高創造特殊的學習環境。
舞美設計、道具、服裝和化妝所呈現出各自不同的形式和風格,因劇種的地方性和習俗差異,即使是現今科技信息的高度發達此種差異在漸漸地縮小但它更加要求我們這些戲曲工作者肩擔一種不懼的責任,向傳統致敬的同時也要吸收更多現代藝術形式和高尖技術加快提高戲曲藝術生產質量和效率赴其展現的領域更加廣闊。
道具的設計制作在保留各劇種地方風格的同時濡要其圍繞舞美設計為核心股計的構想還需依據劇情發展演員表演過程中的運用,以求達到與人物形象、表演、故事思想的統一對故事的發展也有一定闡述功能。其設計須具備人們應有的邏輯思維符合演員貫穿動作和場景的調度使其與各部分有機協調,以求完美表現。戲曲劇本、劇種應決定舞美設計風格地有南北習有千秋語有腔調股計的源泉是向生活習俗吸取其精華。劇場表演場地的局限,觀者與舞臺視線距離難以清晰看見道具的細部,它要求設計制作上需適度夸張和虛擬,以期在舞臺上營造典型特定環境氛圍。道具造型尺度需稍夸大,一些細部也可進行圖案化處理色彩上遵循燈光光學的原理并且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讓觀者感受其短暫藝術欣賞的真實感。
全國各劇種經歷史文化藝術的沉浸,各自形成自己的表演、音樂、舞臺表現形式,北方戲曲的高亢粗獷(秦劇、豫劇、二人轉)與南方戲曲的輕柔委婉(越劇、昆曲、川劇、粵劇)舞美各部門的藝術性也形成各自風格加京劇與越劇的舞臺形式,一追高大全二追柔秀美的方式這才造就了不同藝術流派風格的魄力。舞美設計與舞美道具也應遵循這種觀念形成固有風格。
四、結束語
戲曲文化的演變和發展隨著時間、舞臺功能、現代技術等進步至此已步入一個新的時期。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不同民族、地域其音樂、語言、風俗、宗教信仰之差異歷史發展進程的背景之不同形成了不同地方極富民族、地域色彩的文字繪畫音樂歌舞樣式,社會進程至今縱觀所有藝術都有交錯融入的部分技術、理念、文化、民族的融合相互借鑒肯定發揚,才會為未來的戲曲創造更多更新的表達手段。弘揚與發展才是戲曲藝術生存的不二準則傳承尚須發展莊存更要市場。
參考文獻
[1]何景才.論舞臺美術設計的立意構思[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6,4.
[2]呂恒.談舞美設計在戲劇中的地位與作用[J].劇作家,2015,11.
[3]侯云青.舞臺美術設計的結構形式美[N].駐馬店日報,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