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驗式外語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對體驗式外語教學的研究,豐富了外語教學的理論,拓寬了外語教學研究的視野和路徑,增加了外語教學的實踐手段,提升了教師教學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探究能力,對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 體驗;外語教學;高校教師;影響
一、體驗式外語教學的概念及特征
美國社會學家阿爾溫托夫勒(Toffler)告訴我們,人類的經濟發展遵循這樣的發展模式:農業經濟—產品經濟—服務經濟—體驗經濟。托夫勒是這樣闡述體驗經濟的:人們對產品的選擇不再僅僅是對數量、質量、服務的問題,而是以對這種產品的情感,態度、感受來決定最終選擇。對情感,態度和價值的重視,正好與一直追求人文素養的外語教學理念相契合。隨著“體驗”涉及到了社會科學的不同學科,體驗學習作為時代的產物在教學領域體現了“體驗時代”的主體特征。體驗式外語教學的特點就是從語言的體驗性本質出發,以相應的形式和內容調動學習者內在的各種語言體驗因素,目的在于順應學習者外部學習過程的本質要求,以實現最佳的理想效果。
那么何為體驗式外語教學?劉援(2011)指出,“體驗式外語教學模式是以學習者獲得積極心理體驗為驅動力,以情景、互動、任務/項目、合作學習為主要方法,更多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外語教學資源,搭建二語習得的語言生態壞境,營造外語學習的人文壞境,通過參與、愉悅、共鳴的體驗學習機理,獲得語言交際能力的新型外語教學模式”。“參與(Engagement)”、“愉悅(Enjoyment)”、“共鳴(Enhancement)”和“壞境(Environment)”是體驗式外語教學的四要素。簡稱“4E模型”或“4E理論”。這4個要素是3+1關系,體驗是“參與”“愉悅”和“共鳴”三要素在一定的“環境”中演化的過程。“參與”前提,“愉悅”是體驗的情感基礎,“共鳴”是體驗達到的效果,而壞境是“參與”、“愉悅”、和“共鳴”的條件。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體驗從哲學上講,是人類的一種認識觀。哲學家們對體驗的研究結論主要體現在三個原則中,它們分別是:心智的體驗性、認知的無意識性和思維的隱喻性。以體驗哲學為基礎的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產生和認知遵循“現實—認知—語言”這一核心思想。體驗式外語教學的認識論既不是純粹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也不是純粹的經驗主義學習理論,而是唯物辯證法認識論。體驗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從體驗和反思中獲得知識、態度和技能的學習方式。皮亞杰(Piaget)認為,學習過程中的建構是個體積極參與的意義構建,是個體根據自我經驗而達到的理解。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不是通過外界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文化情景的相互作用中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
三、體驗式外語教學對高校教師發展的影響
教師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學校培養人才的大事。體驗式外語教學活動對作為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管理者和評價者的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個好的高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有較高的語言能力,熟練的教學方法,還要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若要緊跟時代步伐,走在學術發展的前沿,他們就不得不轉變觀念,全面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和教學管理水平。針對體驗式外語教學對教師發展的影響,本文從以下3個方面做了分析:
(一)更新了教學思想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驗式外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強調知識的發現、強調學習的反思和自測、強調學習的自主。這些無疑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是一種沖擊。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中,需要更新以往的教學理念,根據體驗的4E 模型,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豐富的外語教學資源,構建支撐“參與“、”愉悅”、“共鳴”三要素的仿真語言生態壞境,創新教學教法。現如今,微課,慕課以及翻轉課堂的呈現,正是教師教學理念發生變化的極好體現。這些課堂活動均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和互動性。以微課為例,微課的精髓在于課程容量小、主題清晰、設計新穎簡潔。依托網絡平臺,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進行教學,實際與理論相結合,使教學與時俱進,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果。
(二)促進了教學觀的改變
教學觀是比較抽象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它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學觀念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教學行為,因而在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以行為主義模式為基礎的傳統外語教學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習過程是在教師控制下的結構化學習,強調積累和模仿。而以體驗教育觀為核心的當代外語教育思想側重應用和創造,重學生的參與和合作,強調師生的平等關系。它強調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語言的傳授者,而是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管理者,參與者和評價者。教師角色的變化說明在體驗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交流和互動為特色的新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正在取代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師生關系也日趨平等。
(三)增強了教師自我發展能力意識
教師自我發展的能力包含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更新,自我挑戰。這些自我發展的能力是教師職業可持續發展和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夏紀梅,2006)。體驗式外語教學,充分強調了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而不是直接向學生傳輸和灌輸知識。這種新的教學理念無疑對教師的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不僅來自教師教學觀念的變化,而且與教學活動密不可分。教學實踐促進教學觀念的變化,同時又可以促進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
四、總結
體驗式外語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強調知識的發現,強調學習的反思和自測,強調學習的自主,強調師生的平等與合作。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協作,充分享受到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功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個人的思維,智慧和創新。不再是一個“照本宣科”的教書匠,而是一個有思想,有能力的“藝術家”。體驗式外語教學,推動了教師教學思想,教學方法的更新,提供了教師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機會和空間,對教師職業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Oxford Press. 1981:3
[2]劉援. 體驗式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3]王寅. Lakoff 和Johnson的體驗哲學[J].當代語言學,2002(2):144-151
作者簡介:盧秋艷,女,河南鄭州人,碩士,鄭州師范學院 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