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娟
摘要: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夠美化城市的環境,凈化空氣、調節城市小氣候的功能,通過城市綠化為人們創造一個適宜、和諧的人居環境,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精神文明、物質文明,造就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能提高城市的觀賞性。因此,城市建設過程中要重視園林綠化建設,將其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園林綠化;城市建設規劃;重要作用
城市建設中的標志性建設項目為城市園林,其建設的水平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底蘊,所以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因地制宜展開對建設的科學規劃,并充分尊重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加強對園林工程的合理控制,進而實現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目標,為人們打造一個舒適的城市環境。
一、城市園林綠化概念
城市綠化以生態效益為主,兼有美化功能。城市園林綠化是園林和綠化的統一,其意思與城市園林的內涵相同。城市園林綠化以生態學和環境學原理為指導,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體,以藝術手法構成具有生態、景觀、休閑等綜合功能的城市綠色空間系統。通過在城市建造一定規模的綠地生態系統,改善城市環境質量,緩減人對自然的破壞,促進城市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城市園林綠化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保護生態,美化城市環境。當前,城市建設規模逐漸擴大人口急劇增多,而城市環境不斷惡化,大自然飽受蹂躪,空氣、水、土壤遭受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溫室效應等使人類生活品質下降,各種“城市病”隨之而起,威脅人的健康。城市園林綠化是空氣、水體和土壤的“凈化機”,能提升人們精神文明的程度并美化居住環境,市民渴望建設環境優美、綠意盎然、空氣新鮮、沒有霧霾的城市。
其次,促進人和天然的調和共處。我們不能只重視經濟建設而疏忽了環境建設,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工業化的不斷進步,環境也日益變差,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差,霧霾天數繼續添加,地下水和土壤被重金屬等污染,房地產的火爆導致綠洲面積的降低,各種高樓大廈建起來,直接導致生態平衡失掉安穩,引發一系列天然災害,使我們的生命安全和產業得到丟失。
再次,有效地維護城市資源。我們在進行城市建設時,要重視經濟建設和環境維護,不能以獻身環境為價值來交換經濟的增加。既要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又要促進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的調和開展。如果城市的天然環境遭到了損壞,就會嚴重阻止城市的現代化進程。盡管許多城市拆遷,但要本著維護環境的原則,要恰當保存綠洲樹林。園林綠化工程作關系著城市的開展潛力和開展品質。
最后,園林植物阻滯粉塵作用。煤炭與石油燃料的燃燒,會導致空氣中出現污染物與粉塵等,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性。在種植園林植物之后,樹木樹干與枝葉等會降低風速,空氣中部分大顆粒的粉塵會降落到地面,一些園林植物的葉片中存在氣孔,可以對粉塵進行吸附與粘結,保證城市空氣的清潔性,園林植物能調節空氣濕度,調節溫度,調節城市氣候,降低城市噪音,有益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
三、城市園林綠化關鍵技術
(一)規劃設計技術。規劃設計主要技術包括:①生態設計。城市綠地以人、生物與環境的良性關系為目的。綠地生態設計可促使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調整物流、能流、信息流等的良性循環,使綠地與城市生態要素功能耦合更為密切、城市生態系統運行更加高效和諧;②區域設計。園林綠化要突出區域特征,強調改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環境,實現城市區域社會、經濟、環境和空間發展的有機結合,綠地規劃要符合生態性、生物多樣性、野郊休閑性、人居環境舒適性和可持續利用性,要擴大到整個城市區域范圍,建立城郊結合、城鄉一體化的綠地生態系統;③文化設計。通過城市綠地植物與景觀系統的結合來實現城市總體形象的整合、塑造和強化,建設有文化底蘊、形象鮮明的特色城市;④科學藝術設計。城市綠地設計必須達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適應人的行為和心理需求;⑤立體設計。技術包括垂直綠化、生物墻、屋頂花園、綠色建筑。
(二)植物配置技術。植物配置必須考慮植物種類組合構圖、色彩季相、園林意境,以及園林植物與其他園林要素如山石、水體、建筑等之間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術包括:①了解立地條件和植物特性,遵循適地適植物原則。主要途徑有改植物適地和改地適植物。②根據綠地不同性質和功能選擇植物,合理配置;③高度搭配要適當,④色彩搭配要協調。
(三)植物造景技術。植物造景是構建園林綠地的基本手段,是運用喬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素材,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揮植物的形體、線條、質感、色彩等自然美來創作自然植物群落景觀。植物造景不僅要掌握各種植物的觀賞特性、生理生態習性、植物合理配置、還要注意藝術手法,進行合理的布局和設景,使植物充分發揮其表現時空、創造景觀、分割空間、改造地形、襯托景物、創作意境等功能。
(四)植物群落構建技術。園林植物群落要結構合理、層次豐富、物種關系協調、景觀自然和諧,應合理利用喬木、灌木、地被、草坪等多層的垂直配置。充分考慮光合效率及種間生態協調,提倡陽性與陰性、深根與淺根、落葉與常綠、針葉與闊葉等園林植物混交,形成穩定、多層、混合、錯落有致的生態植物群落。
四、城市園林綠化生態發展的建設管理
第一,堅持貫徹落實城市總體規劃。為城市可持續發展保留更多的綠地, 做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和總體規劃確定的目標, 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 確保規劃綠地用作城市綠化建設。實行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原則, 科學配置植物, 做到一街一景, 步移景遷。構筑合理的綠化網絡, 建立合理的綠地系統, 充分發揮大環境效益。第二,充分發揮地域優勢。“開窗見景, 出門見綠”, 根據植物資源的特點, 采取鄉土樹種與外來樹種并舉, 常綠與落葉、木本花與草本相結合的植物配置, 形成層次分明、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第三, 綠地系統與歷史、文化、文物相結合, 提高藝術品位。在園林綠化中, 應把歷史文物古跡、民族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 把綠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結合起來, 提高綠化檔次和藝術品位, 突出城市建設的文化特色, 樹立城市獨特形象。
參考文獻:
[1]黃志華.園林綠化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策略[J].現代園藝,2016(04)
[2]楊濤.城市園林綠化施工的技術規范與質量管理[J].資源與環境,2013(02)
[3]史麗娜,李璟璇.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