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帆
摘 要:恩格斯基于其生活的時代背景闡述了“一個民族要想站上科學的各個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的理論,揭示了可以通過自發和自覺的方式實現辯證的理論思維的復歸;而新時期,基于加強我國理論思維的歷史背景以及中國目前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的現實,分析各種因素決定理論思維的重要性,并從自發和自覺兩種方式著手闡述了新時期我國應該如何加強理論思維。
關鍵詞:辯證法;理論思維;哲學社會科學
中圖分類號:A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2-0045-03
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舊序》這篇論文是其對《反杜林論》作的一篇序言。結合19世紀的歷史背景恩格斯闡述了加強理論思維的重要性,而新時期中國同樣面臨著加強理論思維的關鍵時期。通過重讀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舊序》,立足于恩格斯的自發和自覺的方法,思考這兩種方法對我國理論思維建設的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19世紀德意志的理論思維
(一)當時的歷史背景
19世紀三四十年代,德意志工業革命的基本前提已經大體上具備,像一些經濟發達的聯邦,如普魯士,走在經濟發展的前列,開始工業革命,手工生產開始走向機器大生產。其中,生產和投資增長最快的部門是紡織工業、礦業、冶金業、鐵路、輪船以及利潤最具潛力的機械制造業。工業革命的啟動立即給普魯士社會帶來某些根本的變化,資產階級的發展、現代無產階級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同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矛盾交織在一起,統治階級面對社會上掀起的自由、平等之風不予考慮。于是,工業革命帶來新面貌的同時,社會上又出現新的重大問題,比如無產階級的解放問題,資產階級的自由立憲問題,以及封建貴族的前途命運問題,探究以往的理性思維和啟蒙思想,這三大階級之間的關系都不能很好地解釋,更不必說指導社會問題的解決。所以,時代要求產生新的理論、新的精神和新的文化,加強理論思維就顯得極其重要。
但是,當國家集中一切力量發展本國的經濟的時候,國家的理論思維的發展會被統治階級忽視。當時的德意志,聚精會神地考慮經濟的發展,但是忽視理論思維的建設。恩格斯在文本中描述到,“近來在德國,哲學體系,特別是自然哲學體系,雨后春筍般地一夜長出好幾打,至于政治學、經濟學等等的無數新體系,就更不必說了?!盵1]282在批判杜林的假科學時,認為“這種假科學,現在在德國到處流行,并把一切淹沒在它的高超的胡說的喧嚷聲中……這種高超的胡說是德國智力工業最標本和最大量的產品,他們低廉劣質,完全和德國其他的制造品一樣,可惜它們沒有和這些制造品一起在費拉德爾菲亞陳列出來。”[1]28219世紀三四十年代制造業在德意志具有較大的利潤潛力,制造業泛濫,制造業產品繁多但質量低廉。而恩格斯將當時德意志展露的各種理論思維比作德國的制造業產品,低廉而劣質。所以恩格斯所生活的德意志哲學體系數量繁多,但是缺乏科學性,并沒有一個穩定的哲學體系能夠作為指導性的理論思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二)培養辯證的理論思維的重要性
19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加速了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掌控范圍逐漸擴大,破壞加深,科學技術的水平有限,又導致在對自然環境利用的時候,帶來效率低下的問題,產生環境污染、資源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人們生活在經濟高速發展,但環境極度惡化的環境之下,各種環境疾病開始爆發,人們的身體素質降低。階級矛盾、人與自然的矛盾加劇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人與人之間對道德素質的要求開始提高。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關系這種固有的關系之外,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和社會關系進入人們的視野中。
這些階級矛盾問題、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的解決都需要一種辯證的理論思維。而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的理論思維區別于黑格爾的辯證法的理論思維,黑格爾的辯證法立足于“絕對精神”的領域,主張從精神領域去探究自然界的客觀事實;而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法則把黑格爾的辯證法“顛倒過來了”,從客觀出發,去探尋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加強辯證的理論思維,對現實的人進行分析,特別是對現實的人的生存關系進行分析,立足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在實踐中,遵循規律,不違背規律顯得十分重要;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中,對認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也極其重要。
(三)培養辯證法理論思維的兩種途徑
科學工作者,需要具備理論思維,“無論自己愿意與否,都不可抗拒地被迫注意理論的一般結論一樣”。理論思維是學習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作為自然科學研究者所應具備的基本理論素養;理論思維讓科學工作者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保持理論上的敏銳性和思辨性,把握理論的洞察力和評判力。這種理論思維的能力并不是生來具有的,而是在一定的環境下特意長期培訓的結果。
恩格斯認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希臘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以及馬克思的辯證法這些理論思維都是每個時代的歷史的產物。文本中恩格斯介紹了兩種培養理論思維的方式,一種是自發的方式,另一種是自覺的方式。自發的方式“可以僅僅由于自然科學的發現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而自然地實現”[1]286,這是一個比較拖延時間的、比較艱難的方式;而自覺的方式就是“理論自然科學家愿意在它的歷史地存在的形態中仔細研究辯證哲學”[1]286,就能大大地縮短這一進程,可以說是一條捷徑。
科學工作者者離開思維,只能局限于現象的觀察和整理,便止步不前。如果科學工作者僅僅依靠自發的方式,等待自然現象本身其內在的發展趨勢而產生出理論思維,則效率極其低下。因此,科學工作者要通過自覺的方式,學習哲學和哲學史,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文化,從歷史中、先進的文化中汲取營養,掌握一種建立科學的理論思維的能力。恩格斯說,“每一個研究領域中有系統地和有依據其內在聯系把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簡直成為不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學便走進了理論的領域,而這里經驗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這里只有理論思維才能有所幫助。但理論思維僅僅作為一種能力才具有天生就有的性質。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訓練,而為了給這種訓練,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笨茖W工作者想更好地進行科學實驗研究,就需要特意加強思維訓練,以自覺的方式去培養理論思維。
二、新時期的中國需要加強理論思維
(一)中國注重理論思維的歷史背景
中華民族的文明源遠流長,從先秦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到隋唐佛學、儒釋道合流、宋明理學,經歷了數個學術思想繁榮時期。中華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了無數思想大家,比如老子、孔子、莊子等等,為中華史上的文化瑰寶。中國古代的思想距今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是中國古代的思想也包含著豐富的哲學內涵和治國理政的科學方法,具有精華的內容,為后世的思想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
從中國古代到近現代,隨著中國的歷史狀況的不同,理論思維也在發生著變化。當下,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內容、完善體系,立足實踐去解決實踐中的難題。所以,加強全國人民和全黨的理論思維,完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歷史的必然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了實現更好的發展,我國應該高度重視理論思維的重要性。
(二)加強理論思維的重要性
新形勢下,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國際深刻變化的環境,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改革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法治國;經濟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改善民生,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文化上,面對世界各國文化相互激蕩、各種思想相互交流,我國立足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吸收世界各國文化中有益成果,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展大眾文化,弘揚“主旋律”,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面對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重要階段、黨面臨的風險和考驗集中顯現的新形勢,要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堅持黨要管黨,守住紀律底線,實現黨的作風建設;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國面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免遇到各種問題,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加強理論思維。而理論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為了解決國家目前所遇到的各個問題,迫切需要哲學社會科學更好地發揮作用,用科學的理論思維來指導實踐、解決問題。
三、新時期如何加強理論思維
面對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國需要加強理論思維的建設,運用科學的理論思維去解決目前國家在各方面發展所遇到的突出問題。分析如何加強理論思維,則成為學界重要課題。恩格斯在其“舊序”中將加強理論思維的方法分成自發和自覺的方法,就我國目前的形勢而言,加強理論思維仍然離不開這兩種方法。
其一,可以通過自發的方式加強理論思維,根據過去經歷的各種歷史事實,使理論思維在經驗教訓中自然產生,顯然這是一種比較緩慢的方式。這種緩慢的自發的方式,明顯不太適應當代國家各個方面都追求高效益的目的,也無法實現理論思維對我國各項實際問題的高效解決的效果。但是,任何人不能否認這種方式也是加強理論思維的方式的一種。
其二,可以通過自覺的方式加強理論思維。首先,面對當下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戰略不夠成熟,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水平較低,學術上缺乏原創力;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體系不健全,部分社會人士對該領域了解不夠,存在歧視色彩;人才隊伍不夠壯大,該領域后備力量不夠強大,等等。所以,面對哲學社會科學所顯現的一系列問題,對于國家而言,應該加強哲學社會體系的建立,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完善學科體系和學術體系;鼓勵學者參加學術會議,發表學術文章;完善哲學社會科學教育體系,加大國家的支持力度,撰寫優質教材,培養大量的優秀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后備軍。對于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習者和工作者而言,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哲學社會科學,培養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為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做出自己的貢獻,從而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健全,加強全社會的理論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