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療機構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新的醫改政策的推行,要求公立醫院必須突破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局限性,努力提升財務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績效管理和會計核算管理水平,從而實現醫院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保證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醫改 要求 財務精細化管理
自2009年新醫改施行以來,分級診療、取消藥品加成、實行新的醫保付費方式、不斷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實行新的績效方式等政策都越來越強調醫院要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而作為醫院的財務部門貫穿醫院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更加要加強精細化管理,努力改變傳統財務管理的重做賬、輕管理、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急需要加強財務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為醫院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保駕護航。
一、要加強財務隊伍建設
隨著醫療機構體制改革的深化和新的醫改政策的推行,對財務人員有了更高的要求。醫院應定期組織培訓和學習,在提高綜合素質、操作技能、執行能力方面下功夫,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精細化,做好財務分析和指導工作,為院領導和臨床科室的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一方面可以推行會計人員學習制度、考核制度、定編定崗定責、聘任上崗、輪崗及會計工作檢查等制度作為保障,通過技能培訓、專業考試、崗位測評、競聘上崗、末位淘汰等方式,改變會計人員觀念,加強知識更新意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醫院要積極優化會計人才隊伍,引進會計專業人才,提高學歷和職稱層次,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促進財務人員轉變觀念、更新意識,跟上醫改的步伐,為醫院的精細化管理作出應有的努力。
二、要強化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醫院科學管理、規范收支、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是一項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和全程控制的系統工程。以前醫院存在對預算重視程度不夠、預算執行力度不夠、形式重于實質;核算成本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隨著醫改深化,醫院要積極順應醫改.逐漸轉變陳舊的財務管理模式,加強財務工作中的預算管理,以醫療市場和醫院的自身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嚴謹、靈活、科學的預算管理制度,以及日常業務收支計劃,對資金進行合理科學的規劃。著力推進財務精細化管理,確保預算的科學性、可行性。實施“大財務”戰略,形成以財務預算為指導的“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調整-優化”的工作程序,將財務管理精細化滲透到醫院經濟運營管理的融合與協調發展。一方面要細化經營目標預算,一方面要細化費用支出預算。重點控制公務費例如差旅費、會議費、招待費等,將預算落實到人,實時監控預算執行,嚴格控制超預算和預算外支出,按時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通過抓目標增長、抓費用節支,全面引導醫院經營方向。
三、加強成本控制
面對醫療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醫院既要堅持公益性不能片面地追求收入,同時又要保持醫院發展的需要。所以醫院要想得到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實行有效的全面成本管理,而成本管理在于把錢花的恰到好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致力于實現由傳統的“節約、節省”觀念向現代效益觀念轉變。以優化成本投入、改善成本結構為主要目的,以成本核算為抓手,推進成本管理精細化。力求做到科學嚴謹,在核算單元確定、數據歸集、流程優化、分攤標準選取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創新思路。并將成本核算放入績效考核范疇,加強宣傳教育,對全院員工進行宣傳教育,使其了解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其成本控制的意識和觀念。營造自覺控制成本的文化氛圍。把成本開支與預算聯系起來,成本開支必須在預算審定的項目和額度內安排。并將成本控制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保證在成本控制基礎上實現資源的優化和合理應用,保證醫院的精細化管理目標實現。
四、加強績效管理工作
醫院績效考核管理是公立醫院管理的重要改革舉措,新醫改方案明確提出公立醫院要在推行崗位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實行以工作量及服務質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辦法,實行崗位績效考核工資制度,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升公立醫院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進一步提升醫院的績效。
因此如何設計適合醫改要求、具有科學合理性,兼顧實際貢獻、技術難度及風險系數的績效考核方案就成為醫院實現精細化管理的必然舉措。就要改變以往單純以工作量和業務收入來考核績效的簡單模式。而是運用平衡記分卡、關鍵績效指標(KPI)等方法進行考核,如臨床科室用工作量、風險程度、技術水平、均次費用、百元耗材、藥品比率、醫保費用、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科研能力、醫德醫風、患者滿意度等指標來考核。讓績效管理成為醫院發展的指揮桿、風向標,引導醫務人員不斷提升專業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公立醫院的資金運行效率和醫療服務水平,最終實現公立醫院改革的終極目標。
五、完善內部控制
從新醫改體制建設要求來看,構建醫院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是提升醫院財務管理時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當下圍繞財務管理模型,制定醫院財務管理規范化處理策略的主要任務。圍繞新會計準則、會計核算要求,從醫院財務管理專項工作入手,結合各項財務指標及管理內容來構建內部控制制度,提高內部控制管理效率。
六、加強財務分析
財務精細化管理要求財務分析要從財務的觀點來看經營,從經營的觀點來看財務。提高報表的時效性、實用性、可讀性與管理需求相聯結,產生對于管理決策最有價值的信息和見解。針對醫院管理重點關注問題進行專題分析,如設備及基建項目項目投資的效益分析、科研經費投入產出分析、成本分析,通過圍繞醫院經濟管理工作重點,深入開展多層次、多角度財務分析,進而尋找改善醫院管理、提高收入、控制支出的有效措施,為醫院經營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通過對收入的對比、結構等分析,知道醫院的收入增長點在哪,那些有潛力、哪些需要控制,通過成本分析及預算管理為醫院領導和科主任指導成本增長原因在哪里,落實成本控制措施,最終實現成本節約目的。
財務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管理工作必須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不斷加強人員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提供優質的分析報告,不斷提升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承擔起挖掘潛力、改進工作、創新財務管理手段,讓財務管理貫穿于醫院各個環節的組織、協調和控制中,從而使醫院的競爭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實現醫院效益型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啟發.新醫療改革形勢下加強我國醫院財務管理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0(1).
[2]王艷蘭.醫院財務會計內部控制管理問題探討[J].現在經濟信息,2016.3:260.
[3]姜淑麗,方志寶.小議新醫改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威海市婦女兒童醫院財務科,2012,1(1):85-86.
[4]譚瑞儀.管理模式轉型之成本控制[J].價值工程,2011,30(8):118.
[5]俞炳匡,趙銀華.醫療改革的經濟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28,31.41.
作者簡介:王井春(1983-),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本科,任職于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研究方向:醫院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