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冰 趙佳雯


【摘要】2006~2016年間中韓兩國經濟發展迅速,其服務貿易額總量不斷增加,然而在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過程中,中國與韓國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過運用TC指數分析我國和韓國的運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得出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遠不如韓國這一結論,同時從我國的政府、企業、國際形勢三方面探討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薄弱的原因和提高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措施。
【關鍵詞】中韓對比研究 運輸服務貿易 國際競爭力
中韓作為東亞經濟發展中兩個重要國家,地理位置毗鄰,兩國互為各自重要的貿易伙伴國。中國,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對外進出口總額迅速增加,然而在運輸服務貿易方面一直存在競爭劣勢。而韓國,雖然國內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如中國,但是作為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具有活力,尤其是在運輸服務貿易方面,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作為貿易大國,研究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情況,并且結合國內情況和國外形勢找出運輸服務貿易在發展中存在的情況,通過向韓國等其他具有運輸服務貿易發展優勢的國家學習,提出提高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措施,將對“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比研究中韓兩國運輸服務貿易情況
中韓兩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2006~2016年間我國服務貿易額增長率約為69%,但是服務貿易進口額增長速度遠大于出口額增長速度,服務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由表1-1可知,我國2016年逆差值高達2442億美元。其中運輸服務貿易作為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態勢與服務貿易相差無幾,2006~2016年間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總額迅速增長,其中出口運輸服務貿易增長率為57.3%,進口運輸服務貿易增長率為37.9%,進出口額有進一步擴大趨勢,運輸服務貿易逆差長期存在。這一時期的韓國服務貿易增產率約為37%,服務貿易逆差雖然存在,但是逆差值較小且趨于穩定,近十年逆差平均值為106億美元。與中國長期逆差的運輸服務貿易相比,韓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則呈現出順差現象,2006~2015年間韓國運輸服務貿易出口額均大于進口額,長期存在順差,2016年出現逆差但是逆差值很小僅約為6億美元。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服務貿易在規模、數量、發展速度上與韓國相比具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結構的合理性上不如韓國,尤其在運輸服務貿易方面表現的更為突出。
二、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我國國際運輸企業的軟實力與硬實力不足
企業軟實力發展對于提升企業在該行業的競爭力至關重要。我國運輸企業的海外運輸業務發展時間短,規模小,企業內部管理體制落后,管理效率低下,高級管理人才匱乏,“企業官僚主義”現象嚴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專業化人才的引進,阻礙了企業本身競爭力的提高。硬實力是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要素,是衡量企業做大做強的客觀標準,我國的國際運輸企業一方面缺乏完善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貨運能力不足,不能夠有效地滿足本國商品出口對運輸的需要,從而導致一些貨物的出口尋求國外的貨運代理公司為其服務;另一方面,運輸行業的發展未能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全球的物流管理信息網還未建成,傳統信息獲取方式和運輸手段仍然被多數貨運代理公司使用,與英美、日本、等國家完善發達的運輸網絡相比,我國的國際運輸成本高、效率低,競爭力弱。
(二)我國的政府的政策制度導致我國運輸服務市場自由化程度高
我國國際貨物貿易發展迅速,出口額連年增長,然而作為其載體的運輸服務貿易卻常年存在逆差,其原因為何?毋庸置疑,我國出口海外的貨物大多被國外運輸代理公司承運。國外運輸代理公司在我國能夠發展且發展的勢頭蒸蒸日上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在2001入世時,向世界貿易組織就運輸服務貿易做出了相關承若:海運(不包括沿海和內水運輸)可設立注冊公司,經營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隊,允許國外服務提供者在華設立合營船公司,外資比例應超過合營企業注冊資本金的49%,合營企業的董事會主席和總經理應有中方指定。在21世紀初我國政府為了發展經濟,鼓勵招商引資,對外資企業給予政策支持與幫扶,再加上我國對于國際運輸的龐大市場需求量,吸引了很多外商來華投資運輸代理行業。本土企業得不到政府政策扶持,再加上因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無法與外商媲美,所以國內的大量貨物出口被外商承接,國貨無法國運,導致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一直處于逆差狀態。
(三)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仍有很多海外阻礙因素
第一、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緩慢,各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疲軟。對我國而言,歐盟、美國、韓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然而歐盟受債務危機、難民問題以及其內部不斷出現的危機的影響,導致其經濟發展處于瓶頸期,美國換屆特朗普上臺后,國內政策處于一個變動期,韓國執意安裝薩德導致中韓關系緊張,這一系列變動均對我國貨物進出口產生了不利影響,減緩了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發展的步伐。第二、國際運輸服務貿易壁壘依然存在,一些國家像海運發達的美國對本國海運事業發展采取巨額補貼、稅收優惠、政府擔保、優先貨運等保護措施,而我國政府對國內運輸企業無任何補助和保護,導致我國海洋運輸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第三、國外一些企業與我國企業簽訂合同時由于對我國運輸工具的安全性不信賴,經常要求出口使用CIF術語,進口使用FOB術語,導致我國國貨無法國運現象時常發生,這也是我國運輸服務貿易進口額一直大于出口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中韓兩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國的國際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一國在國際市場上出售其產品的能力,或貿易平衡的能力。分析中韓兩國運輸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本文采用了貿易競爭力指數(TC指數),它是分析一國某行業國際競爭力的工具,表示一國進出口貿易的差額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即TC=(出口額-進口額)/(出口額+進口額),其值越接近于0表示競爭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進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表示競爭力越薄弱,該指數為1時表示該產業只出口不進口,越接近于1則表示競爭力越大。表1-2為中韓兩國運輸服務貿易近十年(2006~2016)來的TC指數變化情況。
由表1-2可知,我國的運輸服務貿易TC指數一直在負數區域內變動,2008年以前TC指數不斷趨近于0,表明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有增強的趨勢,2008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TC指數開始不斷向-1靠攏,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越來越薄弱。韓國在2006~2015年運輸服務貿易的TC值均大于0,且在2012年前,TC值不斷增大,,于2012年達到巔峰為0.14,這一時期韓國的運輸服務貿易在國際上擁有很強的競爭力,2012年以后TC值雖有回落,但是與我國相比,仍然具有較大的優勢。通過TC指數的分析發現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弱于韓國,在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四、提升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對策
(一)我國運輸企業要借鑒世界優秀同行的經驗同時要勇于創新
第一我國運輸企業要改革內部落后的行政管理體制,借鑒韓國或者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結合我國企業的國情,建立符合社會發展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同時我國的運輸企業應該利用產業集聚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群,將我國中小運輸公司以及與運輸業發展相關的產業聯合起來,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形成一個上下游合理有序、操作高效率的大規模產業鏈,以減少企業運行中的風險,增強我國運輸行業整體國際競爭力。第二,我國企業在大力引進高級人才的同時,也應該在企業內部建立員工學習培訓機制,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化能力和素養。同時努力形成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第三運輸企業要對運輸的基礎設施如港口、集裝箱裝備投入重金進行改造,加快基礎設施更新換代的速度,提高運輸安全性。創新物流技術,推動傳統運輸服務貿易形式轉型升級,以節省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一個完整的物流信息網,擴大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范圍。
(二)發揮政府作用,加快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
一方面我國政府應采取合理措施保護本國運輸企業的發展,投入財政資金建設港口碼頭,機場,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以減輕企業負擔;鼓勵我國出口企業采用本國的貨運代理公司并且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爭取做到“國貨國運”;主動與高?;蛳嚓P人才培養機構聯合,努力培養具有專業化知識、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我國政府應該參照國際運輸服務貿易慣例制定和完善我國相關方面的法律法規,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良好的經濟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積極應對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為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
(三)新時代,我國的國際運輸企業要抓住新機遇
“一帶一路”的火熱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不斷發展使我國未來運輸服務貿易發展機遇無限。第一,目前我國海運占所有運輸方式的85%,運輸方式過于單一,而我國絲綢之路的建設為我國鐵路、公路運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所以我國政府應該主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促進雙邊貿易及多邊貿易的發展。第二,由于當今世界形勢發展變化,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已經由歐美國家轉移到亞洲各國,亞洲經濟增長潛力不斷顯現,然而由于歷史等其他原因,亞洲地區一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運輸路線、通訊設施等存在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該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可以為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帶動包括我國在內的區域經濟發展。我國運輸服務貿易應抓住這一契機,不斷走出去,提升國際競爭力。第三,由于歐美近年來經濟一直處于疲軟狀態,所以我國政府應將經濟發展的重點不斷轉向新興發展中國家,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政府積極與新興國家和組織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這為經濟的互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了我國進出口業務的新發展,也為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參考文獻
[1]劉崇獻,王曉穎.我國國際運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J].中國商貿,2014,(22):165-167.
[2]吳丹,王中濤.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綜合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1,(06):112-118.
[3]王全意.后危機時代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國際比較及對策建議[J].對外經貿,2016,(05):16-18.
[4]周雪梅.中韓服務貿易比較研究[J].對外經貿,2013,(03):27-29.
[5]周啟良,湛柏明.中韓兩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亞太經濟,2013,(03):50-54+70.
作者簡介:高冰(1997-),女,就讀于揚州大學商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