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
【摘要】精益生產管理是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全新生產管理模式,它將客戶需求作為基本目標,以消滅浪費、不斷完善為宗旨,讓企業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益。它強調的重點是消費者對時間和價值的需求,將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滲透到企業運作的每個環節中,主動為客戶帶來利益的增值,縮短生產周期,是現代企業發展十分有效的管理措施。基于此背景,本文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進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理論助益,為我國現代化企業的建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關鍵詞】精益生產管理 績效評價 研究
精益生產管理能為企業在經營中獲取較大的利益,相較于傳統的生產管理措施,精益生產管理具有明顯的優點,它能降低企業生產升本、合理配置公司內現存資源、幫助企業提升經營效率,而為了構建良好的精益管理方案要建立標準的績效評價系統,只有通過準確的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才能真正發現公司經營中的問題,對癥下藥進行整治。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并查閱了大量資料,認為這一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公司精益生產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自從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確定了市場經濟體制,給予企業經營無限的活力,很多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甚至走向國外市場,為了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要建立一套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該制度要囊括公司內部關于企業營銷、產品設計、產品生產、人力資源等各個環節,并持之以恒的努力達到精益生產管理的目的。不過畢竟我國建國時間短,企業在經營上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解決,筆者認為現在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解決:
(一)缺乏系統的精益生產管理績效制度體系
盡管公司一直強調要加快假設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并提出一系列的戰略性目標計劃,但是公司內部任然沒有得到良好的實施,受傳統管理模式的影響,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真正的改變,公司管理自上而下的模式讓戰略目標執行起來要面對層層遞進的形式,在層層遞進的過程中體系的建設變得沒有執行力,并且構建的精益生產管理績效制度體系還沒有形成規模,進一步弱化了該體系的作用。員工的直觀感受就是公司像在喊口號一樣走形式。
(二)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缺乏科學性
對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要建立在一個科學有效的基礎上,很對公司在銷售、生產系統上能秉承精益生產管理,但是公司內部其他部門對這一問題的概念相對模糊,即現行的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不科學,不能面面俱到的評價到公司的每一個單位,就無法協同發展。員工對該體系的評價沒有可以反訴的機會,大部分人只能被動接受績效評價方案的結果,這對員工并不公平,容易導致員工內心失衡,降低工作幸福感,對公司產生意見,進而引發一系列的漣漪效應,致使公司經濟效益出現問題。
(三)缺乏定量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考核體系
企業內部每個部分各司其職,有相互協調,對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應該設置更多定量指標,因為大部分企業制定總的戰略方針時會朝向一個大框架進行設置,對完成這個大框架的指標設定往往偏高,對企業文化、工作愿景的重視度又與評價標準不統一,造成有的部門被評價的項目較多,而有的部門看上去清閑一些,這影響公司的評價權威,不能客觀、公正、合理的呈現真實數據。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對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績效進行分析
要想構建一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首先要確定企業中被評價部門的層次結構,細化深入每一個元素,常見的企業發展層次有五種。
(一)市場營銷能力
這個單元要作為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中的一級指標,因為它的發展情況決定著競爭戰略管理、公司收入狀況,在顧客需求不斷增加的當今,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越來越高,如果能獲得顧客的青睞和依賴心里,能縮短生產周期,降低公司發展的風險,避免公司生產存貨積壓。
(二)精益生產能力
這一點也應該作為評價模型的一級指標對待,畢竟生產決定質量,質量的好壞嚴重影響顧客對企業的信賴,要從計劃生產控制、供貨能力、現場生產水平、產品制作工藝四個角度上對精益生產進行評價考核。
(三)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問題主要集中在財務部和營銷部,對成本的控制評價表現在能否嚴格核算公司財務狀況,定期檢查賬目,嚴格執行公司的財會規章制度,對經濟上出現的問題能及時匯報并解決。
(四)技術質量能力
對技術質量能力的考評包括產品技術的研發、產品的質保、產品的目標質量三個層析,企業要根據生產的指標對評價內容不斷進行調整。
(五)組織管理能力
這一條涉及企業內人力資源管理部和組織部,對內部員工的管理、薪資待遇的發放、安全與健康的管理,無論是工作目標還是發展目標均要從實際考慮員工的工作情況,謀求最合理的評價。
三、公司精益生產管理持續改善措施
(一)成立精益管理持續改善領導小組
建立領導小組能幫助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能得到良好的推廣,能實現企業的工作職能,建立精益的改善機制。該機制包括對企業內部制度的建設、健全獎懲考核,通過持續改善領導小組,對現行的績效經營管理提供標準支持,精化生產方案,提升技術水平,把企業內的持續改善小組當做精益生產管理的推行組織。
(二)完善精益管理績效體系培訓,建立與之相符的企業文化
為了給企業增加源源不斷地人才血液,為后續發展奠定基礎,要不斷加強人才的培訓。這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闡述,首先在人才選聘上要提高篩選層次,為公司引起高素質人才,企業也可以與當地高校進行人才培養對接,構建人才實習試點基地,讓高校中的優秀人才有機會到企業中去施展抱負。另一方面,對公司內部現有的員工加強繼續教育,比如開展精益管理研修班,通過講座、建立部分試點的方式帶動員工對精益生產的積極性,對公司的骨干員工和精英人才要更為著重的培養,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三)暢通互動溝通渠道,制定系統的精益管理績效監控機制
實施績效監控是為了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能得到良好的運行,切實深入到員工中區,對員工的工作情況和計劃完成情況進行監督記錄,構建良好的互動平臺,傾聽員工的聲音,對員工反映的事情要有態度的回應。企業精益管理績效的監控始終要關心下屬的活動,保障他們權益的同時也保證公司計劃能順利的開展。
四、結語
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方式具有顯著的優點,但是企業在發展中要意識到轉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改革,逐步完善企業的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為企業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盡管現在我國對該體系的建設還有待加強,但是筆者相信經過不斷發展,未來我國企業對精益生產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會有更高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推動精益生產管理 提升企業生產效率[J].呂宜亮.中外企業家.2017(03).
[2]精益生產與企業績效[J].嚴福榮.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13).
[3]基于精益生產的生產現場精益化改善[J].劉艷,鄭琦.經營管理者.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