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習樣
摘 要:“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計算機故障、獨立安裝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硬件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文章針對在中職教學中如何高效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展開探討,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專業(yè)開設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機的結構及各個部件的名稱、分類、功能,掌握計算機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之間的關系,并能獨立組裝計算機的軟件、硬件,對計算機的常見故障進行排除與維修?!坝嬎銠C組裝與維護”是一門涉及內容多、知識面廣的課程,著眼點在于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那么,中等職業(yè)學校該如何開展這門課程的教學呢?該如何改進模式以更加高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呢?本文在闡述“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教學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礎上針對上述問題開展了一番探討。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應該盡量貼近實際工作,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因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也應該充分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這門課程時,應該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操作機會,讓學生在動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然而,當前有很多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在教學課程時,只是照著課本給學生講解一些計算機部件,如主板、內存、CPU以及一些硬件性能指標等知識,導致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所學知識,更遑論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多數(shù)學生在學完一本書后,也只不過是記住了一些有關計算機軟硬件的參數(shù)和理論數(shù)據(jù)而已,當他們面對實際工作中的計算機問題時,往往一籌莫展,無法快速定位故障,找到故障也不知道如何解決。除此以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習慣于采用“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缺少實踐操作訓練,無法真正提高自身的職業(yè)技能水平。因此,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勢在必行,只有改進教學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技能,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
1.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時,教師經常需要給學生講解計算機的部件和結構。這時,單靠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講解,難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從而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該以教材為基礎,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制作生動形象、具有很好互動性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形式為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xiàn)知識。而且,計算機的軟件、硬件更新速度很快,課本的內容很容易過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查找最新資料,如最新的計算機軟件、硬件的信息和圖片,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只有文字和圖片的不足。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他們的視野,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效果。此外,教師可以拿計算機的部件實物向學生展示,讓學生觀摩。雖然教材中也有相應的圖片,但其直觀性顯然無法和實物相比。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開展實物教學。
例如,在教學CPU這一課時,筆者向學生展示了Inter公司生產的Celeron系列、Pentium系列和AMD的K系列等市場上的主流CPU實物,讓學生結合課本插圖觀察實物,并結合實物給學生講解CPU知識,很好地加深了學生對CPU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于學生理解課本理論知識大有裨益。
2.開展項目教學,增強學生積極性
通常來說,中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教師在教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時,可以合理運用基于構建主義理論的項目教學模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項目教學模式符合“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要求,充分凸顯了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理論先行,技能優(yōu)先”的特色,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采用“項目演示—實踐探索—討論總結—效果評價”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指導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技能學習。例如,在教學“計算機硬件故障的診斷與維護”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采用上述教學模式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
(1)構建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計算機硬件的常見故障情境,如開機故障,如插頭插座、配件接觸不良的故障。
(2)實踐探索,引導學生按照“由表及里、由簡到繁、先軟后硬”的故障排除原則,通過看計算機給出的錯誤信息 聽計算機發(fā)出的報錯聲音來判斷和定位計算機出現(xiàn)的故障。指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相關資料著手解決問題。
(3)討論總結,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理歸納,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發(fā)表見解,在不同見解的爭論中,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4)效果評價,教師根據(jù)學生對故障的診斷記錄,歸納出最佳解決方法,總結本次項目實踐活動的學習效果。
3.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實效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解決計算機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就必須增加教學中的實踐教學的比重。因此,中等職業(yè)學校應該建立專門的計算機實驗室,教師應該制訂相應的單元教學目標和能力考核標準,讓學生接受貼近實際工作的職業(yè)化的技能培養(yǎng),為學生今后走上計算機維修員的工作崗位奠定堅實基礎。
4.課內與課外學習相結合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合理延伸至課外,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電腦城實地考察,要求學生對電腦城的產品種類、銷售情況以及電腦組裝價格做市場調查,預測計算機配件的行情等。總之,“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實際的計算機的組織和維護。這樣一來,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綜上所述,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改進。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應該根據(jù)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材施教,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手段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索出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為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而努力。
[1]劉維學.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381-384.
[2]趙 地,賴月芳.模擬仿真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4(6):224.
[3]史志紅.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再探索[J].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產力,2017(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