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來強,高勝利,孫中奎
(肥城市水利局,山東 肥城271600)
肥城市隸屬黃河流域,總面積1 277 km2。境內共有河流52 條,總長645 km;水庫91 座,塘壩337 座;年均水資源量2.6 億m3。肥城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級部署要求,高度重視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履行工作職責,立足實際、務實求效、狠抓落實,切實加強全市河湖管理保護和生態建設,以河(湖)長制統領水生態建設,統籌規劃、系統治理,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水安全有了強力保障,水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秀美河湖、生態桃都”的格局正逐步形成。
一是層層明責。成立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全面建立了市鎮村三級河長體系,全市明確各級河長681 名。按照“分級管理、屬地負責”的原則,逐條逐段落實河湖管理和維護主體,明確管理、維護責任,明晰各成員牽頭事項與具體職責。二是深入履責。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河湖管護的第一責任人,統籌做好轄區內河長制工作;各級河長為河湖管護的具體責任人,親自抓、帶頭干,牽頭負責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市河長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承擔河長制組織實施具體工作。各成員單位履職盡責、密切配合,制定部門專項實施方案,明確年度目標,穩步推進落實。三是嚴格追責。肥城市制定了《河長制工作考核辦法》《河長制驗收辦法》,建立考核問責與激勵機制,根據河長制實施的不同階段進行考核,以水質水量監測、河湖生態環境保護、水域岸線管理等為主要考核指標,明確考核目標、主體、范圍和程序,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同時,嚴格落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把河湖管護納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
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圍繞確立的中長期目標,細化制定各鎮街區、各部門具體推進措施,明確河湖整治各階段的年度目標和任務分工,“一河一策”制定綜合整治方案;圍繞規范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合理確定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控制利用區和開發利用區,編制了河湖岸線利用管理規劃方案。二是開展清河行動。針對河道水庫內存在的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等“八亂”行為,集中開展清河行動,河道環境明顯改善。三是突出項目抓手。立足肥城市“西鄰黃河、南靠汶河”的優勢,充分利用客水資源,實施引汶調水和引黃濟肥工程,年可實現調水1 200 萬m3、3 400 萬m3,確保生態景觀用水。結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策劃爭取2018 年度國家農田水利項目縣和陶山小流域治理項目,同時,編制《肥城市水系連通規劃》,確定“五橫四縱”大水系發展治理戰略。
一是政企合作。在充分發揮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基礎上,為提高經濟效益,對已完成河湖工程治理的河段,加強市場跟進。沿河鎮街與苗木公司(大戶)簽訂協議,公司(大戶)在符合防洪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在坡岸栽植景觀苗木作為防護林,同時負責該河段內的日常保潔。二是管養分離。肥城市引進中節能集團,成立中節能(山東)環境服務公司,開展環境保潔托管業務。目前,已有13 個鎮街區與中節能簽訂轄區環境保潔托管協議,把區域內河道保潔作為重點內容,河段管護責任落實到人,河道周邊垃圾定時清運、水面定期保潔,實現了管理維護精細化。三是以河養河。針對垃圾傾倒、開荒種植等侵占河道的現象,對問題嚴重的河道進行規劃治理,治理后統一栽植景觀苗木,收入歸村集體所有,在改善河道環境的同時,盤活閑置資產,增加村集體收入,收入主要用于河道治理和管護,形成良性循環,實現了河湖管護從傳統模式向專業化、市場化轉變。
一是構建聯動機制。各成員單位加強溝通聯系、強化橫向聯動,定期召開部門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河長制工作難點;加強日常執法聯動和專項聯合執法,集中執法力量進行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河湖違法行為,維護河湖管理秩序。二是嚴格巡河制度。河長制需河長治,嚴格落實巡河制度,扎實開展巡河行動,走實地、察實情、摸實底,重點圍繞河湖水質、日常保潔、岸線管理、綜合整治、問題整改等工作定期開展巡查。三是落實獎懲政策。將河湖管護經費列入市財政年度預算,列支專項經費,市河長辦每年分兩次對鎮(街)河湖管護情況進行專項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兌現獎懲。鎮(街)同步配套資金,制定出臺河湖管護獎懲政策,對聘任河湖管護人員嚴格考核獎懲,以確保河湖管護長運有效。
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未完全形成,存在上熱下冷現象,部分成員單位對推行河長制工作認識不到位。下步工作中,應該上下聯動,組織體系和責任落實到位;建章立制,制度和政策措施到位;強化調度,監督檢查和考核評估到位。
沿河生活、建筑垃圾雖然得到有效清理,但垃圾堆放不規范、清理不及時、處理設施不健全等問題仍然存在。結合肥城市實際,制定工業污染整治、排污口整治、嚴格水域管理、規范河道采砂、加強河道改造、加強源頭治理、完善法規制度、提高執法能力等一系列措施。
對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宣傳引導不足,群眾參與度不夠,上下整體聯動的工作氛圍還不濃厚。為進一步落實河長制組織體系建設,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宣傳,推進河長制信息公開,積極推進河長公示牌設置;通過“肥城水利”公眾號,及時宣傳肥城市河長制工作動態、典型經驗和工作成效;通過各類培訓,切實讓責任單位和群眾做到政策清、責任清、措施清。
扎實開展清河行動回頭看,進一步清除河道內亂栽亂種、亂搭亂建等涉河違法事項;抓好河湖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劃定工作,理清管理范圍,理順管理體制;全面開展好河長巡河行動,進一步督促各級河長履職履責;積極實施一河一策方案,推進河湖綜合整治;組織協調相關單位,全力做好河湖劃界工作;通過系統治理,實現河湖水環境、水生態不斷改善。
進一步加強肥城市湖泊管理工作,全面建立健全湖泊管理保護長效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肥城市全市范圍內全面實施湖長制。將肥城市91 座中小型水庫均納入湖長制管理范圍。參照河長制工作做法,建立湖長制組織體系、職責體系、考核體系,將湖長制與河長制同部署、同推進,實現河、庫一體化管理。
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加強督導檢查,在現有基礎上創新河湖管護機制,突出制度建設,強化制度執行,推動河湖管護規范化、常態化。本著找準弱點、抓住重點、打造亮點的工作思路,扎實做好河長制各項工作,切實抓好河道的長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