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波德
(武城縣水務局,山東 武城 253300)
南水北調干線東線一期魯北段工程利用七一·六五河工程輸水,在設計樁號161+979處進入武城縣境內,沿線經堤下舊城河、恩武公路、堤上舊城河、六六河,在設計樁號175+224處入引水渠,經入庫泵站提水至大屯水庫。
灌區影響處理工程通過對沙河溝、利民河西支、調水溝的治理,利用新建的史堂倒虹吸連接堤上舊城河和調水溝,建成輸水干渠,溝通堤上灌區和堤下灌區,恢復灌區原有功能,消除南水北調干線工程利用六五河輸水對灌區帶來的不利影響。
七一·六五河輸水工程是南水北調魯北段的輸水干線,六五河也是縱貫武城全縣的灌溉、排澇河道,全縣大部分的雨洪水、中水都匯流于六五河排出縣境外,是武城縣灌排系統的中樞。六五河作為大屯水庫引江輸水線路后,輸水期間封閉河道,截斷了堤上灌區和堤下灌區,打破了全縣河道固有的灌溉體系。作為引黃灌溉末端的魯權屯鎮、甲馬營鎮,每逢農田灌溉用水時期,缺水嚴重,灌溉受阻。
武城縣經過多年的水利建設,形成了固有的灌排水系網絡,多數灌區既是引黃灌區又是引衛灌區,既處于引黃灌區的末端,又處于引衛灌區的下游。縣內河道均為灌排兩用河道,遇旱引水,遇澇排水。六五河是武城縣最重要的灌排兩用河道,且引黃、引衛并用,是武城縣灌排系統的中樞。全縣灌區以六五河為界分為堤上灌區和堤下灌區兩部分。
武城縣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北部為恩縣洼滯洪區,為防止汛期高地澇水入洼,采用了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調度方式,并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封閉恩縣洼,全縣澇水經六五河、利民河、利民河北支匯于牛角峪退水樞紐,排入減河。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魯北段輸水工程涉及武城縣的堤上灌區和堤下灌區,南水北調工程實施前,六五河是該區域主要的灌溉輸水及排澇河道,灌溉期間可利用河道槽蓄能力調蓄部分水量,兩岸農田可就近自六五河引(提)水灌溉,灌溉條件好,保證程度高。南水北調工程利用六五河輸水后,輸水期與當地灌溉期重合,六五河失去原有灌溉功能,盡管實施了部分農田水利設施復建及灌區影響處理工程,基本解決了對全縣灌溉體系的影響,但由于六五河灌溉槽蓄能力降低且左岸部分農田無法就近引水灌溉,加之上游群眾爭水搶水影響,還是造成位于灌區影響工程末端的兩個鄉鎮供水保證程度未達到原有水平,近10萬畝農田灌溉用水嚴重不足。
為解決甲馬營鎮、魯權屯鎮灌溉水源短缺問題,規劃在六六河西外環橋西側修建泵站,既能避免灌溉線路長、上游用水集中,又能在灌溉高峰期增加輸水通道和中水利用,調蓄六六河槽蓄能力,提高灌溉保證率。
1)凈灌水定額。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8-99),計算設計凈灌水定額為40.60m3/a。
2)需水量。Q=mA/η
式中:m為凈灌水定額;A為總灌溉面積,9.65萬畝;η為灌溉水利用系數,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數取0.55;經計算,兩鎮單次灌溉總需水量為712萬m3。根據當地灌溉經驗及種植結構,每次灌溉時間8 d,折合流量10.3m3/s。
1)黃河水。根據歷年引黃水量數據,多年春灌期間引黃水量為3 813萬m3。武城縣實際灌溉面積56.72萬畝,甲馬營鎮、魯權屯鎮受影響灌溉面積9.65萬畝。估算兩鎮春灌期間引黃水量約648萬m3。根據當地實際灌溉周期,春灌引黃灌溉時間一般為8 d,折合引黃灌溉流量為9.4m3/s。
2)中水量。甲馬營鎮、魯權屯鎮可利用部分中水進行灌溉。中水來源位于六六河南岸3.0 km處的利民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現狀日處理污水3.0萬m3/d,年中水量約1 095萬m3。南水北調輸水期間為每年4~5月、10~11月共4個月122 d,可利用的中水量為365萬m3。按照灌溉時間8 d計算,折合利用中水灌溉流量為5.3m3/s。
魯權屯鎮、甲馬營鎮位于引黃灌區的末端,利用黃河水灌溉時,黃河水以小王莊揚水站提水進入堤上舊城河,通過史堂倒虹將黃河水導入調水溝,通過六六河輸水灌溉北面的耕地,通過沙東揚水站提水進入趙莊溝、堤下舊城河,使堤下舊城河兩岸的耕地得到灌溉。其中史堂倒虹過流能力為20m3/s,沙東揚水站設計流量10m3/s,剩余流量10m3/s。
1)流量。現狀可利用水源灌溉折合流量為14.7m3/s,兩鎮需水量折合流量為10.3m3/s,六六河最大輸水能力為39.0m3/s,經過上述分析,可利用水量及六六河最大輸水能力均能夠滿足魯權屯鎮、甲馬營鎮的灌溉要求,根據關鍵節點流量的控制因素,確定新建泵站的提水規模為10.0m3/s。
2)水位。采用河道式灌溉提水泵站,兼有汛期排澇要求,排澇形式為自排。計算六六河泵站提水10.0m3/s時對應的水位做為站上設計水位,站下水位按照河底高程加1.0m淹沒水深確定。六六河河底比降1/13 800,泵站處河底高程19.6 m,河底寬44.0m,邊坡1∶3,經計算,站上設計水位23.6m,站下設計水位20.6m采用河道式灌溉提水泵站,并兼有汛期排澇要求,排澇型式為自排。泵站設計流量10.0m3/s;站下設計水位20.6m,站上設計水位23.6m,泵站設計揚程3.07m。
1)調配灌溉水源。該泵站建成后,灌溉期間,經縣水務部門合理調度,在不突破引黃總量的情況下,該泵站將黃河水提前提蓄至六六河西段及周邊溝渠內,通過利民河西支到達利民河北支,解決甲馬營鎮、魯權屯鎮的灌溉水源短缺問題,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維護社會穩定。
2)中水利用。近兩年來,武城縣城區規模急劇擴大,城區中水量增加迅速,泵站建成后,可將六六河作為截蓄導用工程蓄存的部分中水提蓄至六六河西段及周邊溝渠作為灌溉水源,提高灌溉保證率,也有利于保障南水北調工程干線水質安全。
3)攔蓄當地水資源。該泵站的建設,可攔蓄灌溉尾水及當地降水,相對增大灌溉來水量、延長供水時間,方便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六六河泵站于2017年10月建成并投入運行以來,在年底的冬灌中,徹底解決了引黃末端兩個鄉鎮的灌溉問題。該工程作為灌區影響遺留問題的處理,是對原有灌溉影響工程的進一步完善,達到了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