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賀,陳長健,方學強
(新泰市光明水庫管理處,山東 新泰 271200)
新泰市光明水庫1958年興建,流域面積134km2,總庫容1.04億m3,是一座以防洪、城鎮供水、農業灌溉、水產養殖、觀光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是泰安市境內最大的人工湖。以湖為依托的風景區,西鄰谷里鎮龜山,東依小協鎮柏家峪村至劉杜鎮光明東村,北靠京滬高速公路,南接博徐路,總面積45 km2。水庫景區有優美的水文景觀,有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有豐富的紅色旅游景點。
近年來,光明水庫認真貫徹新時期治水思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秉承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不斷探索水利風景區建設管理工作的新內涵和新思路。2011年9月被命名為山東省水利風景區。
成立了光明水庫水源地保護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建立了水源地保護工作考核機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辦法》《新泰市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編制了《光明水庫水源地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及禁止從事旅游、垂釣、游泳等各項管理辦法。
根據各科室的職責,明確了光明水庫水源地保護與治理重點工程任務分工,并將飲用水源治理與保護各項目標任務列入光明水庫重點項目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年初由處長與有關科室負責人簽訂責任狀。黨政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光明水庫水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不定期組織開展督查活動,對進度緩慢、完成質量不好的科室予以通報和限期整改,對發現的具體問題督查解決落實,建立約談和追責機制,年底進行考評表彰,推動光明水庫水源治理與保護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設立水庫水質保護宣傳牌、告示牌,明確水庫水質保護范圍和要求;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制定有獎舉報方案,以便對破壞水質行為及時發現和查處;組織工作人員進村入戶,通過發放宣傳單、事例講解等,宣傳保護飲用水源的重要性,提醒群眾不要人為地向水庫投物排污、釣魚等。在堅持日常宣傳的基礎上,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世界環境保護日”進行集中宣傳。安全保衛科人員走出院門到庫區主要路口,設立水法律法規咨詢臺,發放“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倡議書、宣傳冊1 000余份;在水庫大壩、溢洪閘、防護網等明顯位置懸掛以“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等為主題的宣傳橫幅。通過日常和集中宣傳,增強了庫區村民及游客保護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意識,為依法治水創造了良好氛圍。
近年來,光明水庫先后獲批山東省“海上糧倉”漁業增殖放流項目、山東省大銀魚種質資源保護區、紅鰭鮊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每年投資50余萬元,投放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鰱鳙魚,調節凈化水庫水質,逐步實現“以魚養水、凈化水質、生態發展”的良性循環;投資62萬元,新建視頻監控系統一套,對水庫重要取水口等地點實行24 h監控。環庫投資安裝隔離網、倉庫購置存儲活性碳、吸油氈、吸油繩等,保證了水源地應急救援物資供應。加強水質監測,按照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常規檢測項目,每月進行一次水質檢測,以科學手段保護水質。
一是建立水源地巡查制度。安全保衛科采取定期巡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結合、定點巡查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查破壞水源地的行為;二是聯合執法。聯合市公安局、市河道局等部門聯合執法,對水庫周邊的非法采砂案件進行了查處,有力地打擊了涉水違法行為,凈化了水質,保護大環境;針對上游庫區群眾畜禽養殖污染,配合市環保局、劉杜鎮、岳家莊鄉聯合執法,拆除非法養殖大棚。三是對群眾生活垃圾加強治理。安全保衛科人員每天定期巡查,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各類違法行為進行排查;對隨意在飲用水源保護區丟棄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對在水源保護區內放牧養殖等違規行為進行制止;組織工作人員定期清漂,從水里打撈垃圾等漂浮物等。
前幾年借全市統一對水庫周邊飯店等餐飲業關停的東風,對水庫上游飯店等餐飲企業進行了全部取締。近幾年又積極配合工商、公安和有關鄉鎮部門,嚴格控制新增違建,堅決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沒有再新建水上樂園、飯店和飲食攤點,杜絕了餐飲污水排放。
2018年又借全市拆除違章建筑的強勁東風,加大力度推進拆違工作。根據光明水庫土地確權劃界四至范圍,配合有關鄉鎮、部門對水庫管理范圍內私自建房、植樹、違法侵占土地、私墾水域等78處違法行為進行執法,為進一步凈化水源地環境奠定了基礎。
一是協調環保局重新劃定水源保護一級、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完善水源保護巡查制度,配置專人對水源保護區周邊種養殖等活動進行動態監控,指導周邊居民按規定排放生產生活污水和收集處理垃圾,在水源一級保護區周邊修建隔離設施,設立警示牌。二是宣傳引導。以發放宣傳資料、宣傳車播放公告、拉橫幅和設立咨詢點等形式,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新泰市水庫飲用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提升保護區周邊居民保護水源意識,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強化檢測。聯合泰安水文局對自來水公司的進、出廠水進行定期檢測,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
光明水庫上游濕地資源豐富,為了有效地保護濕地資源,給候鳥棲息繁衍和遷徙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計劃啟動編制66.67 hm2水庫濕地保護區規劃。按照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大力保護、重在建設為主要措施,達到擴大濕地面積,增強濕地生態功能,改善棲息地環境條件的目標。主要規劃內容是人工補種蘆葦等水生植物,逐步恢復濕地植被,增強濕地功能,促進濕地生物多樣性和候鳥棲息地恢復。
協調環保等部門,盡快完成水庫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努力向上爭取項目,啟動水庫生態清潔型流域和現代化生態灌區工程建設;積極招商引資,完善壩下綠色景觀帶;爭取林業部門支持指導,繼續搞好水庫環庫周邊綠化;爭取建設部門支持,搞好農村旱廁改造。
正確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在保護好水庫水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庫區周邊文化資源和風景資源,實施水庫庫區的綜合開發,振興庫區經濟。通過大力招商引資,編制高標準開發規劃,建設光明水庫“一帶六區”,“一帶”即環光明水庫生態保護帶;“六區”即親水休閑區、濕地景觀保護區、鄉村生活體驗區、法云山宗教文化游覽區、壩后休閑垂釣區、龜山風光游覽區。努力把光明水庫建設成“平安型、文化性、生態型、效益型”現代化大型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