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娟,華維娜
(濰坊市水利局,山東 濰坊 261061)
2016年,為進一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濰坊市在諸城市、安丘市、高密市、臨朐縣、昌樂縣等5個縣(市)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區同步開展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探索,初步完成改革面積9 313.33 hm2。2017年,為全面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濰坊市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濰坊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濰政辦字〔2017〕26號),明確了目標任務,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計劃到2024年全面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任務。2017年,濰坊市在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臨朐縣、昌樂縣等8個縣(市)開展了年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完成改革面積2.58萬hm2,累計完成改革面積3.51萬hm2,主要改革內容包括建立農業水價形成機制、灌溉工程建設、配套計量設施、確定農業水權分配、規范用水合作組織建設、工程產權制度改革、建設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等。
濰坊市成立了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以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發改、財政、水利、農業、物價等部門分管領導任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水利局,市水利局成立了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工作由農田水利站牽頭,財務審計科、政策法規科、水資源處等有關科室配合。濰城區、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臨朐縣、昌樂縣等9個縣(市、區)均成立了以縣級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發改、財政、水利、農業、物價等部門分管領導任成員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了全市各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組織領導。
濰坊市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科學謀劃,有序推進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2017年3月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濰坊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濰政辦字〔2017〕26號),方案制定了符合濰坊實際的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方案、夯實改革工程基礎方案、建立農業水權制度方案、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機制方案、創新農業用水管理方式方案等五大分項改革方案,構建了全面、合理可操作的改革框架體系。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涉及面廣,實際工作存在諸多困難,針對這一現狀,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各種形式加強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技術人員培訓。2017年4月在安丘市召開了濰坊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培訓會議,對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對縣級相關人員進行了系統培訓。2017年12月在臨朐縣召開了濰坊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現場會,組織各縣(市、區)相關人員參觀改革示范現場,邀請山東省水利廳有關領導就全省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新形勢、新政策進行了授課。
一是完善水權制度。2017年,編制完成2020年全市區域用水總量行業分配方案,將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分解到了各縣(市、區),全市改革項目區共分配農業水權量6 941萬m3。市級印發了《濰坊市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有關縣市出臺了《水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二是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機制。2017年,濰坊市青州市、諸城市、壽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臨朐縣、昌樂縣等8個改革縣(市)均出臺了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等政策文件,8個改革縣(市)共安排145.08萬元用于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根據水價改革進度及時發放到位。
2014—2015年,濰坊市在青州市、臨朐縣開展了省級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通過產權確權和移交、搞活經營權、落實工程管護經費的長效機制、創新項目管理方式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實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改革、推進農田水利設施運行管護機制創新。結合前期改革試點經驗,濰坊市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項目區全面推行“兩證一書一臺賬”制度,為推進農田水利工程規范化運行管護奠定了堅實基礎。
雖然前期開展了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工作,但全市尚未制定系統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方面的政策措施,導致各項試點成果沒有在全市范圍內展開,造成沒有試點的縣(市、區)在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過程中走了許多彎路,在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方面滯后,直接影響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整體推進。因此,建議上級盡快出臺推進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方面的政策措施,夯實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管理基礎。
雖然個別縣市出臺了農業水權交易管理辦法,但基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立的水權交易平臺尚未建立,小額的農業水權交易也主要在用水戶間進行。建議進一步從國家層面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加快推進農業取水許可,推進農業水權交易,建立農業用水風險防范機制和補償機制,盡快實現對農業用水有效可控,才能真正建立有效的水權制度,補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短板。
雖然國務院《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對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籌集渠道進行了規范,但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2017年僅從省級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專項資金和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資金中落實了部分資金,精準補貼資金缺口較大,隨著今后幾年改革力度的加大,精準補貼資金的缺口會越來越大。建議各市(縣)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專項資金,明確市、縣兩級將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足額落實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資金缺口。
實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后,水費的計收主要依靠農民用水者協會等基層用水組織,然而農民用水者協會由于多數尚未建立規范的運行管理機制,造成農民用水者協會運行效率低、水費征收不規范、水費實收率低等問題,嚴重影響用水管理和水費計收。建議各級加大基層用水組織的扶持管理,激發基層農業用水管理工作熱情,提高基層水費征收管理水平。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涉及多個領域,從供水源頭到田間用水、將資源、價格、產權等涵蓋其中,需要政府全方位統籌協調各方利益和矛盾,才能將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各個環節有機協調起來,建立科學高效的管理運行體系。市縣兩級作為改革的實施主體,只有加大改革創新、大膽探索,不斷進行實踐檢驗,才能解決好改革方案同實際相結合的問題,建立適用于不同地區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體系,把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準落細落實,使改革真正落地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