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蘭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專題性問題性;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思政課不同于專業課,可以用一張試卷考查出一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思政課是靈魂課、是思想課、是修養課,試卷怎么答,并不代表他(她)內心怎么想。如何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學生的困惑,緊密聯系專業、聯系實際整合教學內容,把章節教學轉換成專題性問題教學,回應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增強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實現性,把正確的思想理論傳達給學生,并且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每一位思政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專題性問題探究模式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專題的引領下,教師不僅能夠打破教學的章節限制,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學資源,使教學更有針對性,而且在于這種教學模式尤其重視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的作用。專題除了強調問題意識,更加注重對專題主題的設計,包括專題題目用詞造句更加簡潔化、生活化、通俗化,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便于教師組織教學;并且除了強調教師在專題設計、實施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將更加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的發揮,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增加學生參與課件設計、查閱資料、學生試講、學生點評小結以及等環節,設置情景劇表演、室內游戲等活潑有意思的活動,從而將專題內容落到實處。
鑒于專題教學對教與學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自2015年開始,天津海運職業學院開始探索并使用專題教學。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對專題教學有了一定經驗和感悟,教與學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上課的職業幸福感增強了,學生的獲得感提高了。
1.思政理論課程專題性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活動設計
采用以小組的形式用提前布置微講座,講座過后學生點評,指出優點和缺點,并且給予打分。講座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受到了學生的歡迎。采用備戰思政課校園公開課大賽的形式在課堂里給學生講,幫助找出其優缺點,幫助更好地領悟一個小專題的知識點。講法律思維方式時,編排情景劇表現情與法分沖突。采用室內游戲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游戲把專題中所要講授的道理傳授給大家。利用去實踐基地月牙河社區、 益華里社區、周鄧紀念館和伊利集團以及于家堡金融中心的騰訊眾創空間和阿里云優客參觀,把專題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和生動化。
2.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思政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專題性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優化
“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歸根結底是要解決大學生“我應當怎么做”“我與社會怎么交往”等問題,學校思政教研室根據每一章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聯系緊密的內容形成專題,以問題為導向,把重要的理論和學生的專業以及學生思想結合起來,在內容設置上力爭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入腦”“入心”。
對涉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具體20個專題,如適應新階段,塑造新形象;以德樹人,術業專攻;未來決定現在;信仰的力量;我愛你中國;全球化環境下的國與家;做忠誠的愛國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生命出彩;科學對待人生環境;中華傳統道德的現代價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規范;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婚姻生活中的道德規范;法的概念及其歷史發展;憲法與基本法;樹立公平正義價值追求的法治理念;確立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維方式;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有關法律進行進一步優化。
為了更醒目地提煉和集中相關教學內容,我們還特別設計了5大模塊性主題,即理想與現實、青年與祖國、人生與價值、道德與修養、法律與秩序等,并將上述有內在聯系和邏輯關系的專題置于該主題之下,從而使教學內容看上去更為具體生動、集中統一,便于組織教學和理解掌握。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題教學的優化除了專題題目的優化,緊密聯系實踐進行案例的更新,還與實踐課緊密相連。在講到“社會公德”時,2017級郵輪系、航海系、輪機系大一學生利用周二與周五的課余時間分批去離校比較近的益華里社區進行公益勞動,在社工的帶領下,走訪社區貧困家庭,宣傳放火知識,了解社區成員的家庭狀況,了解了社會,鍛煉了自己的能力。社會實踐為他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為深入理解專題內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配合專題厚德載物——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組織學生開展“做向上向善新時代新青年”主題演講,學生參與熱情很高。此外,為配合專題教學,還開展了辯論賽。用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們加深對專題內容的理解。為配合十九大報告的學習,我們修改了個別專題,并把十九大報告內容加入課堂,做到了課堂內容鮮活,并且通過學生查找資料,在課堂中講授大國工匠和大國利器,增強了學生們的職業精神和愛國精神,非常好地配合了專題教學,引起了學生的熱情參與。
3.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專題性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專題的設計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主要告訴學生如何修身和齊家?!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主要是治國平天下。由于涉及的主題比較宏大,不只是圍繞大學生思想及行為的道德和法律后果,而是涵蓋諸如國家、民族、社會、政黨、經濟體制與社會治理等宏大性的主題,因而在專題設計上較思修課更為難一些。如何把看似高大上的理論設計成可以觸摸的、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熱騰騰的生活現實,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讓理論從高塔下走入課堂,走入生活,走到每一個學生的身邊,讓他們感知到理論來源于我們國家的歷史和火熱的實踐,是中國歷史經驗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活生生的經驗總結和提升,是有溫度的,是可親的、可以感知的,這需要教師在專題教學的實踐中從專題標題到課堂內容甚至教學手段都要充分配合?;谶@些原因,我們在設計和實際應用中上更為謹慎,也進行了大膽嘗試,在實際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學生反映也不錯。在接下來的概論課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將根據課程特色、學生特點繼續優化概論課的專題教學,從標題的親和力,到內容的接地氣,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多元化等方面不斷進行改革,讓看起來高深和枯燥的概論課不僅有歷史感,更有現實感,還有親切感。目前還把專題教學與網絡慕課、實踐課等環節相結合,力爭把三種形式形成合力,相互充實、相互補充。
在專題教學中,教師的新想法不斷涌現,改革也永遠在路上,思政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能夠在此課題的不斷完善和實踐過程中,獲得更為切實有效的經驗,從而把概論課這門課的專題設計好、運用好,形成學校思政課的一個品牌,具有推廣價值。
天津海運職業學院概論課的專題教學探索和實踐在不斷探索中,嘗試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讓學習理論更親切、更生動;以故事或者事件引出理論,用生活中可以的生活現象和社會實情解讀理論,讓理論深入淺出。
目前,使用專題教學的學校越來越多,但是把專題教學上升為理論研究的不多。把實踐提煉成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進而不斷完善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實踐,使得專題教學為同行貢獻更多的實踐經驗的總結,為提升海河教育園區及天津市思政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1.專題性問題探究模式的應用價值
思政課堂教師激情澎湃,學生卻呆若木雞,思政課如何入腦入心,理性看待國家歷史的進步與歷史的失誤,辯證地看到國家的制度選擇和制度的不斷完善,實現提升修養,滋養心靈,擁有一顆理性而愛國的中國心,是思政課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
而這種價值目標的實現,必須進行教學改革,最首要的就是進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與時俱進,以更加親和的表述和更加易于學生接受并喜歡的語言設計教學的內容和題目,而專題教學就可以實現這一點。專題教學不是傳統教學的變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專題教學的價值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不斷地推陳出新,并且與社會實踐緊密相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在專題教學中,問題的提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搜集學生關心和關注的問題。每個專題和問題都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媒介,教師和學生在這個媒介中實現思想的交流溝通,甚至激烈的碰撞,在溝通交流和碰撞中了解學生多元化的思想和觀點,在每一次交流和溝通中,教師起到指點迷津、“撥亂反正”的作用。
2.專題性問題探究模式的社會影響
思政課堂是宣傳我國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守好陣地,發揮好陣地的作用,是每一個思政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專題教學是守好陣地,發揮陣地作用的一個有益且有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學習,也可復制,我們把在專題教學中積累起來的經驗總結成理論,在與兄弟院校的交流會上進行介紹和宣傳,得到了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評。我們將繼續在專題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推陳出新,為思政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做出新的貢獻。
已有的實踐表明:專題性問題探究模式能夠以平面或立體的方式展示更為凝練集中的主題,較教科書式敘事式的講授更高效。在專題性問題的引領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有了更為具體明確的目標,教學手段更為靈活,教學資源更富有指向性,是整合教師、教材、學生等三者主要教學因素后一種更為優化的教學模式,成為引導學生找到通向智慧之門的鑰匙。
[1]趙光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08(17).
[2]羅小龍.創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