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轉變作風方面,領導干部如果不能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發揮“頭雁效應”的正效應,就可能產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負效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所以在一些地區、一些黨員干部身上難以消除,或是出現反彈,一個重要原因是有些領導干部沒有帶好頭,甚至帶了壞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揮領導干部的“頭雁效應”,一方面要遏制領導干部自身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另一方面要以上率下、層層帶動,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
發揮“頭雁效應”,領導干部要帶頭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開會是總結經驗的重要方式,也是達成共識、凝聚人心的重要方式,開會必不可少。但開會要講效率,不能為了開會而開會,頻繁地長篇大論開長會。鄧小平明確指出,會議太多,文章太長,講話太長會嚴重耗費工作時間。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說:“重復的話要講,但要精講。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要騰出時間來多辦實事,多做少說。”有個別領導干部喜歡文山會海,一個原因是工作缺乏章法、效率意識不強,還有一個原因是習慣了以會議落實會議的路徑依賴,這其實是一種懶政。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關鍵在于落實》一文中痛批文山會海:“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你開會我開會大家都開會,下聯是‘你發文我發文大家都發文,橫批是‘誰來落實,這是對‘文山會海的諷刺”。
發揮“頭雁效應”,領導干部要重視調研質量。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需要真正了解人民群眾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什么困難,他們有什么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領導干部下基層調研就是為了了解實際情況,傾聽群眾聲音,作出科學決策,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所以,領導干部下基層、走一線,直接聯系群眾、接觸群眾非常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領導干部卻把調研搞成了只求數量的形式主義,搞成了迎來送往的官僚主義,把調研現場當成“秀場”,高調表演自己的“務實親民”。而基層干部則疲于應付,把領導干部調研路線做漂亮,找些群眾演員捧場,鬧哄哄好不熱鬧。這是對調研的扭曲,是對我們黨優良傳統的背離。其實,大多數領導干部都有基層工作經驗,明白基層最反對什么、歡迎什么。因此,必須杜絕那種頻繁地、走馬觀花式的調研對基層工作造成的嚴重干擾。習近平總書記曾把調研比喻為“十月懷胎”,把作出決策比喻為“一朝分娩”,經歷了“十月懷胎”式的充分、高質量的調研,作出的決策才能真正解決人民群眾面臨的現實問題。同時,領導干部重視調研的質量,也會帶動基層干部認真務實地做好本職工作。
發揮“頭雁效應”,領導干部要有務實擔當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多謀為人民服務之事,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就要務實實干,敢于承擔責任,多為老百姓做實事、謀利益。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當前一些地方工作中還存在 “踢皮球”的現象,一些干部辦事拖沓敷衍、懶政庸政怠政,把責任往上推;有的領導干部熱衷于將責任下移,“履責”變“推責”。皮球踢來踢去,耽誤的是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的時間,錯失的是一個地區謀求發展的機遇,這是典型的缺乏擔當精神的表現。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領導干部必須帶頭擔當實干,切實落實“三個區分開來”,為擔當者擔當,為干事者撐腰。
(作者單位:求是雜志社)
責任編輯:尹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