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
摘 要:毛澤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積極的教育價值,與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取向有著高度的內在一致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強化毛澤東精神教育有助于實現價值引領和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探索將毛澤東精神融入教學的具體路徑如下:應找到恰當的內容結合點;應恰當設計毛澤東精神呈現的方式;應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毛澤東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11-0210-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中強化毛澤東精神教育,就是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課程教學中,以課程相關內容為結合點和載體,滲透和強化毛澤東精神的宣傳和教育,從而達到對大學生進行精神培育和價值引領的教學目標。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加強革命文化教育,深化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教育。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說,“社會轉型時期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傾向,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導向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1]。高校思政課教學強化毛澤東精神教育有助于落實《意見》中的有關精神和要求,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
毛澤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蘊含著中華民族、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優秀精神基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積極的教育價值,與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取向有著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因此,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有必要融入和強化毛澤東精神。
1.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精神
黨的十六大指出,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毛澤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著黨的優良傳統,體現著黨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思想境界、精神品格和政治本色,更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和創新發展。在思政課教學中開展毛澤東精神教育,不僅可以促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深化愛黨、愛國和愛民的情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也有益于大學生深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應該說,將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對大學生進行精神培育是將民族精神納入國民教育的切實體現和重要途徑。
2.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發揮價值引領作用
在當今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下,文化的沖突越來越明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受各種思想和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一些負面的、不利的影響不同程度地弱化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認同。面對復雜的形勢和挑戰,我們如何將大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是一項重大的現實課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開創了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鑄就了偉大的毛澤東精神,也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毛澤東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礎和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毛澤東精神的繼承、發展和突出體現,二者內容相通,價值取向一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課”[2],我們要在教學中強化毛澤東精神宣傳和教育,用毛澤東精神的偉大力量感召大學生,用毛澤東精神的內在價值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和精神風貌,從而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3.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改善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感性和現實性體現不足。實際上,思政課更需要借助情感和現實的橋梁達到教學目標。優秀的精神是連接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激發師生情感與共鳴的重要紐帶,其具有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價值品質更容易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引領學生。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毛澤東精神就是這樣一種優秀的精神,它曾經是無數革命先烈攻堅克難、前赴后繼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強大精神力量,其對今天大學生成長和進步的當代價值是不言而喻的。筆者隨機對不同高校的多名思政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同意今天應繼續大力繼承和發揚毛澤東精神的占94.3%,認為有必要將毛澤東精神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精神培育的占90.8%。而在隨機對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同意今天應繼續大力繼承和發揚毛澤東精神的占90.7%,認為有必要將毛澤東精神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中對大學生進行精神培育的占70.5%,認為沒必要的占8%,認為說不清的占21.4%。調查結果表明,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對毛澤東精神及其價值是普遍認同的,同時多數思政課教師和大學生也認為有必要將毛澤東精神滲透到思政課教學中。因此,在教學中融入毛澤東精神將會提高大學生對課程的關注度和認可度,進而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
二、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
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僅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為例進行探討。“概論”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教學采取一般性的理論說教往往效果不佳,將毛澤東精神融入教學,強化毛澤東精神教育,既有利于增強課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有利于對學生開展有益的精神培育和價值引領。
首先,應找到恰當的內容結合點。在教學中,要避免生硬地將毛澤東精神作為一個孤立的內容進行單純的理論講授,而應以教材為依托和載體,選擇恰當的內容作為毛澤東精神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概論”課的相關章節內容為融入毛澤東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例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形成的精神成果角度向學生介紹毛澤東精神。此外,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個章節中的一些內容也很適合結合毛澤東精神進行講授。例如,在講授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開辟以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過程中巧妙地融入毛澤東精神,既有利于充實這部分教學內容,也有利于從繼承和發揚毛澤東精神的角度將教學內容與現實聯系起來,從而提高教學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應恰當設計毛澤東精神呈現的方式。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如何呈現毛澤東精神的內容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這部分內容時,建議采用專題教學的形式,突破“教材體系”,借助毛澤東和毛澤東精神的特殊關系,以偉人毛澤東的探索與貢獻為主線確立“教學體系”,將教學內容貫穿起來。通過對毛澤東的實踐經歷、人格魅力、優秀精神、理論思考與貢獻等方面內容的講授,滲透和展示毛澤東精神,在了解偉人、緬懷偉人、感受偉人優秀精神、人格魅力和歷史貢獻中實現教學內容的良性互動。具體地說,在教學中可以首先從總體上對毛澤東做簡要的介紹,內容可以包括毛澤東的生平、不同時期的照片、歌頌毛澤東的歌曲、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毛澤東讀書生涯等,通過這些內容讓學生感受偉人的超凡魅力和精神氣質,為后續內容的講授做好鋪墊。在講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具體內容時,可以突出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前途、領導權等內容的理論思考和探索及其間所體現出的優秀精神。在講述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道路的開辟以及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等內容時,尤其應突出革命精神的宣傳和教育,不僅要讓學生感受革命的艱難,也要讓學生深刻懂得精神力量對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以此引導學生思考在今天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在專題結尾,可以將對毛澤東的評價作為講授內容,引導學生對毛澤東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最后,應重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合理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的功能,展示相關圖片、文字、影音等資料,使學生直觀感受偉人毛澤東和毛澤東精神。同時,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相關問題,這些問題宜相互關聯、層層遞進,在問題導向下通過有效的教學互動,使毛澤東精神深入學生的內心。例如,“你怎樣理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 “你覺得什么是毛澤東精神?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談談毛澤東精神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過程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你認為毛澤東精神在今天還有價值嗎” “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毛澤東精神”等,讓學生認真思考這些問題并進行師生或生生互動,以強化學生對毛澤東精神的認識和感受。此外,應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課外實踐進行毛澤東精神的宣傳和教育。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組織學生考察紅色景點、紀念館、博物館等,也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利用重要的節日、周年紀念日開展征文、演講比賽、圖片展等系列活動,在校園宣傳板報和網站適時宣傳毛澤東精神、展示學生的相關作品,讓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毛澤東精神的理解和體驗。
三、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需要注意的幾點
1.授課教師應不斷提高相關教學素質和能力
好的教學效果與授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分不開的。授課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理論水平和人格魅力,也要具備教學設計能力,能恰當運用教學方法、手段、技巧等產生較強的教學感染力和影響力。此外,授課教師對教材內容要熟練把握,也要對毛澤東精神有較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深刻把握毛澤東精神是將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對大學生有效進行精神培育和價值引領的重要前提。當前,學術界對毛澤東精神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比較薄弱。例如,有的研究者將毛澤東精神理解為毛澤東個人的精神,有的研究者則把毛澤東精神理解為集體的精神。此外,對毛澤東精神基本內涵的歸納也有不同觀點,對毛澤東精神的宣傳還遠遠不夠,一些高校思政課教師甚至對毛澤東精神知之甚少,錯誤地將其與毛澤東思想混為一談。這些都可能會對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對大學生有效進行毛澤東精神培育,一方面離不開對毛澤東精神的進一步深入研究,爭取更多的成果,不斷擴大毛澤東精神的宣傳和影響。另一方面也有賴于高校思政課教師更深入地學習和研究毛澤東精神,更好地把握毛澤東精神的核心內涵。
2.應處理好毛澤東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其他教學內容的關系
毋庸置疑,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毛澤東精神,對大學生進行精神培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毛澤東精神與高校思政課各門課程是什么關系呢?這是一個需要正確認識和對待的問題。實際上,思政課部分課程內容本身就包含或體現著毛澤東精神,但一般講授教材內容所能產生的教學影響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強調將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目的就是要進一步突出和強化毛澤東精神教育,將教學提升到精神引領和價值引領的新高度,充分發揮毛澤東精神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來提升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充實和提升,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然而,在教學中也要避免簡單地用毛澤東精神替代各門課程的原有基本內容,而應努力實現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
3.應進行恰當的教學設計并注重發揮教學的價值引領作用
毛澤東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取得成效離不開恰當的教學設計。毛澤東精神的呈現方式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要有利于學生接受,更應注重以毛澤東精神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價值引領。教師應避免將毛澤東精神生搬硬套到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中,要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合理設計,以各門課程的基本內容為載體,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式有意識地、自然地將毛澤東精神滲透、融入、體現于教學之中,以達到既對大學生進行有益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精神感召,同時也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此外,對毛澤東精神的解讀應與時俱進,深刻將毛澤東精神的實質內涵和當前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要努力讓學生認識到毛澤東精神沒有過時,其仍然是國家、民族和個人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王鶴巖,張志順,孫紅敏.社會轉型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導向[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
[2]王永志.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導向功能[J].現代教育科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