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給側改革,這種尋求經濟新增長的新思路,成為我國當前經濟改革的助力,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競爭的核心力量,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落實中大有可為,在新政策的帶動下,管理會計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以適應當下經濟改革的需要。本文從供給側改革出發,探求新形勢下管理會計模式創新對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及質量的影響,以期達到企業層面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字:管理會計;供給側改革;創新發展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的發展速度,一度成為國際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進入21世紀,經濟新常態以來,中國經濟不斷面臨下行壓力,我國已不在局限于發展的速度,而著力尋求發展的質量和效率,探索經濟增長模式的創新,以確保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并行不悖。在新經濟環境下,我國創新性的推出了“供給側改革”,簡單的講就是“三去一降一補”,而這些目標的最終實現都要不斷落實于企業活動,因此,將供給側改革的新思想注入管理會計的實際活動中,管理會計必將綻放新的光彩。總而言之,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當前經濟改革的助力,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競爭的核心力量,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落實中大有可為,本文從供給側改革出發,探求新形勢下管理會計模式創新對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及質量的影響,以期達到企業層面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較強的實踐意義。
二、供給側改革的意義
供給側的概念提出是相對于需求側來說的,進入21世紀新經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投資、消費、出口,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遲滯,為了保持中國經濟發展的競爭力,必須從源頭出發,清理落后產能及低質企業,并不斷加強有效供給。從根本上講,就是通過引入新科技、新技術,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產的效率,創新企業增長的模式,使傳統企業迸發新的光彩活力,實現經濟新的增長。也只有從供給端強化質量和效益,雙管齊下,才能真正把企業搞“活”,從而將經濟搞“活”,實現經濟、資源以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供給側改革與管理會計創新
1.管理會計價值管理體系的創新
管理會計作為企業有效的管理工具,是集企業戰略、業績與財務信息一體化的多層次的系統,在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大的、不可忽視的作用。管理會計角度的供給側改革,是針對企業價值管理體系的不斷優化,將“價值”的內涵向其外延進行拓展,強化信息支持系統、控制系統。對管理會計活動的價值增值、管理控制系統、信息支持系統的內部結構產生沖擊。
(1)管理會計的“價值增值”角度
價值增值的最大化一直是企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我國一直有“世界工廠”的美譽,卻始終被鎖定于低端產業鏈的價值活動區域,扮演著加工者,而非創造者的角色。因此,供給側角度的改革則著力從產業鏈的供給層出發,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清理那些資源高能耗且經濟效益低的企業,削減過剩的落后產能,并同時不斷進行國際貿易的優化。且企業的最終目標不應僅僅滿足于價值的創造,而更應該著眼于價值的增量。
首先優化財富創造體系,即引導企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或者在低端產業鏈上融入高新技術,實現企業有質量、有保障的價值增值。其次,在清理落后產能時,要能夠識別低端產業鏈中的有用部分,實現高質量轉化,進而實現最大程度的價值增值。最后著力于“互聯網+”技術及管理模式的創新,有效識別新商機和上升空間,加快基于新財富創造體系的現代化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構建。
(2)管理會計的“管理控制系統”角度
“互聯網+”“云計算”的發展,催生了新的商業化經濟模式,也使得阿里巴巴、騰訊等優質企業轉變了我們原有的消費觀念,在新形勢下創造了一批又一批的經濟奇跡,而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也必須優化升級,不斷適應于經濟新常態新的經營環境,使互聯網新技術、新方法的開發應用與企業品質、技術標準實現對接,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活動的針對性、有效性。
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則要落腳于“價值管理”的供給層次,堅守創新驅動體系,重新配置價值鏈理念。同時,必須抓住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機會,結合國家出臺的減稅政策,完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使之與企業文化相互匹配,推進管理會計理論在企業實際活動中的有效應用。
(3)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的角度
供給側角度的信息支持系統要立足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重視前饋、反饋機制,努力尋求管理控制系統的內在規律,對負反饋有著清醒的認識,并通過加強股權、期權等激勵手段,防范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經濟現象,使信息支持系統在企業實踐活動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
供給側角度的信息支持系統要及時有效的同ERP、XBRL等現代化管理信息系統想對接,不斷優化信息支持系統,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預測、決策中的信息效率與質量,確保管理會計與企業活動進程的相關、有效。同時,信息支持系統必須同管理控制系統相融合,推動其向“網式價值管理”模式的轉變,推出基于“互聯網+”“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水平相匹配的智能的管理會計工具,不斷強化大數據的收集、管理,為企業的價值增值提供助力。
2.管理會計多樣化管理理念的創新
(1)大力發展生態型管理會計
生態型管理會計更加注重企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立足長遠,不以追求片面經濟效應的綠色發展經濟。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針對相關經濟行為或經營活動來分析企業的各項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加工、整合,將成本控制到最小,最終要找到環境與企業長遠發展的平衡點,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互協調、相互統一。
(2)建設適應國情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要立足國內管理會計發展實際,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整合科研院校、企業、學術等優勢信息資源,使管理會計的理論層次的創新同實踐應用、管理經驗緊密結合,加強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工具方法、框架體系等的研究,探索基于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3)加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與發展
吸收、借鑒國外先進會計人才的理論及實踐的基礎上,創新性的提出基于我國國情的管理會計人才資格認證及評價體系,有效推動管理會計工作面向理財、管理、決策多功能的轉變,并推動會計人員向理財者、管理者、決策者多角色的轉變。
(4)加強管理會計的創新與實踐
“創新”“務實”是管理會計實踐、應用的兩大關鍵。管理會計的發展必須立足實踐,將理論融入于企業會計的具體活動中,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校進行合作,加強管理會計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并及時梳理典型實踐經歷,建立多樣化應用案例庫,為管理會計推廣提供示范。
四、結束語
總之,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當前經濟改革的助力,而管理會計作為企業內部競爭的核心力量,在當前“三去一降一補”的落實中大有可為,在新政策的帶動下,管理會計也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和創新以適應當下經濟改革的需要。管理會計在企業改革創新中的作用不容小覷,企業管理層必須適應新形勢,轉變舊思路、舊觀念,高度重視管理會計在會計工作中的積極效應,充分利用其信息優勢,進行風險管理,并提高信息支持系統在企業價值增值的效力。另外,企業也要加強管理會計高端層次的人才培養,建立完善、實用的管理會計制度,營造管理會計氛圍,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供給側改革層面的積極作用,確保企業持續、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琳,潘飛,馬保州.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的實地研究[J].會計研究,2012.(03).
[2]張新民,祝繼高.會計學本科專業核心課程建設:突圍之路.[J].會計研究,2015.(08).
[3]張詠梅,于英.“互聯網+”時代企業管理會計框架設計[J].會計之友,2016,(03).
[4]張繼德,姜鵬.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會計之友,2014,(06).
[5]王雪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管理會計的影響和對策[J].財會學習,2017(03).
[6]陳二厚,劉錚.習近平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意[J].唯實(現代管理),2015,(12).
作者簡介:陳歡歡(1993.04- ),女,漢族,河南三門峽人,上海大學管理學院,2016級會計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