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彩霞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各國都普遍開始加大扶持和投資力度,進而為國家科學技術創新和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逐漸成為決定國家經濟水平和政治地位的重要內容。而作為發展中的我國也同樣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資金和相關政策扶持,其中,稅收優惠政策就是最重要方式的其中之一。本文從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基本理論出發,對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改進建議,目的在于減輕中小企業的納稅負擔。
【關鍵詞】稅收優惠政策 中小企業 運用 探析
一、緒論
新常態下我國市場需求逐步減弱,而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社會就業及穩定性和諧的作用較大。所以新常態環境下,中小企業經營形勢不容樂觀,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就是幫助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在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下,要想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稅收優惠政策也要隨之步入新常態,進一步規范稅收優惠方式,使我國稅收優惠體系更加完善,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二、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概述
(一)所得稅優惠政策
第一類,所得稅。中小企業建廠于國務院批準高新技術重持中小企業點扶,其企業所得稅征收按15%優惠稅率,比一般企業25%所得稅率優惠10%。同時中小企業在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工藝等過程中發生的研發費用可根據實際費用發生金額150%進行稅前加計扣除,即可在所得稅前多扣除所需研究費用。新成立的軟件生產企業,可享受國家頒布的兩免三減半優惠政策,國家規劃內重點軟件生產企業如在當年并未享受到國家免稅政策,其企業所得稅稅率可以暫時按照10%征收,同時企業職工薪酬和培訓費用可以根據實際發生額在所得稅稅前進行扣除。除此之外,軟件開發企業所需用廣告費,可在企業登記成立之日起5年內根據實際費用支出進行扣除,并在每一會計年度內可在銷售收入8%以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扣除。
(二)流轉稅優惠政策
第二類,流轉稅。其一,對于中小企業購入的進口儀器設備,如直接用于教學、科學研究以及科學試驗等,則不征收進口過程中增值稅,已征收的可做退稅處理。其二,對于軟件生產中小企業自用設備和根據合同規定隨設備進口的相關技術及配套備件等,不需要出具產品設備確認書且不占用企業投資總額的,不征收進口過程中增值稅。我國針對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較多且較為全面,這些政策的存在都表明國家對該行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和扶植力度。同時,這些優惠政策不但涉及技術開發、轉讓、咨詢、廣告費、固定資產購買與計提折舊等,同時還涉及免稅加計扣除等相關稅務優惠政策和兩免三減半等優惠方式,極大的鼓勵了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加大了創新技術資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
三、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
1.稅收優惠政策的對象問題。一些中小企業為了在評定知識產權過程中能夠取得好的成績和效果,通常都會購買一些與自身企業業務不相關的產品以及服務專利。而一些下屬企業雖然經營規模屬于中小企業且擁有很多高新技術專利,但其屬于總公司下屬分公司,這些專利技術等屬于總公司,因此,下級子公司無法贏得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評定,自然也難以獲得此類優惠。
2.稅收優惠政策的方式問題。國務院和相關主要職能部門所制定的中小企業標準,在經營行業、產品以及企業規模、人員數量和經營收入等方面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和約束,這使得很多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滿足和達到國務院規定標準,因此,絕大多數小微企業根本無法享受到國家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3.優惠政策的制定問題?,F有的一些高新技術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上是以國家相關基本所得稅稅收法規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而形成的,其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和系統性,使得人們難以對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掌握和實施,進而在中小企業實施過程中存在偏差。與此同時,這些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還缺乏穩定性,一些政策經完善后并未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進而使得有些所得稅稅收政策不夠規范,未能充分發揮出此類優惠政策的重要作用。
(二)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存在問題的原因
1.優惠政策對象的局限性。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迅速,我國政府逐漸注意到其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意識到促進其企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與政策的優惠。但相關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扶持起步較晚,目前實行的相關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針對整個高新技術行業,單獨針對中小企業的較少,并且所產生的效益也極低,并未給中小企業帶來較大的成果。
2.優惠政策方式不夠完善。目前,我國對中小企業僅限于稅基式減免和稅率優惠等直接優惠,在中小企業創業初期,對加速折舊、投資抵免、鼓勵企業技術創新與研發等間接稅收優惠政策比較缺乏,造成稅收優惠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形成了低效率的發展態勢,這不利于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很難提高自身競爭力。
3.政策缺乏系統性。我國大多數稅種都是根據行政法規進行征收的,并且大多數稅種規定普遍都是小條例、大而粗、未得到重視。因此,在此種條件下,我國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并未能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中小企業所得稅稅收也得不到有力的減免和優惠。現行的很多稅稅收優惠政策多是以實施細則的形式所存在,并沒有將這些細則落實到實處。
四、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改進建議
(一)明確和適度放寬納稅對象
降低認定中小企業的標準,我國政府應當降低中小企業認定標準,減少證照和資質審批環節,提高此類優惠力度,地方政府應著力完善相關信息系統,使得中小企業能夠有效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服務。在出臺此類優惠政策的細則時,應注意簡明清晰,便于理解以及可操作性,應注意簡化稅收流程,并簡并稅收征繳期間。
(二)完善中小企業的優惠方式
一方面,中小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方式方面,應當主要以直接優惠為主,同時也要加強此類優惠政策間接優惠支持的力度。目前全世界政府的此類優惠政策絕大多數都是將直接優惠與間接優惠相結合,并且以間接優惠方式成為主要方式。
另一方面,應突破所得稅稅收優惠“特惠制”局面,制定滿足中小企業實際發展的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即為“普惠制”。為了能夠更好的推進我國整體經濟快速發展,區域性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被廣泛應用和實施。
(三)強化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系統性
構建并完善此類優惠政策體系,使得中小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更加規范化和系統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首先,應當規范相關所得稅稅收管理制度,減少企業收費項目,降低中小企業稅負負擔和經營負擔。因此,應從法律層面提高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力度,確保其政策實施的完整性和持續性。
其次,優化所得稅稅收優惠管理服務體系,滿足不同的中小企業發展需求。政府部門不但應當為中小企業免費開辦稅務登記及納稅學習培訓課程,同時還應為企業提供稅務咨詢服務等,構建合理有效的所得稅稅收優惠服務體系,進而充分發揮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作用。
最后,全面推行所得稅稅收代理制度,減少中小企業納稅人申報失誤現象,降低中小企業的涉稅成本。相關主管部門應為中小企業提供免費辦稅服務通道,優先辦理與其相關的稅務工作,全面貫徹實落國家相關政策實施,推進中小企業發展。
五、結論
在國家經濟形勢完善的大環境下,財政與所得稅稅收相關政策更應當堅定不移的以簡化稅制、拓寬稅基、降低稅率和嚴查征管為基礎原則,努力做好中小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改革與發展,并以此來全面推進中小企業持續經營與良性發展,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提供必要的依據與幫助。
參考文獻
[1]周穎,張西乾,董元元.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11).
[2]關大圣.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