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系統視角下對安徽三聯學院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實驗課師資隊伍薄弱、專業實踐課程偏少、實踐教學評價標準不健全和校外實踐廣度和深度不足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系統視角 財務管理 實踐教學
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校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如何讓在校的學生在掌握足夠用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得到實踐專業技能的提高,順利實現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安徽三聯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靈魂,指導著辦學單位圍繞培養目標,調動校內外各種資源,以課程教育為主要手段,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安徽三聯學院財務管理專業2016版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立足合肥、面向安徽,服務長三角經濟區域的工商、金融等各種行業,廣泛對接于中小微企業的財務會計和管理崗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具有會計實務處理能力、公司理財能力及投資分析能力,能夠從事會計、財務管理、理財等工作,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分為三個部分:集中實踐教學、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和創新創業實踐。專業集中實踐課程有:會計學原理單項技能、ERP沙盤模擬實訓、財務會計綜合實訓、證券投資模擬實訓、社會實踐、畢業綜合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獨立設置的實驗課包括會計電算化和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創新創業實踐的學分認定按《安徽三聯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和《安徽三聯學院大學生社會責任教育培養方案和學分認定暫行辦法》執行,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申報及各種競賽。實踐教學從新生入學開始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基本實現了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達到35.16%。
二、安徽三聯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為應用型本科,安徽三聯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在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實驗課師資隊伍薄弱
雖然從學院的層面開始高度重視實驗課教師的成長,加大對其培訓和考核,但就目前財務管理專業來看,沒有專門穩定的實驗課師資隊伍,上實驗課的老師同時也會帶其他的理論課程。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學專業的實驗課老師基本上是同一批人馬,師資隊伍人數上的不足,直接造成每個老師每周的課時偏多,進而影響上課質量和科研上的發展。另外,上實驗課的老師基本上沒有從事相應的社會工作經驗,大多數是直接從畢業院校到從教的學校。
(二)專業實踐課程偏少
從量化的數量上來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所占的比重還是比較高的。從開設課程的內容上來分析,有以下特征:第一,專業特色不明顯。實踐課程設置更加偏重于會計學專業,如會計電算化、會計學原理單項技能和財務會計綜合實訓。這些基本屬于傳統會計學專業實踐實訓內容。既然財務管理作為一個專業存在,就應該突出其與會計學有不一樣的實踐課程來,但直接體現專業內容的實踐課僅有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第二,公共實踐課程比重過高。幾乎所有專業的實踐課程都有社會實踐、畢業綜合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和創新創業實踐。這些課程在多大程度上能鍛煉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有待商榷。
(三)實踐教學評價標準不健全
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存在明顯的差別,因此對實踐教學評價不能簡單地照搬理論教學評價標準。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設的比較遲,且目前沒有大家統一信服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體系,該院的財務管理專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校內實驗課以大作業的形式完成,缺乏足夠的師生互動。學期結束前,實踐教學評價和其他理論課一起由學生主觀打分。實驗日志可由授課老師來填寫,其中包括實驗效果。校外實踐結束一般要求學生提供實習報告,以此作為實踐效果考核。但學生在校外實踐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監控和指導,很多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實踐活動,實習報告質量的高低也沒有詳細的評價標準。
(四)校外實踐廣度和深度不足
實踐教學應該包括校內和校外兩部分,該院的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依賴校內實驗課。有10個各類實驗室可供財務管理和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使用,校內實驗室規模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雖然該院與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肯德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銀行等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但專門可供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習的優質企業偏少。大部分實習單位為學生提供如會計粘貼憑證、跑銀行和稅務局等低層次業務,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大打折扣。
三、改進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針對該院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這些主要問題,在結合該專業實際情況和同等院校的做法基礎上,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期待能系統性構建出一個理想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要求教學團隊實踐能力強、實踐課程體系合理、實踐教學效果評價科學和校內外實踐活動緊密結合。
(一)壯大財務管理專業實驗課師資隊伍
要想保障實驗課的教學質量,需有專門的實驗課教學團隊作基礎。為了提高上實驗課老師的自身實踐能力,要求其切實執行學院的企業掛職鍛煉活動。參照國內外訪學制度,可以定期安排實驗課老師去和學院建立合作雙贏企業在相關崗位上實踐鍛煉,或積極參與企業的橫向課題研究。另外,鼓勵實驗課老師利用暑假時間自行去企業頂崗實習或給企業員工培訓。在實驗課老師走出去的同時,可引進企業、事務所的實踐經驗豐富的財會人員來學院講座或做兼職老師。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學院里的實驗課老師和企業中的財會人員相互交流和學習。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師資數量問題,對單純聘請其他高校實踐經驗并不豐富的老師來兼職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二)合理調整專業實踐課程
財務管理應該是以各種管理理論為理財觀念和視角,以各種金融工具為理財手段,以會計學為信息基礎,對各類經濟組織在資金籌措、投放、運用及收益分配等方面進行系統管理的一門應用性學科[1]。大部分院校財務管理專業開設的課程要么偏重于會計學專業,要么偏重于金融學專業,使該專業失去了本身應有的專業系統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不是按照財務管理工作基本環節設置的,而是按照財務管理知識層次設置的[2]。結合該院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程偏少且系統性不夠的特點,可引進VBSE(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綜合實訓平臺,在虛擬的商業環境中,進行仿真經營與業務運作,可進行多組織對抗[3]。由于財務管理課程內容包含了財務報表分析內容,建議去掉財務報表分析這門理論課,增加財務管理軟件應用實驗課程。應用型本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分析工具和傳授專業知識同樣重要。可以考慮在選修課里面加上統計軟件分析與應用這門實驗課。
(三)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
實踐教學評價考核對象可分兩部分:一是學生,看學生的實驗報告或實習報告完成的質量如何,老師的批改是否規范。二是老師,主要檢查教師上課的教學資料是不是齊全,用理論課的評價指標對其打分,更多體現的是形式上的履行。制定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必不可少,可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的規范化。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標準應該涉及六個方面: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保障、實踐教學基礎、師資隊伍、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效果。它們各自的權重可以是14%、13%、15%、18%、22%和18%[4]。
(四)加大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對財務管理專業來說,校外實習的效果一般不是太好,原因包括:實習單位提供的崗位數量很難滿足學生的需要或提供與專業無關的崗位;企業以商業機密為由,不愿意讓學生直接參與其財務的運作,因此,學生很難通過校外實習把財務管理理論運用到實際中。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須遵循互利共贏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如頂崗實習、企業冠名班和利用學校的實訓場所產教結合等。校企雙方共同制定《實習學生管理制度》和《學生實習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任與義務。
參考文獻
[1]吳昊昊,楊興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例談:現狀、問題與對策[J].2013,23(2):56-62.
[2]李世輝.基于新理財環境的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學財務管理培養模式[J].2009,(2):107-110.
[3]吳克平.轉型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2016,38(4):121-125.
[4]姚旭,榮紅霞.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研究[J].2014,(4):85-87.
作者簡介:周敏(1979-),男,安徽合肥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公司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