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蓉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背景下,商品之間的交易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商品之間買賣的形式也變得多種多樣,從單純的線下交易變成線上交易,之后是兩種形式的結合;從簡單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發展為有網絡中間商的參與,使得買賣雙方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標的物所有權與使用權的不同步增大了交易過程的風險。如何在應對形式變化增加買賣數量的同時增加買賣交易的質量,降低買賣合同中的風險,這就需要我國在面對這種新型買賣風險負擔問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和風險負擔的規則。文章對買賣風險負擔規則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探究其本質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買賣合同;合同風險負擔;合同風險
一、風險負擔規則的界定及適應范圍
各國合同法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在合同法中做了明確的規定即當標的物在意外發生受損后,當事人要承擔標的物損壞風險的責任,這種規定使得標的物的風險在參與者之間轉移,關鍵是轉移的時間,法律對于如何承擔風險做了具體的指引,以保障交易的正常運轉。風險負擔的適用范圍比較廣,首先是在雙務合同中。在雙務合同中風險負擔的問題僅僅存在于互負給付義務中,超過了這個范圍,超過這個界限談論任何的風險負擔問題都沒有意義。其次只有當標的物受到損害、其實際價值嚴重被破壞時風險負擔規則才適用。也就是說這個損失必須是實際發生的,而不是觀念上存在的,也無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實際的風險并沒有發生則標的物就不會被損害,那也就不是風險負擔問題。再次當選擇使用風險負擔規則時,雙方的當事人必須對標的物的損害都沒有任何的過錯。也就是說是由于意外的情況引發的風險產生的,當事人對于這種意外無法預料、無法防范、亦無法克服。如果標的物的損害是因一方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則由此方承擔責任,則風險負擔的規則也就不適用。最后在風險負擔規則適用的情況下,合同項中標的物必須是特定物或種類物特定化。因為標的物的特有品質是它不具有任何的可代替性,這種類型的特定物一旦由于意外的原因被毀壞,則買賣的合同就無法履行,必須發生風險負擔問題。買賣合同中還有一種是種類物,這類標的物在特定化之前不具有特有的品質,即它是可以替代的,即使發生了風險,這類合同依然能夠正常履行,所以并不存在風險負擔的問題,當特定化之后就會存在此類問題。
二、買賣合同風險負擔的一般規則
我國《合同法》確立的風險隨交付移轉的規則是在借鑒和吸收了《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的基礎上參考了兩大法系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確立的。合同法中有一條規定是這樣的,我國肯定交付主義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說明我國在風險負擔的問題上和大多數國家的立法保持一致,而且符合國際條約的規定,確立以交付時間作為風險劃分的一般規則。但是這種交付主義的規定對當事人沒有影響,當事人可以通過一些特別的約定而避開這種一般性的規范,但是有一種規范是當事人無法通過特別的約定進行排除的,當當事人之間有約定或者在特別法中存在著另外專門的規定,則當事人必須依據法律規范或者當事人之間的約定。即便如此,依然會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如果法律中的規定又是當事人之間的約定,這時風險負擔規則又該怎樣呢?這種情況下,應該以當事人之間的約定為主,不能死板地依據法律的規定,畢竟調整財產流轉關系的債法規范為一般任意性的規范,而優先適用當事人的約定是合同自由原則的要求,當事人應該選擇適用的規范。但是,在交付主義的一般原則中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首先在這種原則之下,交付的時間十分重要,交付主義是否適用于各種現實的交付形式有待考究。在不同類型的交付形式中,交易行為買賣完成的標志不同,所要求完成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在簡單的交付中交付內容沒有改變,變得只是交付的形式,除當事人的約定之外,簡單交付和現實交付所承擔的法律效果是相同的。在交付中有一種典型的形態就是現實交付,這種交付很容易引起風險的轉移。其次,對于交付所有權的轉移,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在一般情況下,交付含有所有權轉移的情況,然而所有權轉移與否與買賣合同標的物的風險之間并沒有多大的聯系,無論在我國買賣標的物風險負擔是交付主義還是所有權主義。在某些場合之下交付和所有權可能是重合在一起的,更多的時候他們是分開的,他們在商品的兩級只有在特別的規定之下,才會發生聯系。所以交付并不代表著所有權的轉移。
三、特殊的買賣合同適用規則
現實情況瞬息萬變,不僅有一般的情況,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所以存在一些特殊的規則。在風險共擔的一般性原則中并不適用買賣合同涉及標的物運輸時風險負擔的規則,對于運輸時的風險負擔一般是出賣人和承運人訂立運輸合同并支付合同中涉及的運輸費用,承運人受賣者所托將標的物運送給客戶,在運輸中出現標的物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及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由承運人承擔風險,這已經成為慣例。對于在運輸中需要多個承運人的情況,需要在合同中有明確規定各方的責任,一般是將貨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以交給客戶視為交付,在交付之后風險轉移。
四、總結
我國《合同法》中交付作為風險負擔的一般原則,與大都數國際的國內法和國際法保持一致。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議。對于一般性的動產風險的轉移中適用交付主義。而對于不動產等則不適用于交付主義。對于一些特殊的如在運輸過程中遇到問題的建議是假如由于交付地點的問題需要運輸的標的物,地點沒有提前協商或者交付的地點不明確時,一旦標的物交付給承運人,則貨物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若買受人要求將標的物運輸到指定地點,則在此之前風險由出賣人和承運人承擔。
【參考文獻】
[1]海瀟昳.論無權處分情形下買賣合同的效力[D].華南理工大學,2015.
[2]江海,石冠彬.論買賣合同風險負擔規則——《合同法》第142條釋評[J].現代法學,2013,35(05):51-60.
[3]喬楠.論多重買賣合同的效力[D].吉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