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怡
【摘 要】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在其著作中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而得到的,故而著作對于作者來說,意義可見一斑。而隨著當今社會的科技發展日益加快,網絡在數十年內風靡全球,成為新晉傳播媒體的網絡傳播技術,也成為著作權保護的一大課題,隨之產生的學術抄襲情況日益嚴重,因此對著作權的保護也重新被推回到風口浪尖之上,這無疑警示著社會應加大對著作權的管理與服務力度。這對于倡導社會公平,促成社會和諧之風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而如何進行著作權的社會管理與服務,以及怎么更好地進行著作權的社會管理與服務,成為了我們如今所需要重點討論的兩大課題,這對于保護知識產權,提倡自主創作的社會之風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著作權;社會管理;服務;保護
著作權的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后期的法國,1777年,法國知名的劇作家博馬舍倡導成立了法國戲劇作曲者保護協會(SACD)。該協會旨在保護戲劇創作者的精神和財產權利,任務在于負責收取和分配使用會員作品的費用,并且就舞臺作品的使用進行合同談判以及幫助那些經濟困難的作者。此后,著作權的管理開始進入到政府的視野中,也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目前,各國都成立了各種不同類別的著作權社會管理組織,我國在200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也對著作權的社會管理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第八條明確規定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相關的權利可以通過社會集體管理方式來行使自己的權利,這表明我國對于著作權的社會管理以及保護是非常看重的。
與社會于著作權的保護相對應的是,在社會上也有許多對著作權保護不屑一顧的現象,盜版現象猖獗,紙質與各類網絡無版權著作的廣泛傳播,在社會上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風,很多人利用著作權保護的漏洞通過各種途徑牟取暴利,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這對于著作權的社會管理服務是非常不利的,這其中,又以在網絡中侵犯著作權的現象最為常見。
一、新形勢下著作權侵權現象屢屢發生
近年來,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在全社會得以普及,成為了人們學習、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具,以文字、音像、視頻等形式出現的數字化作品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廣泛傳播。這種快速傳播智力成果的方式,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文化知識,也大大地開闊了人們的眼界,增多了人們獲取的信息量。但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利必有弊,網絡上作品的廣泛傳播也是如此。目前,據人民日報發表的一則調查顯示,網絡著作權侵權案在所有的著作權侵權案中占到80%的比例,屢屢發生的侵權現象嚴重地損害了作品作者的權益,造成其經濟上的嚴重損失,非常不利于社會提倡自主創作、自主創新,對于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創作環境具有嚴重的消極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有效地規范網絡上作品的傳播以及如何全面完善著作權的傳統法律制度成為了當下需要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成為了人們的關注熱點,加強對著作權的社會管理服務已經迫在眉睫。
二、網絡著作權侵權的幾種類型
學者認為:“網絡著作權侵權行為是指未經版權人允許,也無法律根據,就擅自上傳下載或在網絡之間轉載著作,以及在網絡上以其他不正當方式行使專由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的行為。”結合以上所談的概念,依據網絡著作權糾紛的特點,我們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并進行分類:
第一,依據著作權侵權的主體進行劃分:一是網絡管理者的侵權行為,一些網絡服務的提供者和管理者,利用職務之便,在自己的網站內傳播他人的作品時,因使用不當或者未經作者允許就擅用作品,對其造成侵權;二是網絡使用者構成的侵權行為,這一類型的行為大多是因為使用者以商業目的為前提去非法使用他人的作品。
第二,依據侵權行為的表現來進行劃分:一是未經他人允許,擅自上傳著作權人的作品。比如將他人已經出版的作品上傳至網絡供他人瀏覽使用;二是未經他人允許,擅自下載和傳播著作權人的作品,譬如將網絡作品下載后,作為自己的作品進行發表,許多學術抄襲現象均屬于此種類型;三是未經他人允許,擅自轉載著作權人的作品。
三、對著作權侵權現象的社會保護與防范措施
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全民普及,著作權侵權案件屢屢發生,日益嚴重的網絡著作權侵權案件,警示著我們要更加注意對網絡著作權的保護。許多學者也在這一方面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與討論并且提出了解決方案。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這需要社會對其持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也需要成熟的相關配套制度法規來保證。一方面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比如財產權;另一方面要對侵權行為進行法律的制裁,有效防止侵權行為的泛濫。但是涉及到網絡著作的特殊性,對于網絡著作的侵權行為,必須考慮著作權人和網絡使用者等各方面的權益,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加強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完善已有的法律。我國作為一個法治國家,幾代領導人多次提出要依法治國,并將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在普通著作權保護的相關制度已經趨于完善,而在網絡產業方面,與國外相對完善的法律體系相比,我國各項立法起步晚,尤其是在網絡著作權方面的規章制度,為了更好地保護網絡著作權人的相關權利,我國仍需加大力度進行法律制度的建設,各項法律亟待完善。首先,針對當前法律涉及方面較窄的問題,我們必須要擴大著作權的保護范圍,將其深入到網絡著作權中,只有如此才能夠適應當前日新月異的網絡技術發展趨勢,才能在這種趨勢中更好地保護著作人的著作權,其中,著作權涉及內容還包括了圖片、視頻等音像制品,還擴大對網絡著作權人身權利的保護;其次,我們需要明確界定著作合理的適用范圍,由于網絡制品五花八門,紛繁復雜,使用者很難判斷清楚具體的明確規定作品使用的范圍,非常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侵權行為。
第二,社會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式,加強民眾對于著作權的認識。當前我國逐漸普及義務教育,民眾素質逐步提高,人們對傳統的著作權了解很多,而對于現在新興的網絡著作權知之甚少。而當前的網絡時代,無論是無意間的侵犯著作權行為還是有意地侵犯著作權,都屬于違法行為。因此,社會需要對其給予關注,以加強人們對于著作權的認識,以及使民眾積極主動地配合對著作權的社會管理與服務,使人們能夠主動地保護著作權,實現多贏。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社會中,人權意識日益濃厚,社會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著作權的管理服務,做到民眾放心,以促進社會文化的井噴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呂沛璐.對國內網絡著作權侵權和保護問題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0.
[2]蘇敏.論網絡上著作權的保護----對網絡新型侵權的思考[J].天府新論.2004.
[3]鄧偉.淺析我國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司法保護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4.
[4]馬瑞妮,康建輝.著作權集體管理若干問題淺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