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宗璟
【摘 要】作為規范財產利用關系以及財產歸屬問題的重要法律法規,物權法對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有著關鍵的作用以及價值,在實現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之中,我國積極結合物權法之中的基本原則完善現有的法律體系。為了實現物權法的現代化發展,我國立法部門必須要積極地研究物權法之中的基本原則,保障物權法設置的合理性及科學性,但是從目前來看,極少有學者能夠站在宏觀的角度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積極分析該原則與我國立法選擇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近現代物權法;基本原則;立法選擇
一、近現代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我國積極地推動法治國家的建設,以此來實現法治體系的現代化發展。作為我國近現代法律體系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現代物權法對國家經濟建設有著關鍵的作用以及價值,其中社會市場經濟的建設以及完善必須要以近現代物權法為立足點和前提。
對于近現代物權法來說,學術界以及實踐界在對其進行研究時提出了不同的定義,有一部分學者提出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與物權法制度的建立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指導思想以及立法依據,物權法適用于物權使用規則以及相應的權限范圍,能夠實現物權關系之間的有效整合,加強不同物權關系之間的聯系。
另外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貫穿于整個物權法的始終,通過對物權法基本原則的分析可以了解物權的對象以及權利的本質要求。結合不同學者的相關概念以及定義可以分析,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物權法在立法實踐中的適用原則相對較為廣泛,大部分的物權法基本原則主要以物權法的具體調整對象為立足點和核心,實質的內容主要以財產關系的確定以及財產歸屬關系的有效劃分為依據,集中地體現物權法在實踐過程之中的具體應用領域,物權法之中的基本原則是物權法得以產生的依據和前提,同時也是當事人的個人行為依據以及準則要求,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之中需要以此為立足點和核心,更好地發揮物權法的作用和價值,積極地完善該法律之中的基本原則。
二、近現代物權法的基本原則與我國的立法選擇
(一)近現代物權法的社會政治原則
對于物權法來說,主要分為結構原則以及社會政治原則,其中物權法的社會政治原則主要以社會政策為立足點和核心,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國家必須要結合物權法之中的相關要求保障立法選擇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積極地實現物權法之中的目標以及目的。其次在完成相關任務時也需要結合物權法來作出科學的政治決策,大部分的政治決策與社會政治文化經濟也有著緊密的聯系,作為物權法的目的以及政治決策,物權法的社會政治原則存在較為明顯的根本性。在物權法關系之中,主體的人格存在一定的聯系,通過對客體利用規則以及社會整體發展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這些原則的社會根源以及憲法之中所涉及的各類影響。與結構性原則相比,物權法之中的社會政治原則有著更高的效益,能夠有效地發揮目前法的作用以及價值。對于西方近代化物權法來說,大部分的法律制度主要以自由制度為立足點和核心,主要涉及社會義務原則以及基本人權原則。不可否認,物權法所涉及的各類社會政治原則所發揮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區別,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之中必須要以物盡其用為立足點和核心,實現各種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及利用,真正地為人類社會實踐提供應有的幫助以及作用。在行使物權法的過程之中必須要避免違反社會義務原則,因為兩個原則是相輔相成共同影響的。
(二)物權法社會政治原則之中的私有財產制度
私有財產制度是物權法社會政治原則之中的重要理論基礎,我國在立法選擇的過程之中需要積極賦予私人所有權并提供相應的法律保護,通過這種形式來穩定現有的物權法律秩序。另外在任何條件之下都需要承認私有財產制度所存在的各類區別,如果無法保護私人的財產所有權,就難以真正發揮物權法的作用及價值,國家必須要立足于所有財產制度的實質內容以及形式,建立完善的物權法律制度。除此之外,私人財產權與財產私有權之間存在一定的區分,財產私有化存在一定的動態性,私有制度則是站在社會制度的角度進行深入的分析,因此存在一定的經濟性以及政治性。在市場經濟運作的過程之中,只有個人擁有相關的財產權,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市場交易。由此可以看出私人財產權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以及核心,國家在推動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立足于私人財產權運作的實質要求,積極建立完善的物權法律制度以及體系。
(三)基本人權原則
作為現代化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人權原則是我國在立法實踐過程之中的重要依據以及方向,基本人權原則以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為立足點和核心,保證個人在生產及實踐的過程之中能夠實現自身的穩定運作發揮個人的價值,為推動社會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基本人權理論誕生于13到15世紀,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過程之中許多先進的思想家積極提倡個人價值以及個性,有效地推動個人思想上的解放。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基本人權原則開始獲得了一定的發展,許多國家開始運用相關的自然權利來實現國家的高校建立,同時隨著人類文明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人權并積極促進與人權相關的立法。與基本人權相關的法律制度與現有的近代化物權法存在緊密的聯系,其中物權法中的人權法實施,為大眾提供了更多的依據以及法律保障,對此我國在立法實踐的過程之中,也需要以基本人權原則為立足點和基礎。
三、結語
在法治建設以及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之中,我國除了需要結合現有法律法規實施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之外,還需要以近現代物權法的發展方向為立足點和核心,明確該法律制度之中的基本原則,保障我國立法選擇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的穩定運作以及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世義;財產征用及其憲法約束[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2]趙世義;論財產權的憲法保障與制約[J];法學評論;1999年03期
[3]彭誠信;公示公信力與物權行為無因性的比較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4]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物權法研究課題組;制定中國物權法的基本思路[J];法學研究;1995年03期
[5]韓世遠;論中國民法的現代化[J];法學研究;1995年04期
[6]汪淵智;論禁止權利濫用原則[J];法學研究;1995年05期
[7]崔建遠;我國物權法應選取的結構原則[J];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