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銀宣
摘要:分層教學下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
關鍵詞:初中體育 分層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一)分層教學的背景
新課標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學生的學習結果表現在體能的發展,以增進身體健康;只要是學生通過努力,認真主動的完成學習要求,學生就一定會發生積極的變化。但是,人的體能和運動水平不僅和后天的練習有關,還與其先天遺傳有著極大的關系,所表現出的是每個人的運動興趣和運動水平的不盡相同。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關注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并根據這種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提出有益于學生發展的評價,保證每位學生受益。
(二)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個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異也不盡相同。教師只有在了解了學生差異的表現、性質和形成原因,在教學中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使每個學生在學習時都能得到滿足,從而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潛能,讓他們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傳統教學法存在的缺點
傳統的體育教學由于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教學中采用“整齊劃一”的模式,學生在體育課上永遠只能是重復地練習老師教給的動作;參與的興趣不高,沒有體驗到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只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學的效果。
(四)分層教學的優點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分層,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
一是有利于全體學生的發展。二是有利于所有學生的不斷進步。三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增強自信心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四是有利于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二、研究方法
(一)根據差異,學生分層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實施分層教學,教師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只有充分摸清所教的每一位學生的各方面特點,才能將分層教學這一模式有效地落到實處。在課前,教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接受能力、身體素質的差異及技術技能差異,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類型,然后實施分層教學。
(二)著眼差異,目標分層
1.課程目標的分層
在教學實踐中,對課程目標我們大體上可以分三層:基礎性目標、提高性目標、發展及創新目標。
基礎性目標屬于低級層次,是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技能,也是最基本要求。
提高性目標屬于中級層次,是指學生在完成基本目標后,對技術動作的鞏固和提高。發展及創新目標屬于高級層次,是指發展學生的特長或創新。
2.根據學生的目標分層
根據課程目標,再在三個層次中,分別確定合格、提高、優秀的底線,各層次學生在達成本學習領域的目標后,再選擇高一層的目標進行嘗試。這樣,細化了目標的梯度,降低了臺階,提高了成功的概率,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到進步與超越的愉悅。推動達標的不斷發展,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始終處于動態的協調發展之中。
(三)針對差異,教學分層
針對差異,分層施教是分層遞進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難操作的部分。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性,重視培養創新性學習;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是個別化學習和分組合作學習;教師采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異步達標。具體的施教方法有:激勵式分層教學;以優輔差式分層教學;自主學習式分層教學。
(四)正視差異,評價分層
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業水平的提高。教師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激勵學生在完成各自所需達到的教學目標同時,努力去完成高一層次的學習;學生從教師的鼓勵和同學的贊賞中,看到自己潛在的學習能力,不斷地努力嘗試進步,充分地發現自我,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
教學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過程性評價,教師的評價不僅僅著眼于學生的現有水平,還要以發展的觀點,發現學生學習中的點滴進步,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結果與分析
我們嘗試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課堂教學調查、課堂教學觀察記錄,結果使用分層次教學的課堂氛圍比前更為積極,各層次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學習參與程度明顯提高,主體意識和活動能力增強。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分層教學是符合體育新課程改革要求的,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和發展機會。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考慮了學生個體差異和內在潛能,較好地處理了面向全體與照顧個體的矛盾,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所有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方法,運動成績,健康意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不同的進步和提高。
(二)建議
1.全面了解學生,給學生提供平等待遇
教師在課前必須要盡可能備足所有內容,對所教學生的個體狀況和能力差異都要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讓每一節課都有詳細的學習計劃,針對性更強,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分層教學的效果。
2.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注意及時克服學生自滿、自卑的不良心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時調整教學,防止優生產生自滿自大情緒,更要注意差生產生自卑念頭,應使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夠有晉升的機會或降級的遭遇,通過競爭促進學習及時解決學習中的不良情緒。
3.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層教學下教師不能再“拿一個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關心他們的進步,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形成成功的激勵機制,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有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