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
摘要:初中地理因為受到中考指揮棒的影響,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門副科,有的初中地理教師本身也不是很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學,更談不上去探究地理學科的教學藝術,來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了,很多學生也受這些因素的影響,沒有認真學習初中地理,這導致了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不高,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呢?一是培養興趣,二是進行創新教學,三是注重課堂提問藝術。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提問藝術
初中地理是國家開設的一門必修課,是學生構建自己全面知識的一門基礎學科,我們作為初中地理教師,不能不引起重視。下面談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任何學科的學習中,我們都要顧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為只有學生自己對這門學科感興趣了,他才能夠主動去學習,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地理學科也不例外,要注重在地理學科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地理知識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聯系交融,在講課時不僅要充分利用課本圖表、地圖冊、掛圖等,還要利用其他學科資源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身心愉快地學習氛圍。如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正午太陽高度角測量”,運用到相關的數學知識,“大氣熱力環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論,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來解釋等,這些讓學生發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中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比起其他學科,地理更貼近我們的生活,許多地理現象與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相關課本知識,多聯系社會實際,啟迪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如教師在講到大氣逆輻射時候,可以結合早春的寒潮到來時,如何防止作物凍傷等實例入手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在講到這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從而達到了培養能力,提高興趣的目的。
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經常是地理試題的切入點,也是調動學生情感的調料,而熱點、焦點問題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注與地理學科相關的社會熱點,并切實將熱點、焦點問題與教材相結合,從中找出相關的地理素材,用學科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人類面臨的諸多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改變教學觀念進行創新教學
在新課程全面推行的今天,我們很多傳統的教學觀念已經不能夠適應新的教學形式的需要。比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要務就是教學,因而普遍存在“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準答案去教”的這種“照本宣科”的現象,這種狀況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使得不少教師“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么”。因此作為地理教師就應該對新理念進行主動的構建,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來梳理整合教材內容,選擇和配置教學教具,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從而可避免出現只注重知識傳授,促進“三維目標”的滲透和落實,做到“教學思路創新”,以自己創新的勞動感染學生,從而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是要多進行交流與合作。課堂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沒有交流的課堂是沉悶的、無效的,課堂教學也是合作的過程,沒有合作的課堂是單調的,同時地理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利用已有的知識建構新知識,不斷對地理知識內化的結果,而不是靠地理教師傳授來獲得的。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重視和關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而如果學生沒有經過自主的“思維的碰撞、論爭”的經歷,所學的地理知識也就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在地理課的教學中,地理教師要能夠把課堂中的主要教學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真實而有效的合作。這種課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探究科學的思維空間得到釋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在這種平等的合作關系中,學生能夠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當然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也就能夠逐步從學會走向會學。
三、注重地理教學中提問的藝術
在很多教師的課堂教學中,不是很重視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課堂提問顯得比較隨意,這樣很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尤其在初中地理課的復習課中。舊知識本身對學生來說已失去神秘色彩,相應的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因此,復習課的課堂提問要求新穎別致,力求有所創新,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提問內容時多用些心思,要從多角度、多方面設計問題,讓學生耳目一新,變機械、枯燥的知識傳授為愉悅、歡快的知識共享,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知識,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面向全體學生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就要做到因人而異,所提問題要難易適中,以中等水平學生的接收能力為主,適當兼顧優差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通過問答問題有所收獲。復習到《日本》這一節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和地震的國家,誰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其中的原因?這一問題其實并不太難,大多數同學都舉了手,我提問了一個中等生,他的問答很簡潔:日本處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活動頻繁,所以多火山和地震。回答比較準確,也點中了問題的要害,我給予了積極評價。問題到此似乎已經解決。但我又想到,一些同學也可能會想進一步了解其中原因:為什么這里的地殼活動頻繁呢?這個問題本身難度較大,為了照顧大多數學生,我把這個問題拋出來,并給予了提示:仔細看課本,注意兩大板塊的運動方向。同學們思考一會兒后就給出了解釋:日本處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兩大板塊相向運動,板塊邊緣相互碰撞引發地震。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對板塊運動學說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如此等等。
初中地理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初中地理教師值得一輩子去探究的藝術。至于如何提高其教學質量,本文只是一得之見,只有我們充分認識到地理對于培養學生的重要性,就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