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常汶
摘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也進入了實踐的層次,因此要對高職機械基礎課程進行深化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能力;培養;教學改革
一、高職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狀況
(一)教學模式落后
現階段,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仍然處于以教師和課堂講授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模式。其中,主要表現在:第一,課堂講授所占學時的比例比較大。教師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課堂教學,忽視課外輔助教學及答疑工作,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第二,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依賴于多媒體電子式的講授,對于粉筆、黑板以及教具的使用數量較少,導致課堂的互動性較差,使得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呈現教師講得多,學生真正掌握少的趨勢;第三,在機械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仍然以灌溉式的講授方法為主,課堂信息量較小,內容更新少,從而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學生的學習方法枯燥
目前,大部分學生仍然處于以教材為中心的應試式學習狀態。其主要表現于:第一,學生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主動性,不善于自主學習;第二,在學習方法上普遍應用應試式教學方法,在平時作業中依照參考習題來解答,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考試前依靠突擊復習、死記硬背來完成,缺乏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在課程學習中依靠一本教材或一些解題指導書,很少閱讀相關專著和文獻等;第三,學習手段比較單一。由于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善于利用課程的各種教學資源來進行輔助學習,且動手實踐的環節比較薄弱,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面較窄,思維不活躍,學習能力不強。
(三)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
許多教師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材料,強調灌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導致大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不能夠融入到課堂成為“理解”的觀眾。從以上分析,如果要把機械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就一定要實施課程改革和創新。
二、高職《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
(一)創新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應是以啟發指導為主。在實踐中,任務引領、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教學方法。 筆者把機械基礎的知識點用自編的工作頁或問題的形式先呈現,要求學生組成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最后展現成果,師生進行共同評價反饋。例如在學習“鏈的結構、液壓傳動的基本原理”等內容時,班級被分成小組,然后我分發任務書,組織各小組圍繞任務設計問題。小組成員討論問題并形成學習內容計劃。在討論中,每個人都會擺出自己的觀點,教師給予指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最后做評價。實踐表明,采取這樣的方式上課,課堂氣氛異?;钴S,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二)以能力為本位,整合與重構機械基礎類課程
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其課程設置針對性和系統性都不強。例如,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制造基礎、金工實習、公差與配合、工程力學等課程雖然相互關聯,但都由于追求自身的完整性而各設課程,而且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環節相脫節,這種知識體系主要是追求學科的系統化,必然會形成不少既孤立又相互交叉的知識,而與職業崗位實際工作過程相適應的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的形成卻往往被忽視。因此,課題組提出了以能力為本位重構機械基礎類的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方面,從培養技能應用型的人才出發,以“必需和夠用”的知識為度,從系統地分析機械設備的整個過程的角度,精選機械原理、工程力學、公差與配合等有關內容,并使之相互融合,形成機械分析與應用課程;另一方面,從培養學生機械設計與制造的基礎技能出發,以零部件的設計與生產加工流程為主線,將機械設計、金屬工藝學、金工實習等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做到有序化和層次化的結構特點,形成機械零部件設計與制造基礎課程(簡稱 “機械基礎 ”),該課程強調應用性和實踐性。
(三)以真實的工作流程序化教學項目,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
確定教學載體后,選取一個大型綜合性的項目貫穿于整個課程,以訓練學的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帶式輸送機或精壓機、卷揚機等傳動裝置的設計,及里面最核心部件的生產加工——減速器,這一項目很適合。主體項目確定后,再根據機械行業典型零部件設計與制造中常見的工作任務,歸納出八個適用性強的學習型工作項目,并基本按照真實機械零部件從設計到生產加工成品的路線來組織序化,為了訓練學生的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可另外安排兩個綜合項目。 其中,項目三是對項目一和項目二的綜合和拓展,用于訓練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 項目八是對項目四至項目七的綜合和拓展,用于訓練學生的綜合生產加工能力。
(四)要善于利用新媒體幫助教學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機械基礎課程的構圖和零件較多,教師進行板書不能完全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具體的制圖構成或是設備造作根據課本上的操作步驟指示進行難免會有出入。而通過多媒體則可以將這種情況很好的改善,通過ppt能夠將零件和機械構成更加形象的展示出來,而且多媒體展示都是色彩搭配合理的,這樣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當中視頻的介入也是常見的,就操作工藝來講學生可以跟著視頻一步步去理解記憶。
2.利用云課堂等平臺開展微課輔助教學。微課本身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設計,它不等于將優秀課程現場數字化,也不等同于課堂過程中的一個片段。在設計微課時,要從基礎做起,針對個性個體差異,搞好預設,靈活的指導學習,建立必要的知識聯系,幫助學生復習,填補知識的空白。此外,微課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方式,在新課前2到4天發布,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外進行學習和交流,讓教師能較好的看到學生的自學反饋,實現有效的指導。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不足的地方,要對其進行積極的改善和調整。同時,對于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要以目前的教學情況為基礎,來處理機械基礎課程的改革與職業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機械基礎課程的設計更加合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佳.深化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思考[J].建材與裝飾,2016(36)
[2] 張向紅.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內容與體系改革的初探[J].才智,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