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羚 劉志寶
摘 要:項目化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對項目化課程建設中的支撐要素進行了探討,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活動的進行方式、教學資源建設的范圍、教學評價的手段。
關鍵詞:行為導向 教學目標 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c)-0153-02
項目課程的實施,不是遵循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線性路徑,而是動態建構和生成的過程。進行項目化課程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明確其中的支撐要素,項目化課程的支撐要素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學活動的進行方式、教學資源建設的范圍、教學評價的手段。
1 教學目標
項目化課程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完整的項目活動,使學生掌握能夠對接工作崗位的職業綜合能力。教學目標是所期待學生的學習結果,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為了實現技能人才培養標準與就業市場標準的對接,就要全面的進行職業崗位調研,確定畢業生面向的“服務區域”,明確所服務崗位的崗位職責,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客觀能力差異。因此,項目化教學的教學目標要結合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國家職業標準”和崗位工作職責制定出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
1.1 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的設定需要與學生將來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相一致,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能促進學生的操作技能發展。在制定能力目標的時候,要首先分析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由此梳理出相關崗位的核心能力,然后將這些核心能力進行分析合并,得出項目化課程的能力目標。
1.2 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是對應能力目標而分解出的,它是課本知識的重組,同時也應對應教學大綱的內容。它描述了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了哪些理論知識點,以及對應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
1.3 素質目標
素質目標包括職業素質和基本素質。職業素質包括團隊協作和溝通、臨場應變能力、作業流程控制等實際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基本素質目標是指職業教育培養過程中應重視的學生品德、思政等方面的培養指向。
2 教學內容
項目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核心來訓練技能并建構理論知識的教學法。項目教學方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任務[1]。進行項目化教學需要重構課程體系,把課程體系開發成能與職業崗位相對接的、符合學生學習過程與學校教學實際的課程體系。項目化教學的內容是項目分解出的任務單元,對接具體的崗位工作任務。通過這些任務單元可以得到能力目標的訓練,由此訓練出實際崗位的崗位核心能力。
進行項目化教學設計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選取項目,它是課程內容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到項目實施的效果以及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程度。在選取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的因素,重點考慮完成項目后是否能夠達到課程設置的總體目標,一定要兼顧知識訓練和能力訓練。
在設計項目的時候,要根據企業的崗位工作任務設計教學內容,可以將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使其對應于分解后的任務單元。可以將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進行分解,然后將理論的教學單元融入其中。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應該植入行業規范、行業觀念、行業標準等因素。此外,在進行項目的選取時同樣要考慮學生的自身能力是否能夠接受項目活動中所包含的技術難度,學生在課程安排的學時內是否可以完成項目,并且必須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由此,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就是掌握理論知識和提升工作技能的過程。
3 教學活動
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活動是指怎么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教學內容組織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到知識和能力的雙重提升,從而完成項目課程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
3.1 課程教學組織設計
按照項目化的六步法,即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的過程來進行教學組織。在咨詢階段引導學生自主的進行工作前的知識準備,進行資料的搜集和整理。計劃階段要求學生制定出若干個完成任務的方案,并對每個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決策階段要求學生在若干個計劃當中敲定最后的實施方案,制定實施策略和實施步驟。檢查環節要求學生對完成的任務進行分析、檢查,從中找出缺陷和不足,這個不足既包括工作過程中的疏漏,也包括工作結果的不完善等問題。評估階段是學生和老師共同對本次任務的完成情況和任務成果的正確性進行評價和總結。在教學活動中,并不僅僅局限與項目教學法,教師還可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因素適當的融入演示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等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
3.2 教學過程設計
項目化教學全面引入“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建立基于工作任務的教學過程。其教學過程是把職業領域的工作過程與教育領域的學習過程相結合,即教師將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分解,使其對應于一個單元的理論學習任務。首先,教師根據學生將來面向的工作崗位設定學習情境,必要時刻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室和虛擬工廠建構等措施,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崗位分工,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促使學生協同完成項目和任務,體驗和掌握各種角色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項目實施來逐步學習理論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工作技能,提升了自身的綜合素質。
4 教學資源
項目化的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教學視頻、教學課件、項目總體任務書、學習任務書、行業相關標準等。教學資源設計要秉承同步科技前沿的理念,要灌輸給學生最實用的理論知識、最貼合崗位實際的工作技能、最新的行業標準和資訊。項目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是對傳統教學的挑戰,其基點是課程和教材的改革。在向學生發布教學資源之前,教師必須要確保其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5 教學評價
5.1 學生考核評價
項目化教學主張過程考核和結果考試相結合的原則,可以根據學生在項目推進過程的綜合表現評定成績,也可在課后組織理論考試。過程考核并不是隨意的給予學生評價,而是要制定詳盡嚴謹的考核標準。將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考核點都進行量化得分。明確給出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到達程度的每個階段的得分。在制定考核表準的時候要有側重點,著重考核學生的崗位素質和職業能力。例如:工作環節是否完整,在學習過程中關于對接崗位的主要環節表現、項目的完成過程中的規范程度等。
5.2 教學效果評價
教學效果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完成后,其結果是否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是否滿足崗位工作需要。教學效果評價的目的是進行教學整改和反思,在項目化教學完成后,要對項目內容、教學組織情況、教學過程、教學資源等進行評價,并以此作為項目化課程后續整改的依據和參考。
總之教學效果評價是對項目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效的全面總結,其主要目的不是甄別項目成果的好壞,而在于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調控作用,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2]。
6 結語
綜上所述,項目化課程的幾個支撐要素是項目化課程建設成功的關鍵。項目化課程的建設過程中,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內容為載體,教學活動為手段,教學資源為參考,教學評價為總結。
參考文獻
[1] 馬成榮.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有效實施及其推進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3):12-15.
[2] 梁東明.職業院校項目化教學改革模式研究與探索[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8(1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