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娟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使命和獨特優勢。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關注學生觀察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要把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此構建起培育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語文課堂教學觀。本文分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與意義,指出“雙創”背景下中職語文的使命,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職生 創新意識 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9(c)-0172-02
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與意義
1.1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的時代背景
目前我國經濟改革已經步入了深水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所帶來的“陣痛”也已使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如何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了一個持久的社會問題。在這樣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李克強總理于2014年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觀點。接著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政策,中央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黨的十九大報告更是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當前,世界科技迅猛發展, 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性越來越強, 我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要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創新型國家。
1.2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意義
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創業也在不斷地轉型和變化。中國的創業從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式的創業熱潮到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泡沫中各式各樣“網絡精英”式的創業熱潮,如今又迎來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再次實現了質的飛躍。新時期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全民參與創業和創新,對創業和創新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增加了社會的就業崗位,緩解了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與此同時,還給當前的經濟發展帶來更多的活力。我國以前的經濟發展基本上都是以犧牲環境和能源為代價的,其缺乏綜合競爭力。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著艱難的轉型,很多產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都出現了缺乏活力和朝氣的問題,鼓勵全民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有效地給當前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 “雙創”背景下中職語文的使命
2.1 課堂教學是培育創新的主陣地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發展潮流,但是依然有很多學生以為創業是一件離自己很遙遠的事情,他們覺得上學就應該學好相關理論知識,畢業就應該找個穩定的工作。這種創業不關己的想法顯然是不合理的。從個人層面而言,當前的就業形式如此艱難,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畢業之后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上崗之后能有一個好的發展。從社會層面而言,青年一代都持這種按部就班、不思進取的人生觀,國家經濟發展怎能得到質的提升。殊不知,“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此種形勢下,留給學校教育的擔子任重道遠。因為,只有教育,而且是學校教育才是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人才的主陣地。面對世界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中職校園中,課堂教學已經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2.2 課堂創新意識的培養是雙創教育的基石
創新是創業活動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質的特征,是創業的靈魂和關鍵,也是創業可持續性的保障。所以,創新教育是雙創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創業基于創新。
創新意識,是創造力的源頭活水。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必先培養其創新意識。只有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有創新欲望和要求,才會有探索與研究,才會有成功。只有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會去仔細觀察生活、反復思考人生,并設法解決生活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創造欲。只有具備強烈的創新意識,才能敢想前人沒想過的事,敢創前人不曾創成的業。試想,一個對周圍事物漠不關心,對任何新生事物毫無興趣的人,他會想到去開拓創新嗎?所以,想要推動民族進步,培養融創新與創業為一體的“雙創型”人才,首先要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
2.3 中職語文教學肩負創新意識培養重要使命
中職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主要文化基礎課程。中職語文教學肩負著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審美水平、形成綜合職業素養的使命;對學生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及健康人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作用。中職語文教學,相對普通中學有一定的靈活性,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情境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因此,作為公共基礎課的中職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使命和獨特優勢。
3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3.1 注重觀察,培養求知欲
創新源自生活。創新意識或是為了滿足新的社會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地滿足原來的社會需求,創新意識是求新意識。一個注重觀察、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夠發現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潛在商機,才有可能進行后續的創業。很多學生缺乏創新的意識就是因為其不愿意留心生活,不樂于去發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能對平常的生活進行發掘。中職語文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努力讓學生養成平時留意生活的習慣,重要的是要將對事物的一般日常態度轉換成觀察的態度。其次,我們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有點事物比較復雜,學生往往不能一目了然,這就需要習得反復細致觀察的能力,所以,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不僅要經常開展一些“觀察日記”、“生活速寫”之類的觀察小活動,還要交給學生觀察的知識和方法,更要加強學生觀察目的性和持久性的教育。只有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面前才不會漠然,才有探尋的可能,才有可能產生創新的火花。
3.2 激發興趣,培養好奇欲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的心理處于壓抑、不滿、失去信心,甚至恐懼狀態時,智力活動將會削弱,受阻礙甚至中斷,破壞學習的向心力,學習效率無從談起,更不用說創新能力。中職學生大多對書本學習缺乏興趣,所以語文教學中尤其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巧設導語、巧設提問,可以豐富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以此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提高教學靈活性,推動學生好奇欲,進而對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最終使之形成為為科技進步作貢獻的興趣和志向。
3.3 啟發想象,培養創造欲
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構成新形象的過程,具有生動的再造性或獨特的創造性。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比如詩文教學,我們知道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教學中我們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啟發學生展開想象。例如《雨霖鈴》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把詩句中的畫面畫一畫,并交流“畫作應該展現什么內容”。此舉促使學生打開想象的翅膀,從畫作生成問題,不斷深入文本,進而提升詩作畫面的感知能力,把握詞作思路,與此同時,也利于學生創造欲的培養。
3.4 尊重學生,培養質疑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我國古代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和“于不疑之處有疑,方是進矣”就包含了創新學習的意思。創新學習活動的過程,就是不斷質疑而后釋疑,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的過程。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的優勢,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可以自由讀書,自由思考,自由發言;與學生平等對話,鼓勵他們多參與課堂,使學生有屬于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用審視的眼光大膽質疑,敢于批判,不盲從,不迷信,善于發現,勇于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有進行創新活動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能力的有效途徑。
總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時代下,我們的中職語文課堂,更要關注學生觀察意識與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更要把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課堂上更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此構建起培育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語文課堂教學觀。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05-30(15).
[2] 周冠祥.中職語文教師個性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職教通訊,2016(6):69-71.
[3] 陳寶生.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J].中國高等教育,2017(Z1):47-53.
[4] 李明建.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及其培養[J].中國高校科技,2014(8):74-77.
[5] 劉常飛,高銀玲.高校語文教學中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研究[J].語文建設,2016(36):123.
[6] 蘭燕.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職語文課程中創新教育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7(14):54.
[7] 韓起.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創業創新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高教版《語文》為例[J].發展,2017(4):23.
[8] 彭程柑.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創新教育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教師,2017(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