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發(fā)展過程中,新聞熱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將媒體與讀者互動、聯絡構建了一個良好的橋梁。新聞熱線互動鏈的進一步延伸,不僅可以強化讀者與媒體之間的交流渠道,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拓展媒體的新聞源,從而保證持久的生命活力,為媒體進一步“聽民聲、順民意、通萬家”提供依據。因此結合媒體發(fā)展對新聞熱線互動鏈的延伸探討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媒體新聞熱線可以通過群眾意見及建議的匯總,為媒體輿論監(jiān)督效力的執(zhí)行提供線索依據。由于平面媒體讀者受眾面縮小、年齡逐漸老化等客觀因素的局限,當前媒體“新聞熱線”出現了數量減少的情況,而如何維持新聞熱線的“熱”度,保障媒體的社會公信力,也成為新聞熱線現階段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基于網絡信息多元化,在新聞熱線互動環(huán)節(jié)應注意結合當地區(qū)域內最熱點新聞的篩選,保持新聞熱線活躍的生命力。作為媒體基礎服務機構的新聞熱線進一步強化監(jiān)督服務意識[1]。如煙臺日報社整合旗下煙臺日報、煙臺晚報、今晨6點三份媒體熱線部的基礎上,成立了96110民意通呼叫中心熱線平臺,一號對外。將報社內黨報監(jiān)督熱線、民生熱線、發(fā)行投訴功能進行統(tǒng)一整合管理。從而為黨報集團輿論監(jiān)督和暢通民意、服務民生提供了可靠保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96110民意通呼叫中心話務總量每年達到10萬+,每天可為旗下媒體提供幾十條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源。同時通過新聞熱線互動鏈服務的進一步延伸,不僅為煙臺晚報小記者活動、晨報小志愿者活動提供活動報名等完善的話務服務。通過與知名律師定期舉辦法律咨詢日活動,義務為百姓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既體現了媒體熱線“聽民聲”的功能,又擴大了96110熱線的權威性,為媒體的公信力提升提供了有效支撐。
96110新聞熱線在媒體與讀者之間建立起了有效溝通的橋梁。針對現階段熱線業(yè)務開展特點,進行了坐席外包業(yè)務的進一步拓展。96110民意通呼叫中心近幾年就進行了本地市民卡業(yè)務的坐席外包服務。在不增加坐席配備員額的基礎上,承接政務熱線的接線業(yè)務,既增加了自身話務量,還可進行大數據匯總、分析,并定期反饋給市民卡中心,并分類整合形成對媒體有價值的大數據信息加以利用。將新聞熱線進一步延伸拓展,實現重大新聞信息的有效捕捉。此外,在96110新聞熱線匯總的線索中,反應較為集中的民生問題,通過對相關線索的深入分析,可為民生服務性報道提供線索依據。在日常新聞熱線互動鏈運行中,可選擇較為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社會新聞,進行深入采訪報道,如勞動保障、消費糾紛、房產醫(yī)療維權等。然后在媒體社會民生版深入采訪,對一些市民反應強烈的焦點民生問題可以協(xié)同媒體記者進行系列采訪,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社會矛盾,對整體社會發(fā)展起到良好的輿論引導[2]。同時為了保證相關社會新聞的影響力,在獲取相應的新聞源后,應根據熱點信息內容,進行相關新聞價值的全面分析,從而采取有針對性地措施深入采訪。在此基礎上,可結合社會基層群眾反映強烈且不便公開的事件,在第一時間編發(fā)內參上報主管部門,通過政府的力量,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和干預,從而實現焦點民生問題有效解決。
96110利用黨報媒體新聞熱線的自身影響力優(yōu)勢,進一步延伸互動鏈,積極拓展深入社區(qū)的公益類服務形式,打通媒體與讀者溝通的“最后一公里”。在每周六上午,由96110新聞熱線和煙臺晚報的“老于幫辦”組成幫辦團隊,攜手律師團隊、家政服務團隊、醫(yī)療團隊、金融團隊走進不同社區(qū),為市民“零距離”服務,與百姓“面對面”溝通,提供各類民生服務。并每次活動引入冠名商,通過增加現場文藝演出、抽獎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強活動的現場感染力和商業(yè)推廣效應,以期吸引更多商家參與活動,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在媒體發(fā)展進程中,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對新聞熱線這一傳統(tǒng)的溝通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此結合現階段媒體新聞熱線的發(fā)展情況,對新聞熱線的互動鏈進一步延伸非常重要。在延伸過程中,可從服務性欄目開設、加大新聞信息時效性、增加新聞輿論監(jiān)督力度、幫辦新聞欄目的開設、承接政務類服務等多個方面,強化媒體與讀者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全面提高新聞熱線的互動性,以期達到“順民意、通萬家”。
參考文獻:
[1]周源.提升黨報時政新聞影響力對策研究[J].中國報業(yè),2016(7):60-61.
[2]方文婷.地方黨報如何挖掘政協(xié)好新聞[J].新聞世界,201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