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慶 代海峰
【摘要】在中國繪畫歷史長河中,通常把清朝歷史繪畫稱之為清朝繪畫史”,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從集成走向衰亡并向近代社會艱難轉折的時期,清代繪畫在各民族幾代藝術家的艱苦探索努力下。既集成了封建社會繪畫的巨大藝術成就,也為近代繪畫的轉換作了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清代 繪畫 轉折
一、清代繪畫發展概述
滿族統治階級建立了統一的清帝國,基本繼承了明朝的強化封建中央集權的各種經濟政治制度及文教政策,并以全部力量把封建秩序穩定下來。清代的繪畫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展開的,各種不同的繪畫流派、繪畫思想在相互影響和交流爭鳴中得到了發展。有不少作品在批判封建制度和反對清朝民族統治方面反應了進步的思想和要求,在繼承優秀的繪畫傳統和創新的繪畫語言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甚至達到了歷史的高度。清代是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重新建立和強盛時期,根據清代社會的歷史發展階段和繪畫發展的歷史過程的聯系,以卷軸畫為主流,將清代繪畫分為初期:從仿古到集成;中期:北京和揚州兩中心;晚期:金石書法入畫的風格形成等三個發展時期,本文主要論述各繪畫流派的形成、發展、源流、相互關系以及各自在繪畫史上的貢獻和歷史地位。同時,論述清代壁畫、版畫和年畫等非卷軸畫種各流派的發展狀況和藝術成就。
二、初期一集成與拓展
這一時期的許多畫家都出生在于明代,甚至在明末已經開始了藝術活動。當時的社會環境是:始而明清易代,滿漢矛盾上升;繼之生產恢復,清承明制,政局穩定。由于改朝換代的戰爭,清廷繪畫機構還沒有完全形成,只有少數宮廷畫家和御用工匠。民間職業畫家也找不到更多的銷售市場,仍在繁華富足的地區謀生。
(一)四王。清初的王時敏、王原祁、王鑒、王翠為代表的四個山水畫家,他們多信仰董其昌的藝術主張,崇拜元四家。沿著董氏開辟的師古道路從事繪畫實踐,成為集大成的代表。他們致力與摹古。醉心于研究古人的筆墨技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來。因董氏的“師古”主義迎合了清朝早期控制漢族的知識分子思想意識的需要,所以為統治階層所利用。四王所畫的山水畫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當道者的扶持并被樹立為“正統”,長期居于畫壇的統治地位。四王的山水畫追隨者眾多,有小四王、后四王等多個畫派。造成一種很大的學古潮流,雖然“嘉、道”時期是四王的后期,戴熙對四王的畫有改良性的突破,呈現出自己的風格,但最終不能逆轉,反而成為后世的追隨、效仿現象。
(二)清初六家。吳歷和惲格于四王齊名。六人合成“四王吳惲”,并成清初六家,雖然吳惲和四王聯系緊密,但是他們在思想、創作、觀念上有很大的差別,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匯諸家之長,自創新意,還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云氣綿渺凌云,迥異平時。”
(三)四僧。清初“四僧”是敢于拋棄所謂的“正統”,追求自己的個性,最終取得了重大成就的畫家。相對于“正統”的四王,他們是“在野”的,與四王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四僧的主要代表是朱耷、石濤、髡殘、弘仁,他們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受徐渭的自我的影響很大,非常重視生活,突破四王表現的筆墨情調,將主觀和客觀結合創造出真情感實的作品。
清初的宮廷繪畫沒有設置專門的畫院,畫家們屬于如意館、南書房等不同部門,清朝很多文人因為進宮獻畫而近身做官,所以宮廷的山水畫出現了文人的傾向。但是大多畫的不及婁東、虞山。呈衰敗之象。
三、中期一繁榮與發展
自康熙后半葉到嘉慶年間是清朝發展的中期,是以揚州和北京為代表的繁榮與發展時期。雖然前期以四王為主的正統由盛轉衰,但是宮廷繪畫和文人繪畫卻取得了繁榮發展。這一時期正是清朝的繁榮昌盛的時期,國家統一,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但是,清朝大興文字獄。牢籠文人的政策沒有變,新社會和舊社會的矛盾交織的越來越濃。從而導致繪畫演變發展一種新的格局。
(一)宮廷繪畫。北京為中心,宮廷繪畫更加主動自覺的以清朝的政策為目的服務,展開以歌頌聞之天下為主的重大創作,組織古書典籍與宮中收藏的工作,推動符合清朝統治者集古大成為我所用的御用繪畫,引導力學習古人尊正傳統的創作研究與私人收藏玩賞的方向。
(二)文人繪畫。揚州地區及其附近的畫家成了不得志而謀生的文人書畫家和民間職業畫家的活動中心。他們在寫意花鳥畫以及寫意人物畫上發展了個性派藝術的現實性、世俗性、主體性。發揚了不受世俗束縛的精神,表達了關心世態的情懷。
(三)職業畫家。這一時期,由于統治者的懷柔和高壓政策兼施,導致了文人畫家與職業畫家的分化,一些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進入宮廷,成為了正統繪畫家和御用宮廷畫家。另一部分文人畫家或職業畫家則走上來市場進入了民間。成為了非正統的畫家。
就繪畫的形式風格而言,這一時期是寫意花鳥的昌盛時期。而山水畫以外不論是宮廷還是民間文人畫,都有漸行漸衰的趨勢。
四、后期一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
自從嘉慶道光皇帝以后,經歷了一次鴉片戰爭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是清朝繪畫由傳統形態向近代轉型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的前半段,形成了金石學引書法入畫的畫派,出現了黃賓虹所說的“道咸中興”。后半段宮廷繪畫趨勢變弱。再也沒有重大的鴻篇巨制,大量的宮廷山水畫、宮廷花鳥畫和正統的文人畫派結合。
清末的繪畫體制風格,總形式是多樣并存,受西方畫影響為多的畫種還不成熟。以中為主融合中西的傳統畫種。依然是花鳥最為昌盛,山水仍然不發達。作為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書畫,至清末已經在反對摹古、主張經世致用,提倡繪畫寫實等方面,拉開了近代美術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