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迎東 李向軍
免耕栽培是在春季正式播種前只對地面進行基礎的耙地、但不犁地的一種現代化輕簡化栽培手段。這種方式的開展不僅降低了大型機械對土壤的壓實程度,同時還將有效保障土壤生態環境,是全新形勢下對棉花進行種植的全新嘗試。免耕栽培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傳統常規犁地耙地的挑戰。
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以棉花品系419為研究對象。本試驗是在2017年新疆某研究所開展的一項工作。在試驗開展前,試驗地區前茬種植的也是棉花,因此可以將土壤類型明確為壤土,是典型的鹽堿土,肥力處于中等水平[1]。試驗設計的過程中要進行兩項處理,第一項工作的處理就是進行免耕設計的,確保對土地只進行必要的耙地,不進行犁地。第二項工作的處理就是對常規工作的設計,兩處的試驗面積均為410立方米,試驗的總體面積為820立方米,在棉花的種植和生育期間也要對本地的大田生產進行關注和管理。在棉花的生長期間,可以對其中的20株棉花進行形狀、產量和品種的調查。
不管是土壤過緊或過松都容易對作物造成影響,可能出現減產的問題,甚至造成土地減產30%以上。而土壤耕作是當前我國農業生產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田間管理手段,就是借助外部機械力作用在土壤中,通過此種方式對土壤的性狀進行轉變,最終更好地實現對土壤、水、肥、氣等因子進行調整的目的[2]。
專家李波通過對棉花耕作方式的研究,發現翻耕和鐵茬處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棉花產量和效益。還有學者通過長期研究表明,通過棉花的免耕處理,雜交種和常規品種產量要遠遠高于旋耕處理,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條件下的旋耕處理后的抗除草劑品種產量要低于免耕處理。對于不同耕作方式對棉花生長影響的臨床研究較少,理論基礎較為薄弱,還有待進一步完善[3]。
在對棉花進行生產的實際對比可以發現,對植株1棉花的處理要比棉花2矮了將近4厘米,始節高,和“2”相比低了0.1厘米左右。通過棉花生長實際情況的研究可知,棉花1的光合速度要比棉花2的光合速度慢,同時水分蒸發的速度也相對更快。通過對不同棉花種植方式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發現,在對棉花1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其吐絮的物質積累量要比常規生產的物質積累量少,其中免耕栽培的植物葉片中干物質積累量要比常規的葉片干物質多,莖稈的干物質積累量處理更多。作物的營養生長情況也是生產環節中對栽培進行控制的重要因素,甚至將對作物的密度、配置等產生直接影響作用,影響棉花的產量[4]。
經過對實際生產的研究可以發現,不同生產方式下的棉花在絨長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棉花品種1要比棉花的品種2長。
由此可見,在對免耕栽培和常規栽培方式進行綜合性狀的研究和分析中可以明確,免耕栽培中的各項指標都和常規指標存在差異,并低于常規生產方式的相應指標;同時免耕栽培種的棉花在出苗的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同時不僅會對出苗時間造成影響,也將直接對保苗率形成一定制約;最后,由于這項試驗剛開始進行嘗試,所以進行免耕種植的地塊中具備較強的養分積累,并且土壤壓實情況也不夠顯著,所以要想對這項工作進行更有效的論證就要連續幾年開展免耕栽培,從而獲取更科學和準確的結論,這樣得出的結果才能具備更強的考證價值。
[1]李慧琴, 李克富, 馬麗, 等.免耕栽培對棉花生長發育的影響[J].新疆農墾科技,2016,51(11):7-8.
[2]周竹青.免耕對棉花根系生長影響初探[J].孝感師專學報,2013,59(4):32-34.
[3]王朝暉, 鐘林光, 陳益元, 等.育苗與耕作方式對抗蟲雜交棉生理特性的影響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97(3):352-356.
[4]趙湛, 陳媛媛.新疆沙漠邊緣綠洲棉花免耕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6,49(3):309-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