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網絡新聞圖示是網絡新聞圖像家族中重要的一員,具有獨特的傳播優勢,可以彌補網絡新聞照片、網絡視頻新聞、網絡新聞漫畫等新聞圖像形式的不足。特別是在數據新聞崛起之后,網絡新聞圖示已成為許多網絡新聞媒體報道新聞的重要方式。
首先,傳輸更迅速、復制更便捷、傳播范圍更廣。網絡新聞圖示由數字信號構成,復制方便、幾乎沒有損耗,傳輸的速度驚人,新聞圖示一旦上網,理論上全世界各地網民立即就可瀏覽。
其次,表現元素更多樣,視覺效果更好。在互聯網上,不僅圖畫、照片、圖表、數字符號、幾何符號、線條、形狀、色彩、漫畫、文字、視頻片斷等元素都可作為新聞圖示的表現元素,而且FLASH、3DMAX、EXCEL等電腦軟件也成為其重要的表現元素?;ヂ摼W上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接收終端的高清晰度屏幕,使網絡新聞圖示顯示更清晰、色彩更艷麗、立體感更強。
第三,互動性更強?;有允腔ヂ摼W的根本特性之一,也是互聯網優越于傳統媒體的特點之一。超強的互動性為網絡新聞圖示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最后,種類更多樣?;ヂ摼W獨特的生存空間,為各種類型的靜態新聞圖示、交互式新聞圖示以及動態新聞圖示提供了空間。
插圖新聞圖示不具有獨立報道新聞的功能,必須與文字新聞配合使用,是對新聞某一個或某幾個要素、新聞的部分內容的形象化展示。圖示新聞則能夠獨立地報道新聞,不必與文字稿件配合起來使用。無論是插圖新聞圖示還是圖示新聞,都具有靜態、交互和動態三種形式。
插圖新聞圖示又可以分為新聞統計圖表、新聞示意圖和新聞地圖三類。
新聞統計圖表大多是靜態圖表,動態圖表較少見,但交互式統計圖表逐漸增加。所謂交互式新聞統計圖表,就是圖表中設置有按鈕或其他元素,點擊后即可顯示隱藏的數據或信息。
新聞示意圖靜態、交互和動態三種類型都較為常見。在一些重大的突發新聞事件報道中,由于事發突然,往往沒有影像資料,或者無法拍攝到影像資料,常采用動態新聞示意圖展示事件發生過程。隨著網絡制圖技術的發展,交互式的新聞示意圖也頻頻出現。
新聞地圖是根據報道的需要,對照標準地圖選擇其中某一局部加以放大,并以更加簡單的線條和符號制作出來的。多為靜態地圖。
圖示新聞具有完整的新聞要素,獨立的新聞標題,以圖、表、文字、色彩、漫畫、數字、照片、線條等視覺元素對新聞事實進行形象化的報道。網絡圖示新聞分為靜態、交互和動態三種類型。從總體上看,靜態、交互式圖示新聞較常見,動態圖示新聞不多。
靜態圖示新聞最為常見,許多網站開辟了圖示新聞專欄,定期刊載圖示新聞。如新浪的“圖解天下”欄目,搜狐的“數字之道”欄目,網易的“數讀”欄目,人民網的“圖解新聞”欄目,新華網的“圖繪infograph”欄目,等等,盡管名稱不同,但都是以刊登靜態圖示新聞為主的欄目。
2014年2月,千龍網創作了靜態圖示新聞《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以原創漫畫形象和圖表形式,生動展現了習主席為國家辛勤工作的形象。一經推出,反響極大。2014年兩會期間,人民網的“圖解新聞”欄目,共推出靜態圖解25期。其中,圖解《2014政府工作報告高頻詞云圖》用報告前50個高頻詞拼出李克強頭像。
交互式圖示新聞基本形態與靜態圖示新聞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其設置的按鈕可讓受眾進行互動,揭示更多的信息。它在形式上實現了flash動畫與網頁、網民的有機結合,頁面的概念已被淡化,響應式頁面讓網民可參與動畫進程;在一個頁面中可實現幻燈式的場景切換、按鈕式互動,并嵌入聲音和視頻、時間軸。其設置的互動按鈕有鼠標滾動、點擊、多圖聯動響應等。隨著HTML5等技術的成熟,交互式圖示新聞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2010年,英國衛報數據博客刊登的名為《伊拉克戰爭日志》的數據新聞就是典型的交互式圖示新聞。該圖示利用谷歌地圖軟件,將每一個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作為一個紅點標注在地圖上對應的陣亡地點。點擊每一個紅點,就會彈出陣亡士兵陣亡時間、原因、經過等詳細說明。地圖上紅點密布,觸目驚心,據說該圖在英國政府做出從伊拉克撤軍決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14年,新浪網兩會報道新聞中心策劃的“獨家交互策劃”欄目,推出了《常委這一年》《小明的故事:我要的不多》等交互式圖示新聞。網易2014年兩會報道中推出的“執政一年,再識習近平”也是非常優秀的交互式圖示新聞。
動態圖示新聞呈現動態,重在對新聞事實進行客觀地報道、展示和解釋,常以圖、表、數字等為主要的表現元素。
近年來圖示新聞發展很快,原因有兩個:一是數據新聞的崛起;二是移動互聯網興起后,圖示新聞適應了移動終端的屏幕特點和受眾碎片化閱讀方式。
數據新聞顧名思義與大數據密切相關,而大數據又是網絡的產物。一方面互聯網上的各種應用平臺如網站、微博、微信、搜索引擎等每天都在不斷地產生各種數據,另一方面各種大數據只有傳輸到互聯網上并能在網上展示、存儲,才具有開發的可能性和意義。
在互聯網誕生之前,也存在各種龐大無比的數據庫,如歷年的檔案材料、案卷等,但由于沒有轉化為數字信息,沒有成為網上信息數據庫,開發運用難度較大。因此,所謂的數據新聞即通過挖掘和展示互聯網上各種數據背后的關聯與規律,并運用可視化手段加以再現的一種新聞報道方式。
數據新聞的生產流程分為三個步驟:獲取數據、分析數據、數據可視化。數據可視化呈現是數據新聞制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數據新聞改變了以文字為主的敘事方式,數據往往就是新聞的本體。而“數據”及其內在關系、聯系又是通過可視化方式表現的。數據可視化是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程式。盡管有學者總結了數據新聞的幾種類型,如地圖類、圖表類、信息圖類等,姑且不論這些分類是否科學合理,但優秀的數據新聞從形式上看,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敘事邏輯和技術呈現給人眼前一亮之感;二是符合圖示新聞的要求,有標題、圖示、文字說明,新聞5要素齊全,具備獨立報道新聞的功能。
因此,近年來數據新聞的蓬勃發展必然促使網絡圖示新聞的蓬勃發展。在國外,2010年開始,英國《衛報》和BBC美國《紐約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等國際知名網站都推出了不少優秀的數據新聞作品。2011年全球首屆“數據新聞獎”吸引了全球范圍內51個國家286個數據新聞項目參加。同年,由全球多國資深記者合作撰寫的《數據新聞手冊》出版。在國內,主流媒體網站2012年、2013年就開始探索數據新聞報道,2014年兩會期間,數據新聞報道出現了高潮,人民網、新華網、網易、搜狐、新浪等網站都推出了一大批高質量的數據新聞報道,引起了普遍關注。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成為網民上網的主要工具。智能手機等接收終端,屏幕小,字體顯示小,不適合登載長篇、以文字為主的新聞報道。另外,使用智能手機的網民,大多利用候機、等車等碎片化時間瀏覽信息,簡明扼要、以圖為主的圖示新聞正好適應了這種閱讀需求,因此,日益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