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中廣天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5)
中國已經是互聯網的“第一人口大國”,很多人都很了解互聯網了,如今這類新興媒體正在被人們廣泛使用,而且漸漸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簡單地來理解,互聯網新興媒體就像一個巨大網絡系統,它區別于廣播、報刊、電視等這些傳統媒體,完全是根植在互聯網平臺的新興物種,它又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類媒體現在正慢慢為用戶提供各種各樣的信息和娛樂服務,對社會的影響逐漸增強,在社會輿論的影響方面也表現得異常明顯。
時代在改變,科技不斷推陳出新,網絡新媒體崛起后,新生的新媒體力量已經開始顛覆信息的傳播渠道,逐漸放松了公眾的話語權并且著實改變了以往的主流聲音發布格局,不再單純依賴宣傳部門及相關部門組織的新聞發布。“處處有媒體,人人是記者”已經慢慢成為了當今社會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論壇、微信、QQ、微博、貼吧、博客、短視頻等多種新媒體方式的興起,突顯了網絡社交平臺的公正性和公開性,并且進一步地促進了傳統新聞平臺的大眾化、平民化,人們也可以通過新興媒體輕松簡單地取得一些話語權和信息權利,新時代信息的傳播形式徹徹底底地邁進了新媒體時代。
可是,一些新興媒體平臺為博眼球,大肆傳播低俗不良信息。其實傳播正能量,不僅是黨和國家的號召,更是人民群眾的呼喚,也是新興媒體平臺發展的動力和重要機會。新興媒體以他們獨特的優勢吸引著受眾、搶占著傳統媒體的聲音濃度,并且由于新興媒體在技術手段的幫助下裂變式的增長,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影響力和渠道被新興媒體的崛起而改變。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能通過媒介與社會互聯。我們廣大人民群眾每一個人都有都具備成為新聞當事人或發布人的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發布信息傳播信息的潛能。在新時代的發展之下,只有通過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正能量內容和供給,提升平臺內容的質量,我們廣大人民群眾才將成為新媒體發展中最大的受益者。
在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下,傳統媒體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雖然傳統媒體使用已經變得越來越少了,但傳統媒體還是在其中起到一個調整格局的作用,傳統媒體正在慢慢改變、融合,以此來迎接新媒體的挑戰。我們都知道這類新興媒體的傳播速度之廣泛,比如手機直播,移動智能終端利用其自身優勢,可以隨時隨地現場直播,那傳統媒體此時也不能一成不變了,手機直播臺也應勢而生,融媒體中心也通過“二次傳播”來加以報道,這就形成了新舊媒體共同合作的局面。這就形成優勢互補的形態的,更加擴大了傳播范圍,也就對輿論的引導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輿論的傳播形式上,傳統傳播方式不僅形式單一,而且時效性滯后,需要一定時間的整理和討論才可以達到傳播效果。這種傳播方式如今就隨著新興媒體的興起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信息的傳播方式通過各種形式變成了裂變式傳播,也就是說,只要一個人發布這條消息,很多人就可能全都知道了,這就是通過網民的無限擴散,使得消息到了“不可回收”的地步。在傳播態度上,新興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正是因為這種不受約束的環境,就會使得信息變成謠言,真實性很難判斷。這就會產生一些十分偏激的內容,或比較另類的言論。這些無所限制的各種各樣的輿論,就會使事情原本的真實性難以判斷,很多人會根據網上別人的言論改變自己的看法,就很難還原事情的真相了。
知行合一,知為先、重在行。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在開拓創新中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這樣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才能真正成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中,傳統媒體只有順應變化,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改進傳播方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競爭優勢,以達到引領帶動新興媒體發展,促使傳統媒體影響力輻射新興媒體的目的。不管怎樣,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一切傳播手段都要服從正確的輿論導向,把握時代走向,借鑒先進經驗,進一步更新、深化媒介融合理念,完善技術手段,拓展新技術新應用,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樹立主流權威,積極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從根本上來說,在新的輿情環境下,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一定要和傳統媒體統一尺度、統一標準把握輿論引導,這樣兩者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下去。
總之,在互聯網的巨大影響下,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類事情,都可能成為使得新媒體可以發展的輿論,在一定程度上,互聯網等新媒體在輿論上的推動作用是十分顯著的。不過,在社會輿論聚焦時,主流媒體顯然不能缺席,應該要傳遞主流的聲音,而有關部門也應該通過加強對新興媒體的正面引導和規范管理,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推動新興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營養豐富、正能量充沛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