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普是一種傳播醫學健康知識的重要媒介,目的在于增強民眾健康意識,提高醫學素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減少疾病發生等。通俗講,醫療科普的目標在于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讓看的到人盡可能看懂,讓看懂的人盡可能照著去做。
醫療科普的特點在于不同人群關注度不同,需要考慮受眾人群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實力等各個方面。許多醫療科普知識給人以專業名詞多,邏輯復雜,晦澀難懂等印象,讓人望而卻步,提不起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一看到相關內容就頭大犯愁,望而生畏不知所云。
科技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民健康意識愈發增強。每個人都希望能健康的生活,能了解、預防健康問題與各類疾病,健康中國成了全民熱議的焦點。醫療科普知識可以滿足人們在看病就診之外,對于了解醫療知識的渴望,甚至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就能學習醫療科普知識。
通過傳播醫療科普,可以緩解人們對醫學知識的恐懼感,提高對疾病的認知,知病懂病,在一定程度上輔助醫生傳播醫學知識,拉近人們與醫務工作者、醫院的距離。
因此,提高傳播效率,以點對面廣泛宣傳,增強全民醫學常識十分必要,醫療科普知識的權威制作與有效推廣成了重點。
醫療科普的傳播方式逐漸由單一的傳統靜態媒體,轉變為靜態媒體與互聯網媒體協同發展的局面,新媒體媒介甚至受眾面更加廣泛。之前想要學習醫學知識,需要去借閱圖書報紙等,或者在醫院就診時觀看墻壁上的科普宣傳畫。網絡發展后,醫學網站對于醫療科普的推廣也起到一定作用。而現今,隨著新媒體的壯大發展,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可以將大量知識點收錄,不再受場地、呈現方式的限制,隨時隨地想看就看,想學就學。
讀圖時代已經到來,視覺圖形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視覺是人們最先感受到的感官,文字圖片化成了一種趨勢。信息爆炸的社會留給人們的大塊時間相對減少,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接收新鮮事物能更好的提高生活效率。圖片可以濃縮文字內容,并賦予文字獨特的藝術感染力,通過視覺傳播,以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引導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知識。
醫療科普推送以圖文結合的表達方式,將充滿藝術感染力的圖片與嚴謹科學的科普文字相結合。以點、線、面的構成原理與色彩原理作為設計指導,將設計符號融入插圖,以簡單、直觀的方式解析科普知識。
網絡日漸發達,流量無處不在,近年來新媒體迅猛發展,受眾人群相對為能快速接受新鮮事物的中年輕一代。醫療科普推送的關注人群主要涵蓋的是互聯網人群,相對集中在手機客戶端,通過手機關注相關醫學微信、微博賬號,接收相關醫療科普知識。
受眾年齡不同,醫學科普推送的內容也應相應作出調整。如考慮到文章受眾可能年齡偏大,文章的整體風格應以嚴謹而不失活潑為主,在插圖的繪制上盡量穩重。在面對青年一代時,整體風格可以變幻多端,以輕松、詼諧為主,圖文搭配上也盡可能趣味化。
醫療科普推送應根據不同科室、不同主題、不同內容進行對應調整,圖片的選取與繪制的要有針對性、恰當性、合理性。鑒于關注人群主要為中青年一代,年齡分布較廣,設計涵蓋的各類疾病較多。
當進行慢性病、相對嚴重病癥的科普時,畫風不能過分惡搞,要以整體相對嚴肅的基調進行科普。在圖片的繪制上,可設計擬人化形象減少人們對于疾病的恐懼感,拉近文字與讀者內心的距離,讓讀者放下心理防線,以平穩的心態積極樂觀的去閱讀。當進行亞健康等疾病科普時,在圖片的繪制上可以風格多變,選取趣味性元素融入畫面,使讀者快速理解其中邏輯,消化科普知識。當進行健身、美白等輕松話題科普時,可增加文章中的圖片數量,以俏皮搞怪的插圖漫畫形式呈現,適量搭配詼諧幽默的文字對話,融入網絡流行文化,吸引讀者注意力。
醫療科普用是向人們傳播醫學知識的重要媒介,新媒體微信、微博等平臺是傳播內容的有效渠道。醫療科普推送具有快速、便捷、易傳播等特點,滿足了信息化快速發展下人們的需求。圖文結合的閱讀模式是讀圖時代的趨勢,嚴謹的文字搭配直觀的插圖,尤其是充滿趣味性的插圖可以有效緩解醫學科普的嚴肅感與距離感,降低讀者的恐懼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新媒體醫療科普推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讀者對于醫學的興趣,引導越來越多的人走近醫學。新媒體醫療科普推送應考慮到受眾人群的分布特點,科普推送應根據不同主題在文字編排、圖片繪制、整體風格上作出調整,讓內容與風格和諧統一,在生動、有趣、容易、耐看的基礎上,快速、高效、便捷的進行閱讀學習。
[1]宋錫敏.關于醫學科普與醫療廣告的思考[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05):63-65.